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虽然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但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学习的足中国,日本的一些企业家甚至熟读<论语>和<道德经>.  相似文献   

3.
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2004年获毛姆奖的作品<天堂过客>,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文学形象.希尔借用鱼玄机的诗歌,重塑了自己心目中的鱼玄机形象——凝结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女诗人、女道士和真情无望的寻觅者.作者还赋予了鱼玄机以叛逆性格和独立人格,使得历史人物具有了现代意义.<天堂过客>是中英文化的和谐奏鸣,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度把握的自信体现.鱼玄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具有西方独立女性性格特征,这两种性格融于鱼玄机一身,实质就是中西两种文化在<天堂过客>中的交融.在全球化语境下,<天堂过客>中鱼玄机的形象犹如一株开在异域的浥露幽兰,连接历史和当下,凸现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古老的东方哲学、宗教文化、古代医学之精髓。中国禅宗文化之人性观,集中吸收了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心理健康思想之精华,从人的心性角度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探讨与阐释。在心理治疗方面中西文化的存在差异性,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应当在借鉴西方心理治疗理论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探索中国民众的性格特征,创立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推动立足于中国文化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1993年秋天,<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出版了创刊号,到今天,创刊已经整整十五周年了,出版了60辑的杂志,成为中国国内出版周期长,并有重大影响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刊物,也是中国在海外发行量较大的几种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以来,60辑共发表了将近一千三百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著名专家的论文.如张岱年教授、季羡林教授、任继愈教授、李学勤教授等,都先后为该刊撰写稿件,并长期担任顾问.可以说,十五年来,<中国文化研究>杂志既是国内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新概念英语>中的经典篇章,从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主位的精心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来加强语篇主旨的.  相似文献   

8.
林耀华先生笔下的《金翼》采取小说体的形式记录了黄东林和张芬洲两家人的家族兴衰。风水观念作为这部小说的一个暗线贯穿始终,对两大家族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风水作为大自然的潜在规律,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研究课题 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等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每一个社会、民族或群体都通过不断继承既成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新文化。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样式的家族文化,曾在漫长的岁月里影响了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它记录着家族的发源、生息、荣衰、升沉与变迁,成为一种群体的共通文化心理积淀与行为规范,深深地印记在各自的家族史上。由于各姓氏家族的特征不同,反映在该姓氏家族文化中的内容也各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族的发展,每一个姓氏所拥有的本姓氏家族文化内容,总是越来越丰富、厚重,于是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姓氏家族文化。广义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谱、家祠、堂号、堂联、字辈谱、家训、家教、家法、家范、义门、家族民间文学等。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族文化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民间文化五光十色的生动内涵,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遗产,沟通着人与人、上代与下代之间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付增战 《职业圈》2014,(15):7-9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企业文化认知和理解不够,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也制约了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发展和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从以立足传统儒家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是科技、文化与社会高度融合的新平台与媒介方式。在元宇宙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把握发展脉络与人文关怀,从构建智慧城市和文化城市的视角来重塑中国城市形象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域外经验看,韩国首尔率先从城市层面全面发展元宇宙,从市政办公和节日庆典两个角度来打造首尔的元宇宙城市形象。文化元宇宙专注与文化领域的元宇宙空间,可以作为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赋能虚拟现实建构中国城市新形象。文化元宇宙空间建构城市形象,需要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和文化资源进行分类,需要多模态的内容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家族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封建宗法制度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制约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方面,又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积极方面。本文对家族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进行分析,预见家族文化存在具有长期性,家族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其现代性转化具有必然性,并提出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是现代之母,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了历史与现实,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应用价值研究基本理论,选取外在价值之一工具性的角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价值概括为归化价值、建构价值和调试价值,以期为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进路,进而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价值论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进行了比较,并探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在实务中具体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实例来加以说明,目的是通过实务操作加深对理论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下的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国际场合演讲中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和谐"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和谐"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论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所引用的传统文化经典阐释其演讲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态度、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天人观在其思想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的成败得失、荣辱毁誉与此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他自强不懈而又谨慎持重的精神支柱。他承续了古人的天命观,更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形成了畏天命的思想。天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对矛盾,曾国藩没有陷入宿命论的窠臼,而是承继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相当程度上正确地处理了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同意天命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主张应该努力奋斗,并产生了不求回报的思想。结合人生历练,曾国藩将天的自然性质引申为避免厄运灾祸的启示和指导。并承袭老庄自然之道和虚静思想,将持盈保泰作为重要的处世准则,从知天乐命,宽阔胸襟的角度来修身处世。对此作一探讨,有助于认识传统文化对品格塑造的作用,并对当今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来探索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的影响来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将从重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三种文化成分的关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曲折 ,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 ,主要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三种文化成分上的困惑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 ,但在 1 91 9年以前传统文化依旧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民国初年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迫使力图借重西方文化来寻求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毫不留情地揭露传统文化落后部分的弊端。 1 91 7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就由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变成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成分并存的局面。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以…  相似文献   

20.
在"梁祝"这一经典的中国传统故事中,女主人公祝英台女扮男装的故事数百年来被不断演绎。本文将分析"梁祝"中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意在从独特性和矛盾性两个角度,从同一母题作品中横向分析"梁祝"中女扮男装书写的独特性;并从"梁祝"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纵向观察文人文化形态与民间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分析其关于女扮男装这一经典文学母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