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是我们改进地理教学的指南。我学习了大纲以后,有下面一些体会:一、明确了地理教学的任务:(一)使学生获得关于地球的知识,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使学生知道各种地理现象和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纬度跟气候的关系:东北区冷,南部沿海区热;东北区在北温带,靠近寒带,南部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思维就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也就是地理事物、现象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它控制和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和调节各种能力的运用。人类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智力、培…  相似文献   

3.
谈地理概念教学合肥二中刘纯翠地理概急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另析综自租抽象概括而认识真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急,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为了加强地理概急教学。我认为必须...  相似文献   

4.
所谓“我”,就是自然教学。 自然教学是以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为线索,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或程序)、儿童的认识规律为根据的教学活动。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教学这个“我”,就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整体,即系统。 目前有一种认识,把完成自然教学自身的教学任务,看成是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在自然教学中,用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现象的事迹,教育学生为探索科学奥秘,树立顽强刻苦的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  相似文献   

5.
气候知识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气候与其它地理事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但是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且对河流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等影响很大。气候本身的各要素在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又千差万别,因而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这部分教材内容复杂、繁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方法,下面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概念)的比较,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区别异同、认识性质、把握特点,达到深化理解其共性和个性的目的.地理知识学习范围的广泛和学生生活环境的狭小存在着很大差异.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获得体验,也不可能经常到野外去实地观察,可是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可以使学生对众多的地理物象形成相对清晰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时间过程的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规律和趋势;通过空间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地…  相似文献   

7.
唐萍 《地理教育》2013,(Z1):113-114
<正>一、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重要性1.有助于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讲解区域地理的"日本",首先必须运用世界地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如图1),再展示日本行政区划图(如图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日本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各种专业地图,指出日本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各要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区域性与广阔性,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学生能够根据地理事物或现象来把握本质、揭示联系,进而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现象与规律以及地理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  相似文献   

9.
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概念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它可以根据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念地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刘学敏 《考试周刊》2014,(78):116-116
<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拓展,也就是依据他们的思维特点,体验地理事物及现象,寻找内部规律,让学生全面而广泛地了解事物现象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普遍联系。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感性材料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一、加强感性认识,为发展思维打下基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每位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地理学科教学的意见小学地理课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地理环境慨况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使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中,初步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获得初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较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地理学习范围的广泛和学生生活环境的狭小存在着不少矛盾。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获得感受 ,也不可能经常到野外去实地观察。运用比较法可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地区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及相互关系。通过时间过程的比较 ,又可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既可巩固旧知可获得新知。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 ,把已有…  相似文献   

13.
板图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略图。在地理教学中 ,板图可以广泛应用于轮廓、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区域、工业布局等图形的描绘。在电化教学还没能普及的今天 ,地理板图在课堂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板图能够以最简单的笔触概括地、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 ,有利于教师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 ,突出教学重点 ,也便于学生利用图形来理解问题 ,掌握知识。如讲新疆地形时 ,运用板图把新疆“三山夹两盆”的主要地形特征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并利用图形跟学生分析“三山夹两盆”…  相似文献   

14.
一章地理课     
本期我们在讲授陆地地形和地壳变动时,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生产的关系;计算山丘高度的方法;内力和外力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构成山丘的岩石和认识常见的四种岩石;并通过调查参观认识石灰岩、煤和铁等三种矿产及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对这一章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从乡土地理出发,扩大和巩固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使教学与生产劳动密切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是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举;学生边实际观察,边亲自动手,同时也学习理论;课内和课外密切结合,彻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时间上要求两周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我  相似文献   

15.
地理是一门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它既包括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如地形、气候、河湖、动植物等。也包括人类社会的许多活动和现象,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业等;还包括说明上面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地图把广大世界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大大缩小,并用不同的符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地理中,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相应的作物、植被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这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循因探果或由果索因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全面地、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另外,运用地图这一拐棍以及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仅就《岭南风光》(地理下册)一课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在地理课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一、运用类比法,搞清基本概念在地理课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地名等地理事物,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课中有意识地把一些同类事物,如对各国或各地区的位置、河流、气候、地形进行比较,帮  相似文献   

18.
正比较法是指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异同比较,进而掌握地理核心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地理学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法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梳理不同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联与异同,把握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掌握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方法。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呢?一、有效确定比较的类型比较法有多种类型,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地理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等,选择恰当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学地理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要较好地完成小学地理的各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基础知识方面的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任务,诸如让学生记住地名、地理事物的名称、地理数据、地理现象、地理学原理等知识,以及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能力。在儿童年龄小,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不易完成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以下六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好地理图册,加强直观教学。由于地理知识的空间性较强,对于缺乏感性知识面生活面又狭窄的儿童来说,要让他们记住一些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一、运用图表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广阔性、遥远性以及某些现象的不可见性,教师难以使学生把自己所讲解的现象尽收眼底,但如果通过地图,这些就可一览无余了。难怪有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望远镜和放大镜”。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