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第19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4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     
名家名篇(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屋舍·俨然故·患有所不辟也舍·鱼而取熊掌者…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0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相似文献   

4.
(一)“[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苟,苟且,解释是不错的,但把“得”后面省略的说成“利益”,不确。原句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句不言利,而是讲如何对待“生”,全段也是围绕“舍生取义”展开的,怎能解释为“只为求利益?..  相似文献   

5.
教学《鱼我所欲也》,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可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字,却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解作“也(是)”的。因为这个句子和后面两句组成了一个二重复句,总的关系是因果;但在原因的部分又夹了一个转折关系,即“所欲有甚于生者”。  相似文献   

6.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四册《鱼我所欲也》一文,教学时,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一般都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很不好讲,课文以及一般的古文选本都未注释此字。从文意上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反分析论 1 1正 刘 f鱼 所欲 l < }L 较 j不可符兼 则舍鱼而殿熊掌(取更贵重的)具体 1熊掌 亦所孜J 委0比 忮纂筹欲h得兼则分生而取义篙瑟抽象 f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正) ∈_—1 肯定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忠有所不避(反) ≤—r一一l肯定 f若所欲莫甚于生 州几可碍生者何  相似文献   

9.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亦我所欲”的“亦”我们一接触《鱼我所欲也》章,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就是“亦”。开头的三个“亦”,都可作“也(是)”讲;一到“生亦我所欲”的“亦”,要按“也(是)”讲就再也无法讲通了。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前三个“亦”都是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类同关系,它在一个分句中,说明它和另一个分句是并列的;而“生亦我所欲”,却和下一分句构成另一种关系。揣摩“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意思,可知它的前面省略了转折连词。而  相似文献   

12.
课文中表示假设的文言词注商周照明课文中有些表示假设关系的文言词,课本的注解值得商榷。现举例如下。《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课本将“向吾不为斯役”解释为“假使我不当这个差”,却又将“向”注解为“从前”。这应该如何理解呢?课本这样注解,...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n分) (l)生亦我所欲,,故不为苟得也。 (2)_万钟于我何加焉。 (3),,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欲上青天揽明月。 (5)人生在世不称意,(6)醉里挑灯看剑,(7)马作的卢飞快,_O_O (s)一鼓作气, (9)无可奈何花落去, (10)勿以恶小而为之, (11),西北望,射天狼。 2.拼音汉字互写。(4分) (l)一墩而就() (2)因屏人日() (3)不知存恤() (4)革食壶浆() (5)s自()夜‘优叹 (6)行阵和睦() (7)w色i()自枉屈 (8)妄自菲薄() 3.加点字解释。(3分) (1)亮躬耕陇亩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将军既帝室之宵 (4)而尝极东方 (5)牺…  相似文献   

14.
罗献中 《学语文》2004,(3):17-17
《信陵君窃符救赵》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在叙述信陵君宴请隐士侯生这个故事时 ,有这样几句话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其中“遍赞宾客”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作注曰 :“(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笔者认为此注正好说反了 ,不合情理 ,应该  相似文献   

15.
一、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果”应作何解释?课本未注。有人把“果”解释为“果然”,把它当作表事与预期相合的副词。但是细审上下文义,前面说史公所担心的是“仓皇中”有可能“落于敌人之手以死”,所以希望史德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至于到城陷时“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上前“抱持之”。上文并未有言点明此为史公预料  相似文献   

16.
但是,课本没有对这个词作注。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辞海》只收有“无数”词条,《辞源》则收有“无量”“无数”词条,但均无“无量数”一词。无怪乎学生疑惑不解,不少教师也为之困惑。“无量数”是什么意思?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先生认为:“‘无量数’是一个古语词,意思是多。无量即不可估量。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17.
一、急击勿失。“失”字课本注:指失去时机。按:这个注释与上文联系不起来。范增分析刘邦“志不在小”,有“天子气”,不能说成这是攻击的好时机。这里不存在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合乎逻辑的说法应该是,刘邦很有做天子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节选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其中的“间”字,课本注为“间道、小路。这里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虽然这样注也有所本,但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课本注“太守自谓”为“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但细究上下文,该句上文是“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有问有答,自然通畅。何以问到“名之者谁”,作者便不直接回答“谁”,却去说明命名“醉翁”的因由呢?这不是答非所问吗?我认为“自谓”就是“自称”“自号”,其后又省略了“醉翁”二字,下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正是对“自谓(醉翁)”的说明。但如果把该句直译为“是太守自  相似文献   

20.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中学语文课本》注“神以灵”为“精神永不泯灭”,看来“以”的词义没有落实。但据上文“诚既勇兮又以武”一句,《课本》注“以”为“句中助词”来看,可能认为本句的“以”也是“句中助词”。我以为照上文“又以武”是“又为武”,按下文“为鬼雄”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