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每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后,都会引发争议。因为自古以来,文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里,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闲暇时看文人的金钱观,在读着有趣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但是鲁迅却是另类,他1923年曾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挑明: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紧的了.  相似文献   

3.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文学和学术为王室和上层贵族垄断。《汉书·艺文志》指出,先秦学术的源头都出于王官。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等等。这是因为,只有王室贵族和史官才掌握文学,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才有资格当作者和读者。在图书还保藏在朝廷秘府、金匮石室之中的情况下,极  相似文献   

4.
投石问路 老李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当时.他的一个同事买了张股票认购证.不久便中了“第一百货”的新股。由于并不清楚股票上市会怎样.出于谨慎的考虑,老李的那位同事想着早点落袋为安.便开价9000元.问老李要不要这张认购证。“我抱着搏一记的心态,就动心了。大不了输点钱,凡事图个新鲜。在确定这张认购证转让时能重新过户后,我便花钱买下了.”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曾被视为“只会要钱”的文物,几乎变成“正在摇钱”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通过调动别人的钱,使其“钱尽其用”,财富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不是剥削来的。但在中国,把金融业定义为“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钱尽其用”,这个错误跟二百年前认识的错误如出一辙,都是认为只有生产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斯密增长”并不彻底,政府总要通过种种方式保护产业免于“毁灭”不管这种“毁灭”是否出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原稿标题: 主标题——“上海饮食业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编辑修改后大样上的标题: 肩(眉)题——“上海饮食业”王标题——“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经过编辑再次修改见报标题: 肩(眉)题——“在浦江两岸吃饭,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  相似文献   

9.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0.
“某一意见,或出于国人之口,或出于外国友人之口,其价值是相同的,怎么能厚此薄彼呢?”。这是1986年10月15日《新华日报》在《细流集》专栏发表的《有感于“洋人告状”》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有为人们所熟知的“三钱”。说来凑巧,在《常州日报》积极通讯员中也有“三钱”——钱小山、钱璱之、钱旭东,他们祖孙三代为党报热情写稿。小山同志已是望八高龄,一生热爱并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现任市政协副主席,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为人和蔼可亲,是  相似文献   

12.
贝是贝壳,古代作钱,其值按贝壳大小优劣而定,所以与钱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先拿“贪”字来说。“贪”乃今贝,今就是眼前,急功近利者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管捞钱,不问后果,不能不说是一种“贪”的体现。“贫”乃分贝,有钱乱花,把钱分散,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坐吃山空,哪有不贫之理  相似文献   

13.
老成都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清末民初,成都工商繁荣,物价平稳,饭馆、旅店、茶楼、酒肆、商铺林立。据史料记载:“四文制钱可以吃碗素面”。“香片每碗三十二文、白豪六文、春茶六文、芽茶四文……”这时的成都和四川各地一样,曾流行过种类繁多,发行广泛,用于市场交易的代用币,当时称为“钱牌”,小孩叫它“钱牌子”。钱牌始于何时,已难以稽考。但钱牌的出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尽管昙花一现,但在当时市场缺乏小面值钱币的情况下,曾代替钱币而鼎盛一时,起到了兑换和找零的作用。据说钱牌是在成都东御街铜匠铺加工的,一般捶成薄片钱坯,厚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79-79
11月12日.《西安日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题为“计算机市场将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为什么“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Linux是正版软件?何谓“正版软件”?Linux究竟值多少钱?这里只讨论“Linux究竟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15.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17.
去一个单位采访。正谈时,对方忽然问:“你写这稿子要钱不要?”问得我一愣。脑子转过圈以后,忙回答:“不要钱”。对方好心地说:“如果要钱,俺给钱。”我一再解释:“不要钱。我写的是新闻报道,不是做广告。”  相似文献   

18.
观其 《青年记者》2007,(9):77-77
我一直尊敬吴敬琏先生,出于对学者的信任,更出于他看经济问题确实能抓住要害。 吴先生也一直是新闻记者追逐的热点人物,被媒体视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奇怪的是,不知何时起,吴先生的“良心”似乎变成了“险恶用心”。这种舆论变化,去年已颇突出,至今年尤烈。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内一些媒体在报道遇难事件时喜欢向“钱”看,“死亡赔偿标准”一时间成为报道和炒作、特别是制作标题、吸引眼球的“要点”。媒体不去探寻灾难发生的原因.不去总结如何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经验教训,而是把赔偿多少钱放在报道重要地位的做法,看似是对人生命的重视,实则是多了些世俗、少了点“人情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15日傍晚,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报道:“安徽蒙城县马店村今年大白菜丰收,但由于出口受影响.大白菜的售价下降了两倍多,一公斤才卖两角钱。”“售价下降了两倍多”。菜农还能得到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