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汉时期,血缘型、业缘型、机缘型的救助活动构成了民间教育救助的主要形式。这些教育救助活动深受当时宗族力量、社会风气、制度导向的影响。民间教育救助活动对两汉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社会疫灾频发,除国家救助外,民间力量也会自发参与到自救以及互助之中。古代的民间救助方式主要包括经济救助、医药救助和精神抚慰三个方面,其中尤以前两种救助方式为主。虽然民间救助的范围和程度远不及国家救助,但它却以其明确的针对性和迅速的反应力,成为我国古代灾民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城市除了经历连绵不断的战争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困扰着广大民众。近代以来,城市社会的公益与慈善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接受政府赈济的灾民和贫民人数迅速增加。政府成立各种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发挥着重要的灾害救助作用。民间的慈善救济组织,从事种种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痛苦,缓和了社会矛盾。近代城市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性,社会救助中的民间力量在不断增强,城市社会救济、慈善活动较为重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4.
义仓、常平仓、社仓是宋代最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三者互有差异,同时保有共性。在差异与共性当中,官方与民间两种力量贯穿其中,并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官方与民间参与仓储机构的不同方面及程度,可以考察宋代救荒主体力量的分布及其转移。义仓体现出宋廷对民间力量的重视,常平仓象征着官方力量的主导性,社仓的出现则标志着民间力量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宋代救荒力量从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清代亳州的社会救助体系由中央政府实施的优老、蠲免,地方政府设立的善堂、仓储设施和民间义行构成。该体系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面向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以扶危济困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此外,由于灾荒较其他地区更为频繁,亳州地区社会救助设施的建立及其运行均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四川盐业社会中,豪民作为民间力量的重要群体,在介入川盐经营中主要表现为"豪横"。宋代川盐经营的豪民按其社会身份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其经济活动严重侵害了川盐正常运转的秩序,并导致川盐利益格局的失衡。对此,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以控制,以此缓和四川民间群体的矛盾冲突,进而重构四川民间盐权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7.
职业乞丐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隐患。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收入偏低,救助管理制度的负面效应,不法分子和利益集团的非法操纵。解决乞丐职业化问题,英国慈善与矫治相结合,美国鼓励民间力量救助,我国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明确行政执法分工,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宋代教化的重心下移与组织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五代以来的社会纷乱和伦常失范,宋代新儒家在新的政治环境下,致力于对社会伦理观念与国家教化格局的积极改造和重建,突出表现为:教化重心层层下移,官府教化力量与民间教化力量、学校教化组织与非学校教化组织进行了有效衔接、互动、重构与整合。宋代教化组织系统的制度化建构,为维持后期封建社会结构和伦理秩序的基本稳定奠立了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转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调节、民间主动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在社会面前,民间公共组织作为主要的社会治理参与方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公共组织在社会救助、危机救援、社会治理、政策调节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身份尴尬、资金匮乏、制度保障不全等现状,民间公共组织作为政府组织的最大补充力量需要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及其自身改革,方能更加规范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灾害高发期,疫病具有与其他灾害相伴发生的特点,因而同样高发。东晋104年间见于记载的疫灾25次,平均每4.12年一次,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和战乱等恶劣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东晋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但相比其他朝代已明显弱化。此时的民间救助则发展起来,作用凸显,世俗力量的宗族互助、民间医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僧医、道医为首的宗教组织救助成为这一时期疫病救助的特色,对疫病研究与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两宋以治国,其政治理念和措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继承唐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两宋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制度之完善,救济范围之广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本主要拟从荒政、养恤和致仕几个方面略述两宋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官办救助机构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时期封建政府重视社会救助事业,先后建立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漏泽园等官方救助机构,以帮助那些穷图潦倒、无法生存的穷困百姓。宋代这些官办救助机构的建立对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流民与流民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土地兼并等原因,宋代出现了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流民。为使这些流民尽快返回家园,安居乐业,宋朝采取了多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救助,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所谓贫宦 ,即贫穷的官员 (包括致仕者 )。在宋朝社会各阶层中 ,贫宦是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经济地位较低 ,生活困难。对他们的救济 ,是宋朝社会救济中的一个特殊层面。与一般对大众的社会救济不同 ,宋朝对贫宦的社会救济除了生活方面的救助之外 ,还包括对其家属的生活济助、归乡旅费等方面的资助  相似文献   

15.
简论南宋的幼儿生养与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重视婴幼儿生养与救助的时期,当时封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婴幼儿的生养和灾荒时期遗弃幼儿的救助。南宋时的幼儿救养措施,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幼儿救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在前代基础上有所超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对以后的朝代产生很大的影响。宋代社会虽然被人们称之为“积贫积弱”,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和谐安康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与表现。而浓郁的人性化更是这个朝代的突出特色,也是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考察宋代社会人性化,首先就应该探索其制度建设中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古代发展史上的重要王朝,在这一历史阶段变革与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经济是基础,社会系列变化皆因经济因素变动连环引发使其然。因此探讨宋代社会变革问题应首先从其最基础的社会经济变化入手,具体体现为市场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商人地位空前提高以及海外贸易高度繁荣,这充分说明宋代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18.
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而其间,权奸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宋朝的覆灭。我们把造成贾似道这类典型官僚的社会契机及其演化过程,称之为"贾似道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少年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任人唯亲的裙带风使他当上了大官,谎报功绩使他骗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权力失控又使他得以胡作非为,贪图淫乐的人生观使他向敌乞降,多行不义使他终于被人民抛弃。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能否正确用人和对权力有效监督,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又取决于这个政权的性质与体制;如果坏人当政,必将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9.
唐宋女装既有沿袭又各具特色。唐代女装雍容华贵、性感大方,而宋代女装清新自然、典雅娴淑。唐宋女装风尚出现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唐宋社会变迁和服装本身的规律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