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圆照"     
本文讨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圆照"一词的文学批评学内涵,辨析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圆照"与佛教哲学中的"圆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对刘勰提出的"圆照"、"圆照之象"及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与批评理论中重"圆"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新加坡]王润华一、“诗人批评家”与“创作室批评”:沈从文的小说批评理论我在《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沈从文是一个标准的诗人批评家(poet-critic),他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是典型的创作室批评(...  相似文献   

3.
李敬泽是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批评既能细致入微地发现作品中容易被人忽视的闪光点,又可以高瞻远瞩对作品作整体性批评。本文将通过睿智的生发、享受乐趣、自由的想象和感受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敬泽文学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茅盾心爱的女儿沈霞1945年8月因人流不慎出了事故在延安去世,年仅24岁,是文学巨匠茅盾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最为痛彻心肺的一件事.1946年8月,沈霞去世一周年时,茅盾应约为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序,他想起萧红想起女儿,心情无比压抑悲痛,他借为萧红<呼兰河传>作序时写道:   ……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是六朝著名的笔记小品,其中记载着当时的名士清谈,从中可以考见汉魏以来名士通过思想对话促进文学批评的情状,展现了名士的思想风采,他们通过对话调和儒道,解放思想。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与机锋活跃,都是对话之产物。更重要的是,它使两汉思想与文学批评定于一尊的情况得到改变,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话传统。  相似文献   

6.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美国批评家魏伯·司各特将图腾批评引入了西方文学批评界。半个世纪以来,图腾批评的实践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创作方面的象征密码热,新神话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在我国从“龙的传人”到“熊的传人”的说辞背后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之根的多元性构成及复杂流变的历史脉络,然而图腾批评的是非曲直尚待进一步总结商榷。  相似文献   

8.
欧文·白璧德是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对20世纪初中国文化特别是学衡派产生深远影响。关于白璧德文学批评的思想核心与价值,学术界多年来评价各异。然而,对白璧德主要作品中的文学批评思想做一梳理,即可发现其文学批评的重点在于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对文学与人生关系的探讨,实质是对文学"伦理性"的解读与批评。把握这一点,不仅对白璧德文学批评的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启发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接受史角度寻绎历代对李贺诗作接受的演进历程 ,探究其中的若干特征 ,诸如接受过程中既表现出一种较有规律的起伏乃至反复 ,又呈现某种鉴赏和批评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既反映时代思潮和文学主流意识在接受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也反映了文学鉴赏和批评中的主体意识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积淀 ;文学创作中的“流行”可以转化成“经典”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中的个人的爱好亦可衍变成整个社会的“范本”。而“范本”一旦形成 ,便会受到越来越趋稳定的社会心理支撑而形成定式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不太容易再受一些文学批评的支配和引导。在此基础上 ,再对这些特征的产生原因进行理论思考 ,以及探讨它对当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正孙的诗学活动,主要表现为诗学文献的编集、类选以及诗人诗作的评释。基于以广博、详备为尚的诗选编纂理念,也出于对诗学批评客观性、公允性的追求,他不仅在编选主体、批评主体的的角色定位和心胸品格层面提出规范性要求,而且还经由特定的批评话语构造方式,尽可能地保障其诗学批评的观念诉求在实际批评层面的实现。蔡正孙的诗学批评观念及其话语实践,与他的文献存录意识和理学价值观念不无关联;同时,也深切契合于宋末元初诗学理论批评的主流趋向。  相似文献   

11.
正34年的教师生涯,他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留在了桐乡,留给了茅盾中学中加班的学生。8年的桐乡生活,他把学校当作家,每一个学生都是他最亲爱的孩子。他说,桐乡这座城市,温暖安逸。这里就是我的家。他就是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中加国际高中部的外教欧斯保罗·凡·欧斯顿(Paulus Van Oosten)。荣获"西湖友谊奖",他当之无愧1953年11月5日,欧斯顿出生于荷兰,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专业,拥有加拿大BC省专业教师资格证,在加拿  相似文献   

12.
王兴平 《职业圈》2007,(19):75-75
批评本是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教师运用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文章通过自身的体会,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几条有建设性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齐晓倩 《职业圈》2007,(20):91-92
"零度写作"方式以文字代替画笔,通过图像的组接述说了一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同时寓评价于事实之中,实现了事物中彰显意义的效果.看似图像杂乱无章,但安排其实都是受制于作品的内在联系和最后目标."零度写作"方式在受到"消解意义"的批评之下,"图像手法"证明了旧的意义不存在并不意味新的意义不再来,更不意味着意义本身不存在,因为固定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变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们无法容忍以一种声音说话。 用一种权力话语限制和剥夺其他话语,不仅仅对于文艺、甚至社会各个领域都是有害的。 文字批评应限制在文学场而决非文学之外,而文学批评所要建立的恰恰是公正、公平和正义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人鲍夫子     
阿土 《文化交流》2014,(12):66-69
前些日子收到西泠印社社员鲍夫子复兴先生寄来的新作《缘缘堂印谱》,半年多前他告诉我,此印谱是他的乡友、同道、作家钟桂松先生创意,他操刀刻石.我的书柜中,已有鲍夫子的《茅盾小说篇目印谱》《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紫玉锦言》印集,加上《缘缘堂印谱》,可以说“鲍印蔚然”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接到<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转来的吕友仁先生<读书不统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读〈周代乡乐考论〉札记>一文,笔者读罢颇感失望.吕先生的批评、指教,列出12条,除第9条指出的拙文引文中一句话的断句值得思考外,其中11条,或求之过甚,节外生枝;或断章取义,唯我所用;或误读曲解,无中生有;或逻辑混乱,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20.
《随园诗话》作为袁枚的主要诗论著作代表,其中蕴藏着他丰富的诗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思想。《随园诗话》体现了袁枚的诗歌创作观点:首先,袁枚的诗歌创作原则包括诗贵新颖、诗以巧成与诗重立意三个方面;其次,袁枚要求诗歌的创作主体应具备博识、善悟的能力且以真性情作诗;最后,袁枚强调在诗歌表达方式上要做到"真"和"活"兼用典得当。袁枚的诗歌批评思想主要体现为在进行诗歌批评时不区分具体时代、提倡唐宋并重的评诗观以及看重能够使人动"情"或者极为有"趣"的诗作。因此,袁枚的《随园诗话》重点突出,反对诗歌复古模拟,批判诗歌过于雕琢,主张要重视诗歌的真情实感,对后世诗歌理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地提升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