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和珅为题材的影视剧热播,和珅成了一个油头滑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乾隆年间,和珅做到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权力仅在乾隆之下,在当时可谓显赫一时.  相似文献   

2.
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只把和珅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却丝毫不动声色……嘉庆终于将和珅麻痹了.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反复播了好几遍。因为剧情有味道,观众很多,其中大概也有不少贪赃者。我希望他们不要若无其事看热闹,倒是应该照照和珅这面镜子。 电视剧不消说是文艺作品,里面有些人物和情节可能历史上没有。但是,刘墉和和珅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和珅特贪钱财也确是真事。乾隆死了以后,嘉庆皇帝马上抄了和珅的家,赐和珅上吊,保个  相似文献   

4.
乾隆秘密建储制度的确立成为之后清朝历代建储的"家法",在三年的训政期间,宁愿重用和珅也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嘉庆。总之,乾隆在建储以及训政时的行为表现深刻的根源就是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初,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称和珅家人刘全家赀丰厚,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怀疑其有借端招摇撞骗之事。曹锡宝同乡侍郎吴省钦闻知后,密告和珅。及乾隆帝命留京王大臣等察查时,和珅已令刘全掩饰净尽。因查无实据及乾隆帝对和珅的袒护,曹锡宝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治罪后,曹锡宝终获平反并追赠为副都御史衔,刘全被发配至黑龙江为奴。现辑录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中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倒了和珅,富了嘉庆”、“和珅富可敌国”,这几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是对清朝大贪官和珅拥有财富的形象描述。然而,和珅究竟有多少钱,却始终是一个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7.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倒了和,富了嘉庆这几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是对清朝贪官和珅拥有财富的形象描述。和珅是贪污犯没错,但他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贪污犯。他不仅情商高于智商,在理财上是个天才,而且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恭王府坐落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府邸曾经是清朝乾隆时期权贵、大贪官和珅、庆郡王永璘及其后人和清朝晚期恭亲王奕訢及其后人的居住地,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于是便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传闻。  相似文献   

9.
嘉庆四年元月(1799年2月)诛和珅一案,是清仁宗颙琰在乾隆逝世后,亲手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对清史上这一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野史、笔记记载颇多,内中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所录《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一向为人所瞩目。但薛本人对此“世俗私相传抄之本”是有疑问的。他于文末特加说明:“盖私家记载,颇多耳食,官书又外人不能多见,事隔九十余年,见闻已岐若如此。兹特兼志于此,以待搜考”。他这是说《清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纪晓岚与和坤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呢?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格局     
清朝嘉庆皇帝查办大贪官和珅,宣布和珅的第一条罪状,是嘉庆被立为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向他送礼以示拥戴.学者阎崇年在CCTV<百家讲坛>栏目中,为此评价嘉庆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  相似文献   

12.
去年<北京晚报>曾载文说:真正扳倒和砷的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杰.接着又有一个扮演过和珅的演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真正搞倒和珅的是李侍尧(曾任过云贵总督、大学士等官职)、王杰和朱圭,可他们都没有拿出过硬而有说服力的史料,来证实这一说法.加之电视剧<梦断紫禁城>又戏说得没有边际,故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大妥当,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丰绅殷德,乾隆皇帝爱女和孝公主的额驸,姓钮祜禄氏,正红旗满洲人,号润圃,自号天爵,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卒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丰绅殷德的父亲,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臣与贪官和珅。因此,丰绅殷德的一生荣辱便随父而起,又随父而衰。“和致斋当权时,赫奕一时,其赐死后,门楣衰落。”丰绅殷德本人虽无什么显赫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和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嘉庆年间开始,社会上就广为流传着一句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人们关注的多是其骄、横、贪、诈、奢,甚至把他归入不慰问.当天傍晚,马戛尔尼特派副使斯当东回访和珅.斯当东带来了英王陛下的信件及马戛尔尼关于觐见礼节的信件.  相似文献   

15.
嘉庆皇帝亲政后,在选拔人才方面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以德为先"用人思想,注重人才的操守德行,在惩戒和珅等贪腐官员的同时,大力提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王杰、朱珪、董诰等大臣,促使当时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6.
乾隆防御沙俄侵略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乾隆作为一个饶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在统治中国的多半个世纪中,同沙俄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捍卫了我国北部边界,维护了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有关档案,论述乾隆防御沙俄侵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中长春园北部引进了一组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入皇家园林尚属首次。尽管西洋楼在圆明园的整体规划中无足轻重,就全园而言不过是局部的点缀,但它毕竟是欧洲建筑和造园艺术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要在圆明园中修建西洋楼?按照传统的说法,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偶见西洋画中喷泉  相似文献   

18.
乾隆石经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自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刻后,历经了嘉庆八年(1803)的磨改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奏修,完整保存于北京国子监二百余年。相应乾隆石经也就出现了乾隆版、嘉庆版和光绪版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了乾隆石经两次改刻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摘赵翼和王杰,一个学富五车,在诗歌、史学上卓有建树,一个官至大学士,位高权重、极人臣之遇。看似绝无往来的两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却有一段改变人生的交集。尤其是赵翼,后来由翰林外放知府,不得入卿貳,因此对当年殿试阅卷的真相一直耿耿于怀。本文从乾隆朝的殿试阅卷制度入手,釐清事件始末,为此公案作一个了结。  相似文献   

20.
乾隆下旨     
乾隆下旨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有一次来到一座大墓前,那里石碑如林,而且有石人、石马。乾隆指着石人问身旁一个翰林说:“它,叫什么名字?”原来,在古代神话里,这种石头人叫翁仲,而翰林却颠倒了,说成“仲翁”。回京后,乾隆下了一道降职令,把这个翰林降为通判。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