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入手,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影响略作分析,将汉武帝刘彻文化专制下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宋晶晶 《兰台世界》2013,(10):45-46
本文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入手,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影响略作分析,将汉武帝刘彻文化专制下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期西汉音乐的发展,无疑与汉武帝刘彻关联甚密。汉武帝不仅是杀伐果断的统治者,同时是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拥有着为人称道的音乐才情,给我国后世音乐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主要对汉武帝刘彻的音乐才情及其贡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极具音乐才情的帝王,其在位期间扩建乐府,扩充了俗乐工作的专门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俗乐的传承发展;重视音乐人才,将全国各地民间音乐人才挑选到乐府机构,从事音乐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促进了俗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洪烨 《兰台世界》2014,(6):65-66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极具音乐才情的帝王,其在位期间扩建乐府,扩充了俗乐工作的专门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俗乐的传承发展;重视音乐人才,将全国各地民间音乐人才挑选到乐府机构,从事音乐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促进了俗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在律法改革过渡期间,董仲舒适时地向汉武帝刘彻提出"春秋决狱"的法律观点。采用"原心定罪",在犯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来分析断定犯罪人的基本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刘彻对蹴鞠具有矢志不移的情感,即使在醒悟到玩物会丧志之后,也只是减少而不是放弃,并因醉心于此而引发了全国上下的蹴鞠时尚,促进了蹴鞠在汉代的兴盛,进而影响到汉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5,(10):50-50
“‘实名制’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和打击‘心怀叵测的网民在网站BBS上匿名发帖,对特定当事人侮辱漫骂,肆意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人权’。”——著名IT社区DONEWS创始人,互联网资深作者刘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刘彻东命题的现实性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甚为辉煌的青年报刊,特别是青年刊物的群体,在90年代却遇到了艰难的生存环境:青年读者群不断被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妇女家庭类刊物、文化娱乐类刊物以及逐渐期刊化的报纸副刊、周末版、月末版、...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夏朝时期,古人以孟春元月作为正月,商朝时以腊月(十二月)作为正月,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则以十月作为正月,汉朝初期继续沿用秦制.汉武帝时期,刘彻命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共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年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新年首日,也就是元旦.此后长达两千多年之间,中国直至清朝末期一直沿用此类农历纪年.  相似文献   

11.
世界折腾不了他,他也不去折腾世界,他是千百年来第一个系统阐释在临界点逍遥任游的哲人,为世人奉献了一套臻于妙极的零度哲学。划分中国古代的哲人,不大好用左派右派,而是更适用出世和入世。而王博在《庄子哲学》说庄子的微妙就在于他是个不出世也不入世的哲人,他对他所处的世界没有像儒家、墨家那样投身其间去奋斗、去改变的热情,但也没有像许由、夷齐那样弃绝社会的冰冷,他谨慎地把握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尺度,世界折腾不了他,他也不去折腾世界,他是千百年来第一个系统阐释在临界点逍遥任游的哲人,为世人奉献了一套臻  相似文献   

12.
一位记者同志告诉我,有一次他访问一位基层干部,请他谈一件事情。开头,这位基层干部谈得兴致勃勃,可是后来呢,他越谈越没有兴味了,最后竟然是应付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他是嫌记者光听不记。在他看来,记者不记,就是不听,自己说了也没用。还有一位同志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党委召开的布置中心工作的会议上,有位记者去参加了,可是在会上他光听不记,这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诧异,使主持会议的同志也感到有点不满意。可见,在社会上,记者的“记”,被人们看作是  相似文献   

13.
花果茶     
他爱说爱笑,人缘活络,却从来不说自己的私事。有同事随口问到他有没有女朋友,他笑:"我是食草男,就算拍拖也是不牵手不接吻不上床的。"这名词有些新鲜,她不禁看他一眼,原来他是似笑非笑的单眼皮。很自然地熟起来,说说最近流行的美剧,聊聊突然转坏的天气。那一天是他生日,同事们为他凑份子庆祝,她最后一个离开,他突然拥住她:"亲一下,当作生日礼物?"猝不及防,颊上蓦地一热,是酒意;一凉,是他的唇梢。只片刻,他放开她,一脸无  相似文献   

14.
又一位出版老人走了。历史老人。赵家璧。见过他和没见过他,了解他、不了解他和想了解他,认识他、不认识他和想更深更细地认识他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与他有所交往而又想更深交往的人,都再也不能与他交往了。我算了解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失足落水 角直,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读不准确它的名字的小镇,坐落在江苏与上海之间。1907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里,降生了一个男孩。他很少哭泣,总是静静地躺在竹编的摇篮里,不少人都担心他活不下来,可他却偏偏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颇为壮硕,他便是胡均鹤。  相似文献   

16.
孙禄松留着光头,走近了,能看见一层泛着白的头发茬,和十年前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对比,他明显老了。过去十年,他一次次接受媒体采访,甚至习惯于用书面语来讲述往事,只有在提到儿子孙志刚的名字时,他一贯平静的语调,会高亢而有些沙哑。十年前,他失去了27岁的大儿子,从那以后,他跟着二儿子开饭店,每天忙上十来个小时。表面看,他乐乐呵呵,但在内心,他不否认,那是一段没有期限的疼痛。这疼痛,让他更珍重来自陌生人的对儿子的问候。与他交谈时,我忍不住有一种心疼,说不清道不明。当年孙志刚案作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新闻,终止了一部恶法,人们不断谈论它,不  相似文献   

17.
薛宝海 《视听界》2009,(1):42-43
12年前,风凰卫视刚成立,一位年轻的主持人被分配做一档新闻谈话节目,日播。一两个月后,收视率不理想。他不是记者出身,不熟悉新闻谈话节目的制作,做得很不习惯,但因担心被停职,他没有找台长谈话,在找几位好友商量后,他断然作出决定,废弃“新闻谈话思路”,开始在节目中讲段子,讲那些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不是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与程春接触不多的人,对他的印象是:厚道、柔顺,甚至软弱。我之前跟他的深入交往不多,所以也持同样看法。但从1980年代开始至今,在与他共事、搭档的近30年间所遇到的无数次事件和冲突中,让我看到了他的完整品格:刚中柔外。甚至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看到了他那种坚毅与正直组合在一起的刚正不阿!  相似文献   

19.
认识老大苏秋萍已经20年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广告圈的前辈,华文广告界的领袖人物。我们都叫他Peter Soh.老板请他来给公司做创意顾问,领导我们做奥迪专案,那个时候,我倒觉得他更像很有点背景的黑道老大,气场极强。但是一说起奥迪创意要怎么做时,他是又准又狠又张扬。原来,他的黑道是在创意,同时把策略都一起霸走。我看到一种做创意的自信。他说什么,做什么,客户就会买单什么。当时是羡慕不妒忌也不恨,就觉得他赚钱很容易,就写几个标题,一点文案和最后的提案,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们大多数作者,他是一位和善而又顽强的编辑。他用他的学问、热心和蔫蔫的坚持性征服了许多作者,使你一看到他就觉得还欠着《十月》的文债。他不吵闹,不神吹冒泡,也不是万事通、见面熟式的活动家,但他自有他的无坚不摧的活动能力。”这是王蒙为张守仁的散文集所作的序中的一段。作家的笔,最善于画像,看了这一幅,你就可以想象出一个活脱脱的张守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