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民族矛盾、种族纠纷、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利益争夺明显加剧,民族主义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面对民族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认真研究和审视当今民族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才能更好地建构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2.
四、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股强劲有力的社会思潮,一个难以背弃的政治原则,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民族情感,在民国一代昂扬、猛进,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具有价值评判和道德评判的统合尺度.每个阶级、阶层,每个集团、党派都必须表明对它的态度;每一种社会思想、政治意识也都要不同程度地接纳它作为自身一个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识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一种自身价值和道德的检衡.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地方主义亦自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民族主义的区别性,从总体来看,地方主义对民族主义具有悖与不悖两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民族主义的理论出发,指出现代伊朗存在四种民族主义类型,但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因其具有巨大的时空优势和强大的群众基础,也因为其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人民性、传统性和时代性,所以它成为伊朗民族主义的主流,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指导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主义的理论出发,指出现代伊朗存在四种民族主义类型,但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因其具有巨大的时空优势和强大的群众基础,也因为其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人民性、传统性和时代性,所以它成为伊朗民族主义的主流,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指导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以和平、民主、宽容与理性为取向,才能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化领域表明自己态度和立场的观点和行动,是民族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化。从理论上阐释和分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正确估计民族主义的走向及其对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倾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四五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影响深远。人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见仁见智的同时亦表现出主观性与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展开总结和讨论,以使之丰富和科学。研究民族主义思想是为了把客观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向合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主义的内容出发 ,结合邹容的《革命军》 ,探讨了邹容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及其特色 ,并评价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研究的民族主义悖论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民族主义悖论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悖论在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合理性及其提出的意义,并特别指出,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仍然应该正确认识和遵循民族主义悖论,在国际视野和民族主义立场的统一的、高层次的视野上来把握该悖论。  相似文献   

11.
浅析日本新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种迹象表明新民族主义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之一,冷战后的国际局势和日本国内危机为新民族主义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而福泽谕吉的民族主义思想则是新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亚非地区的反殖民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力量不均衡的"世界舞台"。这一"舞台"既是中国知识分子想象性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前提,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和建构"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现实和理论支持。《世纪大舞台》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形成过程放置到与亚非民族运动互动的"全球史"论述中,揭示中国民族主义的独特性,阐释了民族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有不解之缘。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存在着重大差异:帝国主义各国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饱受了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推动了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广泛开展,打碎了西方的殖民体系,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导致了战后频繁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动荡、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形成了保守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占领结束后,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复活。这四种民族主义力量的消长制约着战后日本民族主义总的走势。在战后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持续高涨,1960年安保斗争时达到顶峰。此后,在民族本位主义基础上尊崇传统、追求民族富强的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并且日趋强硬,直至今天。近年来,右翼极端的民族主义虽活动猖獗,但并没有取代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在目前日本民族主义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用具有大国主义、皇国史观、否认侵略战争等含义的“新民族主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民族主义并不全面。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提法,不利于正确认识日本的政治形势,也不利于采取恰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宗教民族主义是基于宗教认同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宗教的文化性,文化的宗教性,宗教的民族性,民族的宗教性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是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由于宗教民族主义作用的两重性,我们要对其作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6.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以民族——国家为世界体会的基本构建单元之时,作为与民族——国家相伴相生的民族主义,不断冲击着、改变着当代国际关系。置身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的民族主义,又受到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国际关系和全球化成为民族主义消长的舞台。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力克 《政治思想史》2019,(4):53-67,198
梁启超的中国复兴之理想,徘徊于西方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儒家大同理想之间。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少年中国说",其中国史观之洞察全球化趋势的"世界之中国论",其追寻现代国民精神的"新民说",其文明高于富强的文明国家理想,其护守中华文化认同的"国性论",其晚年超克国家主义之新天下主义理想,凝聚着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毕生追寻的民族复兴理想。梁氏的现代中国想象,为我们在21世纪求索中国发展问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世界经济远非真正的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将民族主义一概视为抵制普遍性、维护特殊性的工具,因而认为阻碍了世界体系的发展。我们应将发达国家的强势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关注本地区利益的、防卫性的弱势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伊朗和埃及都是中东乃至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古国、大国强国,研究两国关系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学术意义。依据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方法,从国家利益、地缘政治战略和意识形态角度梳理两国的关系史,认为1979年前两国关系先是友好,再是冷淡,再变为友好。1979年后双方在对待超级大国、哈马斯、法塔赫、真主党、巴以和平、波斯湾事务和地区安全上分歧很多,因此两国关系日渐疏远敌对。2009年以来伊朗有意与埃及缓和关系,随着穆巴拉克下台,埃及对外政策调整,两国有可能关系缓和,并对中东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进程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大致始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考察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二者的产生和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民族主义在渊源上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其每个发展阶段都推动现代化进程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