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七位高考单科状元,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虽回答各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滋润成功。甚至有四人不约而同地拿出本子.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错题集。  相似文献   

2.
一大袋香蕉第一次放在教室里,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把长得又大又漂亮的香蕉拿走,坐在位子上美美地品味着。剩下的四个全是有残的:有的破了皮,有的身上斑痕累累……这时,还有三个同学没有拿,他们却谁也不过来拿了。我问为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爱吃香蕉。”可话音刚落,有几个同学就说:“他们根本不是不爱吃,是因为袋子里没有好的了。”见此情景,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凝视着那些有残的香蕉许久,接着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有残的香蕉也不想被冷落。此时,  相似文献   

3.
一次,阿根廷的人类学专家阿南道尔·狄曼杜博士,率领3名研究员到南太平洋群岛上考察。结果在一个小岛上,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民族。这个岛上的居民,每一个人都有三只脚,所以被称作“三脚族”,其实就是“奥古拉达族”。 奥古拉达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三条腿密不可分。他们睡洞穴吊床,帆布吊床中间有个洞,睡觉时,让多出来的一只脚伸到下面去。在他们的家中见不到椅子,因为他们的第三条腿可以充当椅子,支撑着全身。 这个“三脚族”人,从外表看,和正常人一样聪明、健康。由于他们多了一只脚,游泳和跑步都很快,而且还具…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这个时候,在人头攒动的各类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上,都会有一群年轻人在人群中无助地找寻,他们是在找寻一个未来,还是在找寻一个更为适宜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两只叫“嗅嗅”“匆匆”的小老鼠和两个叫“哼哼”“唧唧”的小矮人,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个迷宫里。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储藏着丰富奶酪的仓库,于是,他们本来快乐的生活,就变得更甜蜜。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他们的奶酪却在某一天神秘地失踪了。他们已经习惯了有奶酪的生活。少了奶酪,他们发现幸福已荡然无存。嗅嗅和匆匆决定去寻找,虽然在迷宫中会有找不到出路而死去的危险,因为他们觉得奶酪已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奶酪的生活已经没有意义。哼哼和唧唧也想出去寻找,但想到迷宫的黑暗和恐怖,他们犹豫了、害怕…  相似文献   

6.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经常自觉地和不自觉地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和将来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这样往往会限制他们的其他爱好,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如果在教育上只着力于补其短,则必然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扬其长。扼杀补短,人才就被扼杀。在我带的上一届毕业班中,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在全班是倒数第一,门门亮红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在他们同龄的青年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又是学生中在思想上、政治上、学习上诸多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的一个群体。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带动其他同学提高,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途。如何学好邓小平理论,尤其是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他们提高素质的重要方面。提高他们这方面的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中,用对比的方法,会使他们较深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深刻性和现实性。 一、提高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必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是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贫困家庭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家庭大学生是高校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弱势群体,充分重视和关注他们的处境。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天,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翁小洛克菲勒,带着6岁的儿子钠尔逊在森林公园内散步时,与好友琼斯不期而遇,两人立刻热烈地交谈起来。琼斯7岁的女儿苏珊和纳尔逊很快成了一对好朋友,愉快地在他们身后跑来跑去。小洛克菲勒和琼斯边走边聊,不知不觉登上了一座有几层楼高的小山。坐在山顶上的一个凉亭里,两位谈兴正浓的父亲,似乎忘却了还在下面尽兴地玩耍的两个孩子。临近晌午时,玩累的两个孩子恍然发觉他们的父亲不见了,他们四处寻找大声地喊叫,才惊动了他们的父亲。看到父亲们正坐在小山顶上的凉亭里,两个孩子也想上去,可是…  相似文献   

10.
池天宇 《小学生》2008,(1):52-53
很多年前,我在州立的儿童之家里,为一群患有多动症、精神上又有些不正常的孩子们上美术课。他们的行为有时候极其古怪,即使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待一会儿,也会让我头疼上半天。不过后来我发现如果我答应讲一个特别的故事,他们就会迅速地坐好,且非常努力、非常安静地听我讲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方音乐史上,有两位世界乐坛伟大的“残疾人”——贝多芬和阿炳。他们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一个失聪,一个失明;一个“暴烈”,一个“温顺”;一个交响乐,一个二胡曲;一个享誉世界,一个流落街头……似乎天壤地别。但透过这些表象的不同,贝多芬和阿炳在本质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赏析阿炳和贝多芬,可以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的“残疾人”有一个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儿童年满三岁,一般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学前教育。入园是儿童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对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对孩子来说,进入幼儿园去过一个时期的集体生活,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而且有利于智力发展,增长见识,为将来上小学做好准备。一般地讲,孩子自两岁起已经具备了接触外界、结识同龄伙伴的愿望,他们想与同伴们一起玩耍,以适应小朋友之间的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任教的政治课上,学生与我逐渐建立一种类似朋友的师生关系。课上,围绕任何一个话题,他们都畅所欲言,每节课结束时,学生们都有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渐渐地,我发现他们的想法有时会让我很难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只靠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为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订做了一个信箱,取名为《知心朋友》,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学生沉浸在一个有竞争力的环境里,充满了有成就的自信和对成功的渴望。一个个体验到自我的存在和自我需求的满足,我每一次站在讲台上挥洒时,都希望台下的学生能够在这节课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但是新课程给予我们的教学方法,再不是台上的40分钟,希望学生获得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了解他们渴望的除了知识以外,还需情绪的安全感,怎样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获取知识,还需趣味性。怎样使他们贴近生活在生动、活泼、有趣地学习,还需自信心,在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竞争学习,“我能行”成为他们的座佑铭。  相似文献   

15.
聚焦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师生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信息的“重组者”;学生,也不再是听凭教师训诫的“迷途羔羊”,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见地、活生生的人,在课堂上逐渐站立起来了。他们可以在音乐课上自由自在地对话,敞开心扉地交流,甚至可以无拘无束地插嘴,  相似文献   

16.
小蟋蟀一家,住在公园里。公园的中心有一个湖,湖的一边是儿童乐园,另一边是一片草地。 小蟋蟀很高兴他们家住在有儿童乐园的这一边,他可以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碰碰车.旋转茶杯…… 一天,小蟋蟀正在草地上蹦来蹦去。他发现地上放着一个书包,书包里还有一大块面包。“好香啊!”小蟋蟀一下就跳到面包上,啊呜啊呜地吃起来。可是突然,书包盖一下盖上了,小蟋蟀就像掉进大海里一样,被一上一下地甩来甩去。幸亏它紧紧抱着面包,才没有被摔坏。 原来,装面包的书包是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的,他正背着书包和小朋友们一起赶公共汽车。他们上…  相似文献   

17.
听窗     
我的小屋的窗子是朝北的,对面有座开发过的小山,光秃秃的。每天傍晚,窗子就会打开,我喜欢的清风就会吹进来,而楼下那些我不喜欢的吵闹声也会不协调地跃窗而入。吵闹一般是发生在一个信奉“棍棒教育”的男人、一个故作威严却又心太软的女人、一个总是维护孙子的奶奶、一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之间的。我见过这家人,但仅止于礼貌打招呼而已。他们几乎天天吵闹的声音比他们的相貌更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凭他们的语言能想象出他们的性格。吵闹的内容几乎日日相似,这些人物的形象竟在我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男人和女人是不吵架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价值     
我真的不明白我有什么用,他们每次出去都要带上我,说我是他们的好帮手,我自己十分清楚,我的思维、智商并不比他们高。但他们却从不介意,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我怀着特殊的感情。直到上一次出行的结束,我突然知道了我的价值。那次,我们在太阳系外寻找有生命的行星,在行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我们的空气更新装置失灵了,还没法修理。很奇怪,用钙粉制成的催化剂正在消失。我们眼看着它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地减少,谁也说不出它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钙,就没法把二氧化碳还原成氧气。在宇宙飞船里,又没有代用品。更奇怪的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吉林省吉林市第四中学有一个“双特班”,所谓“双特”,即“特优”、“特困”,性质类似于全国闻名的北京宏志班。双特班的学生都是校长亲自到吉林市的郊县一个一个地认定,然后又经过考试才被挑选出来的。这个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免交学杂费,而且还有生活上的特殊优待。这些优秀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中有许多人都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但是根本无力就学,是双特班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1997年,第一批双特班的新生入学,2000年,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据说,98%的学生都考入了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