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可以简化诉讼程序,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案件审判质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第三人的确定应当结合适用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据此确定行政诉讼的第三人资格后,可以围绕第三人制度的目标功能,对第三人概括分类。由此,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应采取利害关系和诉讼地位的二元标准,分为:独立第三人、准独立第三人和事实关系第三人。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是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只有结合行政诉讼的特有性质和核心任务以及人民法院的裁判方式,准确理解“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利害关系”“行政机关能否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等基本理论问题,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可以简化诉讼程序,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案件审判质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第三人的确定应当结合适用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据此确定行政诉讼的第三人资格后,可以围绕第三人制度的目标功能,对第三人概括分类。由此,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应采取利害关系和诉讼地位的二元标准,分为:独立第三人、准独立第三人和事实关系第三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本从这一规定出发来阐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律特征、诉讼权利义务及种类等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类型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实践,我国的行政诉讼可以依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和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分类。根据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分为行政相对人诉讼、其他利害关系人诉讼、公益诉讼和机关诉讼。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行政诉讼分为形成诉讼、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其中形成诉讼包括撤销诉讼和变更诉讼,给付诉讼包括课予义务诉讼和一般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包括积极的确认诉讼和消极的确认诉讼。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论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自己合法收益不可娃少的一项诉讼制度。我国一九八九年颁布的《中华人氏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也作出规定。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法学界对第三人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甚少,本文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意义、概念、特征、范围及其在诉讼中地位、权利、方式等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是以行政行为为诉讼标的的,给因行政行为的行使而受到侵害的行政相对人以救济的诉讼活动。而被告是行政诉讼的必要条件,只有对其加以正确认定,才能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定是以行政主体为标准的。但是,这一认定标准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难,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以及时、有效的保护。作为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定的理论依据——行政主体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但该理论在我国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以行政主体作为确立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标准已突显许多缺陷。因此,我国应当根据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确立以便于诉讼为主要目的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保护进行阐述,将行政诉讼法修正前后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际案例,对行政诉讼立法完善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概念、特征、参加诉讼的几种情况,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区别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能否进行二审诉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认定,一直是让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这也带来了司法尺度上的混乱.本文立足于行政审判实践,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认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分类是研究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在分析与借鉴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根据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程度,从理论上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和与被诉行政行为有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  相似文献   

12.
公益诉讼是指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或者有关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在民主、法治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试在简要介绍公益诉讼的基础上,对公益诉讼的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充分认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珅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103-107
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确权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所使用公权力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由于目前我国《商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两类案件的诉讼程序的规定还不够完备,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出对于属于行政裁决的商标评审案件诉讼程序可以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相关做法,在立法上作出一个特殊规定,规定这类行政裁决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提起诉讼时通知商标评审委员会,而诉讼的类别仍然是行政诉讼。另外,应当赋予法院对这类案件所涉行政行为的司法变更权,以保证公权力的完整、有效,以及避免权力冲突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晓宇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4):52-61,103
源流于德国的保护规范理论,为我国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判定提供了新的裁判思路。保护规范理论的法理正当性与异质性互相蕴含,其备受争议的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源于其理论内涵的开放性,此恰好成就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基于根植于外国法的渊源特性与规范化适用路径的缺失,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面临司法适用上的机械、僵化、严苛等困境。因此亟须进行步骤化提炼,具体可运用公法规范"私人利益保护指向"来解释案涉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性质及判定主观公权利的存无,从而提炼出特定人的行政法上请求权,构成起诉人行使主观公权利的请求权基础,实现行政诉权与实体请求权之间的对照和联结。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比率极其低下,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惠州市构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要从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设计以及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事、商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化,当事人利用关联诉讼进行恶意诉讼、欺诈诉讼的现象呈蔓延趋势。受前苏联诉讼理论的影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判决效力绝对化的观念,导致法院在处理关联诉讼时面临困境。司法解释对于前诉判决认定的事实在后诉中仅简单地以免证事实来处理,为不诚信当事人制造关联诉讼提供了可乘之机。确立判决效力的相对性观念,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原则上仅约束案件当事人,其对后诉法院的拘束力也应当仅限于前后诉当事人相同的情形,可以为法院处理关联诉讼提供合理的裁量空间。规范判决书的书写,明确判决理由部分对于事实的认定,限制不当扩大认定事实的范围,严格民事诉讼中的程序制裁措施,都有利于规制不当的关联诉讼。  相似文献   

17.
行业组织内部行为可划为履行其服务职能所实施的服务性质的行为和为履行其管理职能所实施的管理性质的行为。对服务性质的行为,当行业组织没有为其成员提供约定的服务时,成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获得救济。对于行业组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和依据行政机关的委托而实施的管理行为,成员可通过行政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行业组织依自治权实施的非强制性管理行为,应属私法领域管辖;而对于行业组织依自治权实施的强制性的管理行为,则应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标准和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标准和范围是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两个问题 ,阐述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标准和范围都应以设立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目的为指导思想 ,并重点论述了行政机关作为第三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精神。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章程和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方式,使其实际上拥有了对除行政法规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要以附带性审查为主要模式;赋予人民法院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后,对具体行政行为要作相应处理;确立有效的诉讼管辖。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程序是规制土地征收权的一个途径。日本土地征收法详尽规定了土地征收程序,其主要程序是事业认定、征收委员会裁决以及不服申诉和诉讼程序,这可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程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