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舞蹈和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舞蹈是情感抒发最古老、最真实、最强烈的形式,远古人类选择舞蹈表情达意、寓教于乐。根据舞蹈起源,舞蹈能较好地满足远古人类情感抒发、身心健康的需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毛序诗》中有关舞蹈的表述。它强调了人类在语言、感叹、歌唱都无法传递内心强烈的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因此,我们可以说舞蹈是人类情感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尽管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常与音乐,美术,戏剧融为一体,生动的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汉代的《毛诗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它高度概括了舞蹈的来源与真谛。简言之,舞蹈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反映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人类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现如今我们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并没有抓住重点,一味的强调动作、技术技巧而忽略了舞蹈的表演能力。越来越多的舞蹈被跳成健美操、广播体操或者杂技、武术表演等等。本文从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困难入手,通过探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意识的重要性,提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歌唱的意义何在? 古人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这段话表明歌唱是人的内心情醇的直接表现,是语言诉说的升华,它比语言更能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6.
李可 《教师》2010,(21):120-120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中的这一段话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情感转化为语言、歌咏和舞蹈的循环过程.针对于初中生独特的阶段特征,我们在歌唱教学当中更多的注重情感表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情感体验、疏导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要做到正确的培养歌唱活动中的情感表达,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可 《教师》2010,(18)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与幼儿单纯天真、活泼好动、真实不造作并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身心特点和自然天性是相吻合的,幼儿也更容易在舞蹈活动中释放这样的天性,充分表达自己,从而在认知、情感等方面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可诵、可弦、可歌、可舞.诗、乐、舞三者的性质及其关系是: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师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  相似文献   

10.
邹娟 《儿童音乐》2013,(10):52-55,65
<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歌唱是"嗟叹不足"的延续,朗读是歌唱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作为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并对行为动力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表现形态上,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它往往通过感知而"粘附"于一定的表象之中,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指的这种粘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亘古以来人类就感到了身体动作能够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在原始社会,当人们通过劳动与自然环境抗争时,意识到某些下意识的身体动作能够发泄他们心中的郁闷,而获取内心的满足,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人们意识到这种原始的身体活动形式能够给他们以身体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他们就刻意去表现这种身体活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复杂感  相似文献   

13.
正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宣泄感情,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顾嗟叹之,嗟叹之不足,顾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人类活动中舞蹈无处不在,闭上眼,脑海中立刻就能浮现出,人们在劳动之余,丰收之季手舞足蹈欢庆丰收的喜悦情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从人民生活的自娱性活动成为一门艺术,并以表演的形式走向舞台。在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今时  相似文献   

14.
<正>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文学,以其浓烈的感情感染读者,而作为诗歌体裁之一的词,本是提供歌唱的歌词,其感情的浓烈度又甚于案头诗。《诗大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扎颖达将感情的抒发分作言语、嗟叹、永歌、舞蹈四个层次。这就意味着歌词是语言艺术中抒发感情的最高层次。词这种浓烈抒情的特点,常常排除了对人物活动、时空变化的客观交代,往往令读者摸不清头绪,仅得到模糊一片的印象,而其感情的浓烈又使读者得到情感交流的满足,而忽视对其情感特质、演变过程与展示方式等的仔细审视,造成一种朦胧的、虚假的  相似文献   

15.
尤阳 《文教资料》2007,(11):67-68
《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当语言和嗟叹都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人们就要用歌唱来抒发胸臆,也就是用歌唱的方法“说”出心中的话。那么歌唱语言和口头语言有什么相同相异之处呢?下面试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孙松波  张彬 《山东教育》2012,(Z4):18-19
《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古诗是要吟的,古文是要诵的,吟唱是对文本进行思索、领会、理解、欣赏的最有效的办法。传统的诗文吟诵,对格律、文体等有着极严格的要求,高门槛也阻滞了这项传统艺术的流传。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吟唱办法,缩短记忆时间,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浸润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戴道 《现代语文》2006,(7):103-104
在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反复强调“诗是情感的产物”,“诗是感情自然的流露”,并通过课本上的诗例和牵强附会的分析使学生信以为真。教师根据自己的欣赏经验和个人的喜爱来衡量所有的诗时,便免不了“坐井观天”,造成种种误会和误解。我们从来都觉得诗是作激情澎湃或温婉缠绵或哀伤咏叹时的产物。这方面的根据是《毛诗大序》里的“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大抵昔人思虑单纯,言辞简质,虽有所感而不能细密地抒发于外,所以不得不借助于音乐和舞蹈。随着学的发展,人类思维的日益缜密,诗成为更精密的体制,情况是不是还“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呢?在诗歌教学已成为新课改后语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今天,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语教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9.
<正>诗与歌,从来都是关系紧密,不可分割。《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或诗为曲而作,或曲中有诗歌。今天的流行歌曲,也常常会直接采用或间接借鉴诗歌来作为歌词,如邓丽君的《虞美人》、毛宁的《涛声依旧》等即是如此。而当代英文歌曲也不乏歌词优美、极具诗歌韵味  相似文献   

20.
<正>诗的本质是抒情的。感情的抒发,有多种形态。《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叹、歌、手舞足蹈都是抒发感情的方式。在人的各种心理因素中,例如感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感情等,感情是最容易外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