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典型的侵权责任。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行为主体的广泛性、主体主观方面的过失性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事故责任的定性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界定罪与非罪,辨析侵害责任时,仍然存在法律适用不当,责任认定不清等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和区分道路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责任认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弊端,根据危险责任和报偿责任理论,提出将对机动车运行有支配力及从中获得利益的人作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机动车一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主体予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笔者将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归责原则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几种主要类型入手,阐述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确立我国机动车道路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应遵循过错直接赔偿原则、先行垫付原则、替代赔偿原则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范围应包括挂靠单位的机动车事故赔偿主体,分期付款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被盗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等情形。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过于简单,对道路交通事故适用何种原则,理论界争议较大,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的交通事故,应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并结合其他国家的做法对我国国情进行分析;文章还提出,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要注意适用好过失相抵规则,并呼吁尽快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确保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本文运用行政法学理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只有1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界定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引入制约与监督机制,克服该项管理活动中随心所欲、滥用职权、违法认定的现象,使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更客观、公正、合法,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负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在引法交通事故以及产生损害后果中的相互关系,依法作出对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认定。因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服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本文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并非鉴定结论、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问题等,阐述对交通责任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有权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机动车的操控关系,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产生冲击。大部分学者建议综合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来重新建构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框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不宜盲目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承担全部责任,而应通过给自动驾驶汽车加装"黑匣子"和要求车企购买生产者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式,实现损害救济与鼓励科技发展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之内,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修改议案。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由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的上级政府机构监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可以让检察机关和政府律师共同参与监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还可以引入听证制度,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举行公开的听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交通业的繁荣,交通肇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管部门对司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是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书面形式出具,但这仅是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属于行政上的责任认定,不能等同于从司法理论上认定司机的交通肇事责任。本文基于具体的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的司机责任认定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态稳定控制(DSC)系统在汽车高速转弯将要出现失控时,可有效地增加汽车稳定性来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说明了其工作原理,阐述了其防止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比较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法律规定的优缺点,并对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交通事故鉴定实践中,鉴定的工作方法是做出鉴定结论的重要步骤,又是取得当事人认可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交通事故鉴定"五步工作法"(即阅读卷宗了解案情、听取当事人陈述、查看现场、检验事故车辆、模拟实验、出具鉴定意见书等)及"五步工作法"在多个案例中的应用,探讨交通事故鉴定规范的环节,旨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下,让当事人参与鉴定的一些关键环节,体现司法鉴定的客观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的特殊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来自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不同自然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洞内照明不足、能见度低、大量尘埃和废气凝聚造成路面摩擦系数低、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探讨了灰色系统和时间序列模型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在介绍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灰色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用其分别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交通事故量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起案情较为复杂的交通事故案例,掌握交通事故鉴定对查清事故真实过程的证据价值。综合运用车体痕迹学、法医学、DNA物证、微量物证学,对交通事故中各项检材进行检验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侦查方向、确定或排除肇事车辆、并为事故处理提供办案依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检验分析可以为复杂的交通事故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中乙醇浓度与交通肇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驾驶员醉酒与交通肇事的关系.方法:酒精定量检测仪、1:1硫酸、1%重铬酸钾、50ml/dl乙酸液、特制滤纸.结果:306例肇事人员中,血中乙醇浓度80~90mg/dl占64%,乙醇浓度100~110mg/dl占23%.结论:酒后驾车是引起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占交通肇事的97%.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交通事故多发,重点要抓源头管理,加强驾驶员培训工作;注重驾驶员的日常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严格执法,充分发挥交通事故抑制作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车辆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的重要讧据,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巨大。为了提高交通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公正性,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当被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有关交通事故的立法严重滞后,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铁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众说纷纭。鉴于我国的国情,铁路交通事故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