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斐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2-32
34岁的丁松,一部削球传奇。 无锡的全运会赛场上.老丁也许只是个配角,但他在关键场次彰显“第一削球手”的本色,在队友王励勤状态低迷的时候.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力保上海队杀入四强。时而蚕丝掌.时而开山斧.一削一攻,收放自如.而立之年的丁松将削中反攻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凡有丁松的比赛.体育场的气氛就格外热烈.大家最想看到的就是一攻一削的拉锯战和丁松出其不意的反攻.既便与他交锋的是东道主选手陈王己.丁松依然能够获得压倒性的掌声。  相似文献   

2.
丁松终于打出来了! 迎来这一天并不容易,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丁松和我最明白。今天在探究丁松成功的秘诀时,人们往往归诸于他手中的那副“魔拍”,其实,在行家眼中那不过是块普通的海绵胶皮。不错,正是凭着这块普通的胶皮,我带着丁松打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削球的攻击性削球打法。我从中体味到创新的可贵,但我更深的感悟却是如何当好一名球拍之外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3.
丁松终于打出来了! 迎来这一天并不容易,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丁松和我最明白。今天,在探究丁松成功的秘诀时,人们往往归诸于他手中的那副“魔拍”,其实,在行家眼中那不过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海绵胶皮而已。不错,正是凭着这块普通的胶皮,我带着丁松趟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削球的攻击性削球打法。我从中体味到创新的可贵,但我更深的感悟却是如何学习当好一名球拍之外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不愿逼着自己天天积极向上,更喜欢在淡定平静中安之若素。丁松就是这种人,他说:“我觉得,人这一生,还是稳一点比较好”。经过了那么些年,你可以说丁松变了很多,也可以说——丁松还是那个丁松  相似文献   

5.
张颖  赵晖 《乒乓世界》2006,(7):34-34
1995年世乒赛,丁松具有突破性的削球反攻打法,不仅搅乱了欧洲乒团的阵脚,还作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为中国男乒重夺阔别六年的斯韦思林杯立下了汗马功劳。丁松用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为中国乒乓书写了闪亮的一笔。面对曾经的辉煌,丁松却用"老黄历"来描述那段经历。他只是觉得,"那时候各个方面都还不错,技术,思想都很过硬。"在经历过辉煌后,"秘密武器"变得不再神秘,丁松打法的威力就变得小了许多。1998年,已不再是国家队成员的丁松前往德国开始了自己五年的漂泊生活。丁松觉得在德国的五年把自己的棱角都磨光了,人也变得平坦了好多。大家都说丁松  相似文献   

6.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一时间乒乒乓乓如火如荼,在人们都对刘国梁的直板横打,丁松的海底捞月津津乐道时,我记住了一个名字:盖亭——他那快的不能再快的侧身,积极的近乎疯狂的全台强攻,还有他那张法国的脸。  相似文献   

7.
~~新星是怎样升起的——丁松和他的教练们@周国强@洪南丽  相似文献   

8.
张燮 《乒乓世界》2004,(5):62-63
张燮林点评:对方突然放短,丁松在离台较远的情况下,用右脚上步去削,这种球可以说是削球训练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长短球结合的多球训练中。在本图中,丁松是在上步削球时主动送对方正手位,这一意图在图A6之前尚未表现出来,但从图A7中他击球的拍形、出手的方向和手腕的动作就可以作出判断。实战中,丁松需要预先注意观察对方的站位,如果对方站位靠左方他会送右方空档,如果对方站中间就可能送左方,总之声东击西,不能让对方站定位置发力。上步之后,需要根据自己“送”球的质量高低,及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回球偏高就向后退以便防守对方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闲话丁松     
周到 《乒乓世界》2005,(1):51-51
由于要随队拍摄乒超联赛,2004年10月份.我们跟着陕西银河队来到了他们的主场西安渭南——这个离兵马俑仅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我和丁松也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谈。  相似文献   

10.
孙永成很腼腆的样子,大概来队后还没有上场踢过球,显见不那么自信,但对他来说正是来日方长,孙永成长得有些像丁松,说话也是慢声细气。《当代体育》是第一次采访你,谈一下自己的踢球经历好吗?:挺坎坷的吧,我觉得。小的候有一段不踢了,胳膊也折了,淘气。后来进体校.进青年队,后一段还同以。踢什么位置?我是踢右后卫的,以前打中后卫,去在刚改的。: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呢?我的爆发力比较好,投术上差一些,有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国安已经一段时间了,感觉是什么样呢?;一开始刚来挺紧张的,刚从青年队上采…  相似文献   

11.
1995年5月,中国,天津。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那一回,卧薪尝胆了六年之久的中国男乒,终于又将斯韦思林杯夺回了手中,颁奖仪式上我们每个人都亲吻着银杯,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而我虽然是这一胜利的缔造者之一,可天津成全的却不是我。男团决赛前我主动向蔡指导请缨,然而出于战术上的考虑,教练们还是祭出了“秘密武器”——丁松,而比赛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我想在单打上证明一下自己。从哥德堡到天津,一口气憋了两年,  相似文献   

12.
夏娃 《乒乓世界》2008,(1):90-90
12月1日上午,西装革履的丁松,像1995年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一样再一次成为主角,他神彩奕奕地站在了乒坛前辈,昔日教练和队友们面前,铿锵有力地发表了他二次创业的宣言——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乒坛分为4个基本类型和16种打法.削球类打法是欧洲传统打法之一,丁松的横拍两面不同性能攻守混合打法就是在继承欧洲削球打法的基础上,通过“移植”和“嫁接”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新、稳、低、攻”的风格.丁松的成功,至少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种打法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现场观摩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丁松削攻型打法的成功之处。研究结果显示,发球绝、削球稳、攻球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丁松在世界大赛中克敌制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五环桥     
《新体育》1997,(2)
*夏冰,1980年出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网球和滑冰。最喜爱的运动员是丁松、孔令辉和叶乔波。希望能和广大体育迷交朋友。(浙江绍兴市花园饭南区 31幢 203室 邮编:312000) *高级,一酷爱排球的体育迷。我在去年《新体育》杂志第8期和12期 “本期我卜刊” 栏目中看到李  相似文献   

16.
乒协杯把乒乓界的领导和国家队、地方队教练都吸引到了河北正定基地,紧张的比赛之余,大家在言谈之中都充满着居安思危的优患意识。忧患有三:有毒胶水还在用中国乒乓球界是远离兴奋剂的一片净土,但是,国际乒联规定运动员要用无毒胶水粘贴胶皮,而我们一些球员仍在使用有毒胶水。44届世乒赛团体赛的后半段,丁松没有上场,一方面是打法和排阵的因素,而他的球拍在胶水检测中不过关,也是他在场外坐冷板凳的原因之一。有毒胶水的问题,日本曾提出“禁止球员自己粘球拍”,终因发展中国家的经费问题而搁浅。出于有毒胶水对人体的伤害,无毒…  相似文献   

17.
丁松,以其风格迥异的削球打法、秘密武器的传奇色彩以及特立独行的“孤独松”处事格调,成为中国乒坛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个性人物,他身上有着一种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像一盏晦明不定的灯,在静夜里一闪一闪地撩拨你的神经。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9,(4):114-115
《乒乓世界》:你在43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一战成名,应该说那场比赛让你最难忘吧。 丁松:43届世乒赛,我有两场比赛打得比较好。第一场是团体决赛对卡尔松,那是我打过的最紧张的一场球,因为当时大比分打到了1比1,所以我那场球特别关键。说实话,当时一上场我腿都有点儿软,感觉反手削球一点也不稳定,只能削第一板,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天津,“秘密武器”丁松不仅帮助中国男队重新夺回了斯韦思林杯,更在男单比赛中削得季军,他是43届世乒赛上最令人难忘的黑马。而“双子星座”孔令辉和刘国梁虽然没能在那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上场,却联手完成了从黑马到大满贯得主的奇迹,将世界乒坛引入了一个偶像加实力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朱世赫与陈卫星都进入了8强,但两人的打法有所不同。朱世赫反手削球旋转变化很强,削得稳,他反手的胶皮比长胶要稍微短一点,但削过去的球很下沉。正手抢拉比较凶狠,力量也大,中台的反拉能力很强。以前丁松有这种球,但是丁松的削球功底和稳健性没有朱世赫好。陈卫星还是以前中国运动员的削球打法,突出了正手中台反拉技术和前两板的抢攻技术。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削球运动员只有侯英超,与朱世赫有点相似,他打欧洲选手也有胜绩,正手的抢攻和反拉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削球的稳健性还不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