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白了"与"白说了",中间的"说"和"白"前后位置关系的不同,使二者在语表、语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即是从语表、语里、语用三个层面对"说白了"与"白说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北天门方言里的“××哩”格式是一种隐含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本文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说“万一”     
“万一”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词性,现代汉语中应用最频繁的是其连词性质.本文主要考察“万一”作为连词时引导的复句类型,并从语表形式、语里内容和语用价值三方面分析“万一”引导的假设复句.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然这种艺术体现是多方面的。统计显示,动词“以为”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从动词“以为”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作分析考察,以揭示作者语言运用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5.
安徽合肥方言中存在的一种特色方言语法现象——“A很的”,它与普通话中“很A”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某些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运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表-里-值”三角的动态分析方法,对合肥方言中“A很的”这一结构形式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这一格式的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6.
镶“有”字成语或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语言事实。它们有其独特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论文从表、里、值等多角度来考察“有”字成语,拟从该语言事实的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方面对嵌“有”字句成语或类固定短语进行认真考察、详尽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转眼”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动词、名词、副词三种词性。文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从三个平面角度分析“转眼”:语里意义方面,简述“转眼”的语义演变,阐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内涵;语表形式方面,说明“转眼”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特点;语用价值方面,主要讨论“转眼”在句间和语篇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V+N_身"结构在共时平面的语表、语里、语值三维上具有鲜明特点,其中的V和N_身具有[+位移变化]和[+自主]的语义特征,表示一定的转动义、短时义和主观义,发挥着独特的语用价值。受句法位置、隐喻转喻机制、语言经济原则及常用性与非常用性等影响,部分词语发生了词汇化,并收录于词典之中。  相似文献   

9.
语用标记语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听”构成的语用标记语进行了归类分析和语用功能的阐释,并重点探讨了语用标记“你听”中“听”的虚化历程,以及复杂的虚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往关于“哪知道”表否定的研究多集中在“哪”表否定的原因和“哪知道”作为话语标记时的语篇功能,对于“哪知道”表否定的来源及语用功能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构式角度出发,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哪知道”能够共现的成分以及变量“X”的结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此构式是一种语用否定,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功能,在不同语境下有否认、辩驳、意外、不满和无奈以及谦虚和感激这五类不同语用功能,其中以否认和意外为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假设句代表句式的“如果A,就B”句式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在语表形式方面关系词语“如果”和“就”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语里内容方面重点探讨这一句式在认知层面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从大脑两种不同思维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进行考察;在语用价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A、B的真假关系来探讨独特语值。  相似文献   

12.
凝固结构“俗话说”是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转述语的形式出现,相对于其后的“俗话”,句法上处于从属地位,属独立性插入语,可发挥独特的语用功能“。俗话说”所启引的核心句(记为X),结构形式多样,语汇性质丰富,进入“俗话说+X”表达式的X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群众性,一是“知识性”“,知识性”是X能进入“俗话说+X”表达式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郭娟 《现代语文》2008,(6):94-96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语文知识》2011,(1):90-91
常德方言中表示程度加深的语法形式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形式和手段明显有别于普通话。本文以"歪"的特殊用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歪"字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16.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17.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对比性的语料库选取的语料,比较了汉英表预测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首先探究了二者的形成于发展,然后在功能语法理论、衔接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理论的指导下,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二者分别从句法特征、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归纳二者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句中语气词“嘛”在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嘛”同“呀”“吧”“呢”“啊”等句中语气词一样,其语义和语用特点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相关。但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则是“嘛”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X来"和"X把"是普通话中常用的约量结构。对"X来"和"X把"在语表形式、语义内涵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两种约量结构准入量词和数词的类型;确定语言事实及标志词是判断足量或欠量的依据;语用上两者具有南北地域差异,且因语表和语义的不同致使两者具有不可相互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