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故事会》人们会想到何承伟,提起《话说中国》,人们也会想到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何承伟心中有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工程,他编的刊,他编的书,他想拍的电影电视,他想办的网站都与故事密切相关,何承伟在构建他的故事王国的时候,也建立了他个人的品牌。何承伟对转制的看法可以说是他人生体验的凝聚。  相似文献   

2.
提起<故事会>人们会想到何承伟,提起<话说中国>,人们也会想到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何承伟心中有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工程,他编的刊,他编的书,他想拍的电影电视,他想办的网站都与故事密切相关,何承伟在构建他的故事王国的时候,也建立了他个人的品牌.何承伟对转制的看法可以说是他人生体验的凝聚.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杂志社的王化兵记者就集团改制问题采访了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故事会>杂志主编何承伟先生.何先生认为转企改制的根本目标是要打造面向市场的主体,而主体面向市场的关键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产品,否则即使改制上市也不一定能够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每天都有出版社倒闭破产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故事会》是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它创刊于1963年7月,是一本面向大众,具有浓郁民间文学色彩,又充盈着时代气息的通俗性文学刊物。1999年至2008年连续四次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杂志;2008年—2009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故事类期刊标杆品牌称号;2010年获得上海市名牌称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在《故事会》品牌发展与延伸上作了一些探索,利用《故事会》的品牌优势,深层次地开发了相关图书产品——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书刊互动、立体发展的出版理念一、书刊互动是以依托品牌杂志为前提的。《故事会》品牌在读者中的广泛认同度,是历史巨制《话说中国》得以问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任君 《东南传播》2012,(2):95-96
《文艺春秋丛刊》作为上海在抗日战争沦陷时期的文艺阵地,鼓舞了当时一大批文艺青年的抗日斗志。它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也难于将其划为图书或是期刊。本文就《文艺春秋丛刊》与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旨在证明《文艺春秋丛刊》具有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征,是我国早期具有杂志书特点的读物之一。并结合其出版特色反思当代中国杂志书出版所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立足于期刊的“半壁江山”,大力建设社办期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地走出了“书刊并重”的道路。《故事会》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丛刊《咬文嚼字》编辑部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艺术世界》的改版号不久面世,与上海体育学院合办的《竞技》杂志定于明年  相似文献   

8.
雷娜 《编辑学刊》2006,(5):46-50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今年四月,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对民族文化作了这样透彻而深刻的判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话说中国》《锦绣文章》《中国碑帖经典》100种这三种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的,从不同侧面介绍中华文化的图书,被选为赠送给耶鲁大学的"国礼"之一.作为这三种精美图书的出版机构,对于图书出版业怀有怎样的信念和追求呢?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杨益萍.  相似文献   

9.
范用     
《出版参考》2010,(5):M0002-M0002
范用,1923年生于江苏镇江。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作品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倡议创办了《新华文摘》、《读书》这两本知名刊物;还组织出版了《傅雷家书》、《随想录》等一批图书。  相似文献   

10.
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故事会》与时俱进,全力打造大众文化的精品工程,书写了自己的光荣和辉煌。这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自豪,也是上海宣传文化系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个效益俱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1.
徐匡迪贺信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并《新发现》杂志社:大众科普人文杂志《新发现》创刊以来,通过与世界知名科学媒体的合作,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窗口。值此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文汇报》等联合举办《新发现》研讨会之际,谨向你们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组建,是一家以文学、艺术为特色的专业化、集团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出版机构。近年来,总社在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创新管理理念,特别是在传统出版业如何保持特色、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总社的图书销售额、市场影响力都有较大提升,涌现了《话说中国》《、兄弟》等一批具有文化价值、市场效应的产品,赢得了读者、销售商以及媒体的好评。此外,“文化中国”系列之一《沈从文和他的湘西》荣获美国富兰克林出版奖艺术类图书奖和内文版式设计一等奖,为中国出版业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3.
李材 《出版科学》2001,(3):78-78
2001年5月12日至18日,由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编辑学会会长巢峰,上海编辑学会副会长、《编辑学刊》主编雷群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郝铭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胡大卫,《编辑学刊》编辑贺强,组成的代表团来湖北访问。他们先后访问了武汉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华中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进行学术交流,还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该院学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通讯员任春)为"5·12"地震一周年之际,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各社新近又推出了纪实文学《赤子之心》,报告文学《废墟上的觉醒》、《震中在人心》,一线医务工作者优秀征文集《大爱无边》和纪实摄影集《一年》等图书,记录下令全国  相似文献   

15.
黄超 《图书与情报》2023,(3):136-144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献价值在对复社所发行的图书和出版史研究中未曾提及,有可深入研究的空间;复社《鲁迅全集》纪念本的遗存较少,但收藏者既有之前未曾发现的公共机构也有私人藏书家,尚需进一步梳理及挖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夏季,在首届上海书展上,一本名为"话说中国"的图书,赢得了单本销售第一的桂冠,从那时起到现在,它已累计销售达30万册以上.而在该书输出到台湾岛内时,在台湾的"上海书店"它还被列入最受欢迎的图书排行榜.这就是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的"话说中国"丛书.  相似文献   

17.
故事会》杂志创办于1963年7月。创刊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故事会》杂志始终坚持“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办刊方针,贯彻专业、创新、共享、协调、融合“五大出版理念”,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和讲中国好故事,因而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一直位于中国期刊的前列。杂志不但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意成为“上海名牌”,同时又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深远的公信力和强劲的传播力成为文化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连续五届获得中国期刊最高奖——国家期刊奖。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上海图书节暨’96上海书市办公室于不久前宣布,经过近500位读者参评和由本市装帧设计专家、上海期刊协会有关人士组成的评委认真评选,评出《上海文学》、《中国广告》、《印刷杂志》、《创意》、《法苑》、《故事会》、《看蓝图说话》、《旅游天地》、《家具》、《新金融》(以  相似文献   

19.
为“5&#183;12”地震一周年之际,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各社新近又推出了纪实文学《赤子之心》,报告文学《废墟上的觉醒》、《震中在人心》,一线医务工作者优秀征文集《大爱无边》和纪实摄影集《一年》等图书,记录下令全国人民震颤与感动的点滴,承担起积淀传承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20.
终刊告读者     
根据中央关于党政部门报刊治理工作的指示要求, 《上海档案》杂志自2004年1月1日起划转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主管和主办,届时上海市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