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纪律是万万不行的,"规矩"放在学校就可以理解为纪律.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到底什么样的纪律最适合学生呢?笔者理想中的学校纪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提起学校的纪律,不少学生都"深恶而痛绝"之.为何?是学校不应该有纪律吗?非也.是学生不愿遵守纪律吗?也不是.根源在于我们老师"炮制"的法律,犹如一副枷锁强加到了学生头上,让学生失去了自我,没有了学校生活的快乐.那么,什么样的纪律才是学生所理想的呢?在这里,不妨"大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遐想一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不少农村初级中学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当不少"问题学生"出现上网、打架、违反住宿纪律等现象时,学校及班主任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关心帮助,而是采取开除其住宿资格、家长带回教育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结果导致大量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向社会。面对这种现象,怎能不让人心寒?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学校及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会对"问题学生"痛下"杀手"呢?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开学伊始,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三(5)班的班主任.此班的情况我早有耳闻,学生人数全校最多,班级纪律、学习情况非常糟糕.为了尽快扭转班级的落后面貌,我灵机一动,何不尝试以"循环日记"为突破口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放飞学生的心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纪律是万万不行的,"规矩"放在学校就可以理解为纪律。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到底什么样的纪律最适合学生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不少农村初级中学存在这 样一种怪现象:当不少"问题学生"出现 上网、打架、违反住宿纪律等现象时,学 校及班主任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给予关心帮助,而是采取开除其住宿资 格、家长带回教育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 式,结果导致大量学生厌学、逃学,甚至 流向社会。面对这种现象,怎能不让人 心寒?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 是什么呢?学校及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会 对"问题学生"痛下"杀手"呢?下面试从 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初三思想政治课每一节后面都设置了一堂活动课,如何使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把学生的手、脚、脑都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的各种有利时机,积极引导他们真正"动"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笔者在初三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学生考试时用手机,监考老师将其暂作保管,老师的行为无可非议,手机物归原主就可以了;学生不辞而别,班主任和校领导驱车20余里动员他返校上课是应该的;但要"好说歹说才将其请到学校上课"却有点过头了,以后他还怎能听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今后又怎能对他进行教育和教导呢?如今学校就偏偏常遇上这等尴尬事.原因何在?就在于实施义务教育责任未分清,法规未完善.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时下,生源大战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生死大战.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源,各类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市场.有的学校以组成实验班、特长班吸引家长的眼球;有的学校对中考排名位于当地前列的"尖子生"给予重奖吸引优秀的学生等等."高中生源大战"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纪律差,学习差,但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只要老师善待他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怎样对待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接受能力悬殊很大.那么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快速入门并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的能力呢?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校再三强调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稍有逾越,就会被抓典型,因此教师谈"罚"色变,对"罚"字甚为忌惮,畏手畏脚,不敢放手管理学生.哪怕是学生不完成作业、违反纪律等,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也只能听之任之.可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会太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不敢管理的问题呢?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中,提倡和谐理念,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人性质所决定.学校管理究竟如何做到和谐呢?笔者认为,校长应处理好下面的四种和谐:干群和谐、部门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16.
每逢开学,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蹲在操场角落或伏在教学楼的栏杆上,正在写"只要学生读书,可不参加考试"的承诺书,也有学校领导给班主任教师做工作:收下某个学生,该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不计入教师业绩考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觉得十分奇怪.后来经了解才恍然大悟: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或太调皮,开学时教师要求其降级.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改变那种"教师传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思想,扭转那种"忽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应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有所发展.笔者学校一直以来倡导"讲练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先练后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用得好,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学校对学生教育;用不好,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那么,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出"钱"的包围呢?作为一名家长及教育者,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大凡好的文章,总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或所写形象个性鲜明,或所写感受与众不同,或所用写法比较特别.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教材,去感受文章的独特之处,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感的敏锐性.如何引领学生去感受"独特"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当职高学生频频失信于保证书,但仍"不厌其烦"地拿"保证"做挡箭牌时,班主任该如何应时呢?笔者认为,学生保证书虽不完全可信,但完全可用.笔者结合"兵法"--以退为进,发扬保证书运用新主张,推动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