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每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劳动模范。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孟泰……等等的光辉形象今天仍然牢牢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激励着几代人。以劳模为榜样的比、学、赶、帮、超也曾成为那个时期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工作、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崇拜劳模,社会关爱劳模,劳模甚至成为姑娘择偶的理想标准。  相似文献   

2.
信息地图     
《新闻三昧》2013,(1):24-25
天津劳模创新工作室"榜样引路"从2012年起天津市探索启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发展到近300个,引发了职工创新热潮。天津市总工会积极推动企业为劳模量身定做"工作室",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实施办法》,要求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企业,要为其配备专业技术、学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3.
上古人崇拜图腾,洋人崇拜上帝。有神论者崇拜神。时下,我国一部分青少年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崇拜的不是图腾,不是上帝,不是神,而是歌星、影星和笑星。谈起当今大陆、港台的歌星、影星和笑星的些情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甚至,连星们的轶闻趣事都了如指掌,更不要说星们演唱的获奖歌曲和表演的获奖角色了。 有的青少年为了看名星一眼,或想让名星签个名与名星握握手,可以十分耐心地等上十几个小时。有的侥幸与星们握了一次手便受宠若惊,如获至宝,回家后不洗手,四处与亲朋好友握手,让其分享他的荣幸。媒体报道,西安数百名中学生在香港歌星张学友的下榻地等候十多小时,歌星却视而不见,对要求签名的呼声充耳不闻。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崇拜者望星兴叹。 报载,南京某机构在对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调查中,10名人选中,竟然有9位是这类。因为不是少数,而是一个群体,所以,有人把这些青少年朋友称“追星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活跃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前沿的主持人与他们所主持的节目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节目主持人可能象演员、歌星一样被人追逐、崇拜,成为大众的偶像。一些主持人因此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他们甚至以“明星”自居,忘了自己作为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麻城市档案局邓晓珍被市政府授予"第四届麻城市劳动模范"称号。市档案局号召全局干部职工以劳模为榜样,学习她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  相似文献   

6.
如今这年头,啥都讲个“包装”,可说以是个“包装”的时代。商品要包装,文艺作品要包装,就连人也在着意包装。歌星、明星们经过精心施工设计“包装”而后“隆重推出”,获得轰动效应,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据说已有“人体包装学”,一些具有一定学历的“形象设计师”专门从事这一新行当,他们把一般的“歌星”“明星”经过、“包装”后,成为痴男怨女们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7.
马汇莹 《新闻记者》2003,(12):47-47
相对于如火如荼的明星偶像报道,长期以来大众传媒在社会榜样的宣传报道上,缺乏重视和热情,也缺乏宣传技巧,使得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榜样人物形象生硬刻板,往往只有抽象的精神内核而缺乏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对于新生代的青少年来说,马克思、鲁迅、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尽管熟悉,但却似乎更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介让粉丝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日韩的养成系偶像产业模式引进国内后,粉丝群体的行为更是产生了一定的颠覆,结果导向的“追星”转为过程导向的粉丝生产偶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养成关系下,青少年对榜样的认知发生了某种逆转。在资本的干预下,这种线上的生产活动已经融入粉丝圈层,呈现出对内和对外的不同表征,并衍生出许多影响业界健康发展的舆论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我算不算哈韩,因为从外表来看,我没有把头发染黄,也没有一件肥大、宽松的衣服。 我也闹不清韩国歌星的名字和他们热卖的唱片。脑海里最热门的韩国偶像,还停留在安在旭、金喜善那个时代,但据说现在的小年轻早已不哈他们了,所以,再怎么努力,我也不能光荣地排到哈韩的队伍里  相似文献   

10.
某歌星近日未婚产子,国内众多媒体"奔走相告",有媒体报道说,这名男婴名叫"高兴"。但我有几点不高兴。这倒不是我有意和歌星过不去,而是对于名人未婚生育及一些媒体的报道,确实不敢  相似文献   

11.
我写劳模     
如果有人问我:你当记者最受采写什么样的新闻?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采写劳模。我做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曾经采编报道了三四百个劳模先进人物,直接采写的就有几十个,其中著名的有潘星兰、余国印、郭和平、邬宏胜、蒋再英、王涛等。从1991年起,我连续八年编辑湖北电台报道劳模的“主人翁风采”专题,每年编辑播发三四十个劳模的新闻。为什么这样热衷报道劳模?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跑工交财贸战线,客观上有较多的采访劳模的机会,而更主要的则是劳模本身吸引我,促使我要报道他们。 劳动模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是时代的精…  相似文献   

12.
(一) 繁华的闹市中心,有一个僻静去处。“劳模文化班”,一块简陋的木牌,孤零零地挂在市工人文化宫四楼的墙上。牌子的后面,有两间教室。一间用走廊隔成的办公室。两块小黑板,三、四张办公桌,几十张课桌椅……几十平方的空间,以最大的效率被利用着。这就是后来很出名的上海市劳模文化培训班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学校虽简陋,但对劳模们来说,这里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开展了"新劳模走近退休劳模,传承国航精神"劳模走访慰问活动. 这次活动改变了以往召开劳模团拜会或领导到劳模家中慰问的做法,而是由在职新劳模和先进员工代表前往退休劳模家中走访.国航的新劳模们踏着皑皑白雪,代表公司和广大员工来到曾为国航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劳模身边,与老前辈们交流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感受,送上的不仅仅是问候和祝福,而是一份对前辈的惦念、敬意与崇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劳模的遭遇《河南日报》1988年6月曾刊载一条题为《疲惫的女劳模》的报道。报道说,许昌公共汽车女司机袁桂海当了市劳模后,新闻界对她大力宣传,她无形中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活得非常累。她原本有不少爱好,当上劳模后大多放弃了。连续几年,她几乎没看过戏和电影,没休息过星期天,没请过一天假,甚至没过过一次完整的春节。她丈夫对她的评价是:“只会工作不会生活:只重工作不重感情,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劳模,而不是女人。”曾有一  相似文献   

15.
榜样的力量     
吴倩 《报林求索》2012,(2):80-86
<正>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榜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富的追求已经不再是人们选择创业的唯一动因,实现个人价值的诉求也成为重要动力。与时代呼应的百姓创业偶像往往能够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与理想。对于青年创业者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是希望之春,也可能是失望之冬。替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15,(1):2
《当代劳模》杂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是中国首家为劳动模范这一时代领跑者群体量身定做的权威期刊。我们秉承"让有价值的人群传播价值,让有影响力的人群影响社会"的宗旨理念,为时代领跑者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平台,分享人生故事,交流创新经验,相互开拓视野,共同打造未来。榜样,就在这里。价值,值得分享。  相似文献   

17.
"北京最帅交警"出炉是个带有偶然性的事件. 2009年夏天,"80后"交警孟昆玉忽然在几天之内成为众人瞩目的"偶像派",网上疯传他街头执勤的视频,不仅盛赞他为"京城最帅交警",而且把他和明星演员黄晓明饰演的令漂亮女司机争相领取罚单的帅哥交警相媲美.网络上的关注又引发了传统媒体的追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还破天荒地用2分54秒的时间"重磅"报道了一回,草根偶像迅速成为全国"80后"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微博     
《新闻三昧》2015,(2):18-19
@乌鲁木齐晚报乌鲁木齐三代劳模的心愿老劳模:希望多关心劳模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中生代劳模:注重劳模的技能培养新生代劳模:希望社区医疗服务进百姓家在乌鲁木齐市两会召开前夕,该市的三位全国劳动模范表达了他们的新期待。老劳模:希望多关心劳模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今年,乔世温也有个心愿,希望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老劳模的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乔世温曾经当过厂长,在他的厂子里涌现出了好几位国家、自治区、市级劳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港台歌星大举进攻大陆,受到“追星族”们的狂热欢迎和崇拜,而对国内的歌星表现出少有的冷落。于是,圈内大多数人归功于“包装”。很多名牌歌星也恐慌起来,纷纷签约于港台公司,希望借助他们的财力、物力和经验,给自己进行“包装”,似便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国内一些音像公司面对困境,纷起迎战。认为只有公司花血本“包装”歌星,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歌星,才能在音像界立足;“包装”歌星是为了和世界接轨,才有可能使中国的歌星走向世界,等等。于是一个歌星包装热悄悄在大陆崛起。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其自身发展历史的每一阶段始终伴随着针对自己的偶像制造与崇拜。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转型使得偶像的制造因偶像崇拜需求的多元化变得更加快速与复杂。偶像的制造在媒介文化生产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且,由于偶像制造所引发的偶像消费与偶像崇拜逐渐成为当代媒介文化的特殊景观。本文将从偶像及其崇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趋向加以分析,从而有助于我们对这种媒介文化新现象的认识和把握。一、偶像与偶像崇拜传统意义上,所谓偶像就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其实可用于偶像的物件实在太多,不同民族的先民们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