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有神话的历史化倾向,也存在历史的神化现象,《楚辞》中后羿的形象乃是一个证明。在《离骚》中,后羿是一个历史人物: ……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到了《天问》,他变成了一个神话英雄:  相似文献   

2.
洪水泛滥,兄妹传人的神话传说,几乎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先民所共有的;而(弓毕)日神话与传说,至少在中国各民族的先民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亦不鲜见。我们曾将米恒哲与盘古王两位开天辟地的大神做过比较,现拟就同是射神的彝族杜米那确左与中国神话中的后羿再作比较分析。 一 后羿射日神话散见于中国古代典籍,因此,后羿这位神话英雄,可说是一个“拼凑”的角色。描述简洁,而缺乏连贯的情节故事;东鳞西爪,却有闪光的精神;事绩突出,但少鲜明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的历史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了。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的门徒逢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长居广寒宫。  相似文献   

4.
孙涛 《文教资料》2012,(27):46-48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奇葩。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神话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这些故事早已融入了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形象主题成为了重述的最大难题,如何保留精髓又能都有所创新,这是"重述神话"能否成功的关键。遗憾的是,在《重述三部曲》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神话故事透过历史的迷雾重获生机,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好的神话在浮躁的消费主义理念下被任意地肢解,神话的精髓被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包括英、美、中、法、德、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庆出版社是“重述神话”项目在中国内地的惟一参与机构。继苏童完成了《碧奴》后,叶兆言完成了《后羿》,李锐、蒋韵的《人间》出版。《碧奴》强化了孟姜女传说的神性思维方式,复原和填补了传说的语境,强化了传说本身具有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鲧禹治水"是神话,也是历史,是诗性的历史,是一种变形的、艺术化的历史书写方式。还原神话的历史庐山真面目,既需要历史学的研究,也需要从民族文化特性、思维方式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入手,将它置于历史的文化语境中加以解读,方能更好地理解。"鲧禹治水"只是中国众多神话中的一篇,在此只是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共工神话传说中,共工的形象呈现复杂性。其既治水,又闹水;既为古帝王,又为古臣子。在中国历史神话的发展中,共工形象被彻底异化,其在治水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被逐渐抹煞。随诸夏古史系统,特别是五帝系统的建立,共工逐渐成为"四凶"之一,成为了诸夏古史系统中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9.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似像非像、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以符合美国价值观。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语境中的变异表现,探讨花木兰形象变异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演义小说这一文体源自史传。历史叙事的三大要素事、文、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事、文、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史上首部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事”进行推演,通过《资治通鉴纲目》远绍《春秋》之“义”,而发之于通俗生动之“文”。事、文、义三者的融合促进了“演义”的正式生成,并规定了“演义”的体式特征;三者的游离和矛盾促进了演义与历史的分化,进一步使充斥于古代小说中的道德劝戒逐渐虚化为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诗词文数篇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金石录后序》、《感怀》、《声声慢》等,常常引起有关李清照生平经历乃至当时社会背景的争议,现查询书籍,多方考证,综合数家之言,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文物中皆有记载。羿射日故事的不断演变,除了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古人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帮助我们探讨我国宗教的源头,它还开拓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让我们从古人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汲取丰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明清神魔小说因其题材形态上与神话的同一,经常而自觉地借用神话形象、观念、情节等母题,注定了与神话的不解之缘。本文从神话思维、神话形象、神话情节、神话主题等若干方面论述神话与神魔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集中体现了彝族宗教、哲学、历史、谱牒、民俗、伦理、文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直观性资料.笔者于2007年2月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进行田野调查,就彝族祭祖大典的相关礼俗作了广泛的访谈,并对该村普德氏族举行的"祭祖大典"进行系统地观摩和考察.本文拟通过描述彝族氏族祭祀仪式的重要场景,对仪式与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加以探讨,从理论上分析观念与信仰体系同社会结构的关系,在仪式化表演情境中印证地方性知识和学者观念的交接,以期接近研究的特定对象,并做出合乎本文化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李颖  刘欣 《海外英语》2014,(22):193-194
The western literature has shown the worl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writing styles in the Ancient World through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subsequent famous writers.Most of the works in this period contained mythical elements.Based on western history and cultur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Western Ancient World and discusses famous works with mythical elements in this period,in order to prove mythical writ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古易创自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虽有先天后天之分、八卦方位之异 ,但其基础图像阴阳太极图是传承不易的。在老子《道德经》和孔子《周易大传》中都有其孑遗。至宋道士陈抟始将古图复原 ,并由邵雍集其大成。邵雍所以能为孔子《说卦传》做出权威注释 ,完全基于对两种太极图的认识 ,即先天古太极图是上阳下阴的反S形曲线图形 ,后天八卦太极图是左阳右阴、逆旋左行的S形图像。近年在小浪底水库修建的过程中 ,就有这样两类图像的阴阳鱼太极石面世。其一太极石的阴鱼尚有阳眼一只 ,这正是阴阳鱼太极图的源头。远古的伏羲 ,只是将这样的现成图像赋予了阴阳两仪与四象的含义。阴阳鱼太极石为河洛地区所仅有。因此 ,简约其像、高深其理的阴阳鱼太极图这一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源头就只能在河洛。  相似文献   

20.
民国史家李景星上承清代乾嘉时期正史研究的遗韵,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批评对象,撰成史学批评专书《四史评议》,在批评体系和评论重点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史评议》对"前四史"逐篇评论,文字简要、篇幅适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研读"前四史"的教科书,在评史和读史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史学批评上,李景星尤其重视评论史书叙事的生动之美、从容之美和跌宕之美,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