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1月16日,韩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近60万名高三学生在全国76个考区的971个考场同时展开升大学竞争。几天来,数十万韩国家长拥到寺庙里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媒体和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为高考忙活着。  相似文献   

2.
11月16日,韩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近60万名高三学生在全国76个考区的971个考场同时展开升大学竞争。几天来,数十万韩国家长拥到寺庙里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媒体和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为高考忙活着。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6日,韩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近60万名高三学生在全国76个考区的971个考场同时展开升大学竞争。几天来,数十万韩国家长拥到寺庙里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媒体和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为高考忙活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韩国,学生偷懒被视为家庭的尴尬和耻辱——如果孩子在高考或大学里表现不好,就连家人都会被视为是不光彩的。2014年11月13日,韩国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与中国相比,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举国对高考的重视态度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国保障高考韩国高考的正式名称为"大学修业能力考试"((?)),简称"修能"考试。由于韩国学校是冬季招生,春季入学,因此升学考试在年底举行。韩国高考只有一天,设在每年11月份第二周的周四进行,因此具体日期每年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关于千纸鹤的秘密。在高考来临之际,有一个女孩听一个算命的说,她的哥哥考不上大学。可是那个女孩拼命地说那个算命的算得不准,还说她的哥哥一定能考上大学。在这天之后,那个女孩子找了所有能帮助她折纸鹤的人,朋友们问她叠纸鹤干什么?这个女孩隐瞒着这个“秘密”。朋友说:“要叠你自己叠,关我什么事!”这个女孩却  相似文献   

6.
前一阶段和一位旧友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谈到单位同事的一个孩子,觉得他能考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原因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曾经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孩子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反应有点迟钝,人们一直也把他当成“傻子”看待。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到了高中的时候,聪明才智慢慢地显现出来,学习成绩上来了,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考上了清华大学。尽管考上大学并不一定就能…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期间,相识多年的朋友梁永平同志来我家,看到我正将一个破旧的棋桌扔到垃圾车上,便对我说:“这棋桌你不要扔,我修好后带回支教的学校,同学们又多了一个文娱用品。”这件小事虽已过去多时,但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克服困难热心支教1999年下半年,宁夏日报社选派记者梁永平去南部山区支教。当时,梁永平同志的小女儿处正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爱人问他能否等姑娘高考完后再去,梁永平对爱人说:“孩子平时的成绩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我相信她能考上重点大学。相比之下,山里的学生更需要我。”就这样,他告别了年近九旬的父母和工作、家务繁…  相似文献   

8.
[高考的日子]韩国高考的日子,也是令家长和参加考试的孩子们无比紧张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全国都在围着高考转——男女老少会在开考前跑到学校门口,以敲锣打鼓的方式为考生呐喊助威;赶考的学子们能享受到总统级的待遇——任何车辆都要为接送考生的专车让道。许多考生的父母也会到寺庙里,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而虔诚祈祷。  相似文献   

9.
五华县华城镇城镇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精美的“城镇村大学生龙虎榜”。龙虎榜记载着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以来,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姓名。城镇村有465户村民,该村崇文重教,以读书为荣。村民再穷再苦,也要供子女读书。村民洪春香在家卖菜为生,丈夫在本地打工,他们生活虽然艰苦,仍含辛茹苦地供子女读书,两个孩子分别考上北京化工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村委主任周锦翔介绍说,村里如有一户人家出了两个大学生的,村民就把他们家称为“书香门第”,这样的家庭村里就有60多户。村委会1999年作出决定,凡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发300元至500元奖学金。每年录取通知书发下后,村干部挨家挨户登门祝贺。在城镇村大学生龙虎榜上,考上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20世纪70年代,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人只有三、四人。2000年增加至15人,2005年考上大学的人数有30人。2006年村里又有39人上了本、专科的分数线。至2006年,村委会里的龙虎榜人数已有321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秀才村”。村委会里的大学生龙虎榜@谢伟强  相似文献   

10.
女人四十     
刘晓庆说过:“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想说:“人到四十,脱胎换骨,做好女人不难。”四十岁的女人开始反省。后悔不该在孩子五六岁时逼着他(她)去学琴棋书画,更应该自小就教给孩子如何竞争,如何在学习方面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四十岁的女人不再过于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倒是把目光投向中考高考,总是在为孩子的学习悬着颗心,尽管口里不说,心中却满装了孩子的成绩,连做梦都想着孩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四十岁的女人不再把父母当成人生路上的拐杖。相反,不经意间,自己倒成了父母、公婆的依赖。尽管有时感觉很苦很累,但同时也会生出…  相似文献   

11.
3月25日曾荫权以超过80%的得票率被香港立法会推选为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入选。曾荫权1944年生于香港。在23岁考上公务员之前,作为6个孩子家庭的长子,曾荫权很小就打工替父母分忧。考上大学后,也因无钱交学费辍学。妻子鲍笑薇说:“1967年,为了结婚,在家人督促下,他考上了公务员,总算找到一份薪水低、但比较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6日,是韩国高考的日子,超过58万的高三学生在全国76个考区的971个考场同时展开升大学竞争。韩国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简称“修能”考试),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4门科目(上午8时40分开始考国语,国语考试结束休息20分钟后开始考数学。下午考英语,最后是分文理科的选择科目考试)。接下来,考生还要经过大学的层层面试才能被录取。据韩国高等院校教育协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2008,(12):77-77
韩国高考的日子,也是令家长和参加考试的孩子们无比紧张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全国都在围着高考转——男女老少会在开考前跑到学校门口,以敲锣打鼓的方式为考生呐喊助威;赶考的学子们能享受到总统级的待遇——任何车辆都要为接送考生的专车让道。许多考生的父母也会到寺庙里,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而虔诚祈祷。  相似文献   

14.
李志胜 《家长》2014,(1):16-17
正为了确保孩子不留遗憾,更是为了增加她们的学习动力,使她们能考上的本地一所著名大学,我决定拉着孩子到这所大学新建的校园里去看看,以期给她们心底的大学情感"预热"一下。早年学习不努力,结果到高考时被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憧憬愈发强烈,然而时不再来,我只有把梦想化作希冀,寄托在孩子身上。今年我的两个女儿将一块儿参加高考,她们成绩  相似文献   

15.
每位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成长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可是,有些时候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往往会反思,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缘由。有时候,我们也会很惊讶,为什么一位老师在这所学校时总是表现平平,而调到另一所学校后没几年就发展得那么好?常听说,农村里一些人家养了几个孩子,这家的大孩子考上大学了,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能考上大学;而邻居家的大孩子没考上大学,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跟着没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6.
黄家国 《教育文汇》2009,(11):52-53
都说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自己的子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你看,许多县城的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省、市示范高中读书,节假日里还陪同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许多农村的父母则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里来读书,并租间房子一门心思陪孩子读书。其实,孩子总是千差万别的,不一定都去挤高考“独木桥”;  相似文献   

17.
  蓉等 《广西教育》2014,(8):28-29
“如果当时没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可能我的大学梦就要断送了!”2014年即将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林莲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班上倒数,到后来考上大学,老师们给了我许多专业的指导,这对于我而言是一辈子的财富!”林莲清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特长生,直到高中才开始学音乐。她说,如果没有容县中学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不是学校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自己,她很难想象自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更难有机会成为一名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8.
莫言说世     
莫言 《学习之友》2012,(11):10-11
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读《红楼梦》,都道林黛玉可爱,薛宝钗可恨,但如果儿子找了个“林黛玉”,怕不气晕。以此类推,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朱绍斌  蒋旭峰 《成才之路》2009,(4):I0003-I0003
虽然高校大学生求职难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浙江省淳安县汾口村高三学生余赛元宵节没过就已经回学校上课了,而且每天都自习到深夜。他说:“读书就一定会有出路。”孩子的母亲余新风说:“我们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这样出来找的工作再差也不会像务农这样辛苦。只要他能考上,我们就尽量供。”  相似文献   

20.
面对孩子“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带给孩子及家长的双重压力 ,倾听着日趋高涨的素质教育的呼声 ,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则成为家长首当其冲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责任。对此 ,我就家庭教育谈点儿看法。一、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一个日本人曾批评中国家长说 ,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说三句话“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完成作业 ,争取考上大学” ,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学到中学毕业 ,甚至上大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就业压力 ,导致学生及家长“唯分必争”的无奈之举 ,使孩子置身于“分 ,分 ,分 ,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之中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