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部落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部落是在氏族组织的基础上,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的集团。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结成的社会经济单位;部落则是由共同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结合而成,有自己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和习惯。恩格斯指出:“氏族一...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简要概括地说明了以宗族为本位的先秦社会组织的两种主要活动:祭祀与征伐。这是维系当时社会存在发展的两种主要活动。先秦时代的什伍制度就是进行这种双重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作为军事战斗编制的什伍制度已有人作详细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先秦时代宗族组织的存在形式、组织关系、演变过程及历史影响等角度来论述当时的什伍制度。这或许能够更清晰具体地把握当时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脉络。 一 大抵上刚迈入文明历史门槛的民族的社会组织,不但未能完全割断与氏族组织联系的脐带,而且也保留了氏族组织十进制的形式特征。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罗马人的库里亚、部落和氏族”这一章中论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四个组织阶段时说:十个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单元韵氏族组成为库里亚(相当于希腊人的胞族);十个具有氏族制度下若干氏族属性的库里亚组成为部落,而在由它们组合成的一个氏族社会中总共包括着三百个氏族。古代中国的先秦社会组织亦基本如此。《尚书·尧典》云:“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周礼·地官·司市》云:  相似文献   

3.
试论广西瑶族石牌组织的宗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参考世界各族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入剖析了大瑶山瑶族大量文献及调查资料,提出如下新见:石牌组织是一种反映瑶族社会特点、包含一定宗法性的农村公社组织,它既有世界各民族初期村社组织的一些基本特点,也反映了瑶族社会的特殊性。揭示石牌幻织的根本性质,对于我们丰富马列主义关于村社的基本理论,推动民族史研究的深度,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借鉴历史唯物主义经典作家对史前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临潼姜寨一期聚落遗址所反映的氏族内部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认为仰韶文化早期的姜寨氏族已经完成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的过渡,且处于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发展阶段;姜寨遗址是由五个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组成的父系氏族聚落居址。其墓地发现的男子成人和儿童合葬墓是父亲和子女合葬墓;房址附近出土的零星墓葬的墓主身份是非自由人(奴隶);姜寨聚落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家长制家庭公社,其以大、中型房屋为中心的凝聚式布局,体现了家长父权统治的贵族思想,一期聚落遗址应该视为父系氏族结构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5.
村社(二○) 村社又叫作鄰社、鄉社、土地公社等。它是在原始公社氏族制度瓦解過程中產生出來的一種社會的和經濟的組織。馬克思說:‘村社是走上第二種社會形態(即奴隸社會——計齋註)的過渡階段,即由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走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的過渡’(轉引自康士坦丁諾夫主編:‘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版,第七七頁)。 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氏族公社日益分成為許多大家庭,這種大家庭又叫作住宅公社、家長制的家族公社、家長制的家庭公社等等。大家庭的產生,是與從母權制氏族向家長制氏族的過渡相適應的。大家庭的成員包括着數代較近的親族,人數有的竟達百餘人。隨着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增長,促成了私有  相似文献   

6.
从基辅罗斯时期直到20世纪20年代,村社一直是俄罗斯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社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而且是国家法令和政策的传播工具。村社职能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行政司法、兵役、宗教等内容。1861年改革前后农村公社的职能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在具体的经济职能、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上却在悄然发生着嬗变。正是这种细微的嬗变,为其后俄国历史的剧变积聚了力量,同时,也是俄国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在农民社会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二、高山族的家族形态和氏族组织台湾土著族的氏族组织和家族形态,原来是和他们的社会经济内容相适应的。但是,由于汉族先进文明的影响,促使清代台湾土著族的社会经济出现跃进的局面。家族形态则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跃进,  相似文献   

8.
述“社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邑(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其性质、类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所反映的阶级关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① 春秋以前的社是农村公社的组织。当时,村社通称邑、里,其所奉祀的社神(土神),即村社的保护神。奉祀社神的地方称为“社”。于是这种村社组织也有径称“社”的。社神是邑、里中最重要的神祗,其标识一般是一株大树或丛木;有的则进一步封土为坛,坛上或为  相似文献   

9.
在后税费时代国家赋权、地方政府和村社组织让利、农民增权的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理想格局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其应有之意,但农村土地利益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国家、地方政府、村社组织、农民对土地利益的激烈博弈。由于国家多重土地目标的矛盾和地方政府、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力受到制约的有限性,使得土地权力(权利)配置与土地利益分配之间并不相称,从而对农民的土地利益进行了挤占,产生了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失衡的状况。后税费时代应在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引领下,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公私合体属性,理顺国家的土地权力,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权力,廓清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利,赋予、归还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0.
国野制度是先秦村社结构的基本组织框架,它是从封建制度的架构中延展与派生出来的。国野制度确定了《诗经》中不同地域间村社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周宣王的改革政策意味着村社组织结构由血缘结构向地缘结构的跃迁,更预示着国野制度的终结。《诗经》史料有助于研究国野制度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周代国野制度的辨析与梳理,也有助于解决《诗经》中部分疑难词句的训释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志愿者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中道德重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对志愿者组织在法律上缺乏统一界定,并且没有关于志愿者组织主体资格的具体法律规定,仅能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找到相关规定.厘清志愿者组织的法律主体资格,并完善对其主体资格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维护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成阳市白庙村即建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程邑故址。据此推知,成阳的建城时间不应由公元前350年的秦成阳城算起,而应由迄今已有大约3100余年历史的程邑算起。程邑是周初史官程伯史佚的封邑及其后裔史学世家司马氏的居住地;程邑汉称安陵邑,又是史学家班固家族的故里。成阳白庙村与程伯史佚及司马氏、班氏等中国早期的史学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粤西的历史,运用对比归纳的研究方法,分析粤西三丁村、三古丁村、一古丁岭一类地名相同的文化信息,指出粤西三丁村原名"冯家丁寨村",三古丁村原名"冼家古丁村",均为隋唐间冯冼家奴的村寨,侧面证明了隋唐间粤西的社会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源于汉代安定郡,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黄墩,再迁祁门义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东北会党即为明清以来活跃在东北地区的胡匪、马贼以及部分由白莲教衍化、派生而来的黄天教、金丹教等下层群众秘密集合体。东北会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辛亥革命期间,东北会党积极响应同盟会号召,策应革命,充当了北方起义的先导;护国反袁革命期间,东北会党成为中华革命党在东北组建军队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6.
德鲁克论组织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社会责任就是组织必须承担所有与其有关的员工、环境、顾客和其他与组织有关联的人和事的全部责任;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以履行好自身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为前提;此外,德鲁克认为,关键在于把社会的需要转变成组织取得业绩的机会.德鲁克强调惟有建立起"以责任为基础的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组织社会固有的社会问题.德鲁克的社会责任理论,为我们构建"以责任为基础的政府"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释放了大量的"自由活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非营利组织作为我国市民社会的主体大量涌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1998年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提高了社团登记的要求.笔者试结合一个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个案,对该组织在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下如何合法注册进行实证研究,希也能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李牟,其人之有无,由于史籍中记载简略,且有失实之处,成为一个悬案。依据新发现的博爱《李氏家谱》及实际考察所获得的材料,李牟实有其人,故里在今河南博爱唐村。他的父亲李自奇为拳师。他出身秀才,能文能武,加入李自成军后为将,与堂兄李岩同时遭李自成冤杀。  相似文献   

19.
宗族具有悠久的生命力,作为前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一直存在下来。因此不能否认宗族作为乡村社会运营中的重要因素而发挥作用这一点。明清时代的乡村组织里甲、保甲、乡约等也和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迄今为止的乡村社会研究中对宗族和乡村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还没有充分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明隆庆六年(1572)徽州祁门县文堂陈氏所施行的《文堂陈氏乡约家法》,试图发现乡约与宗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r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persistent disparities in adolescent pregna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guidance on what concrete steps organizations can take to work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DoH) and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H). Two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completed a case study using a 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 to illustrate their transition working at this intersection. The Alexandria Campaign on Adolescent Pregnancy and Identity, Inc. arriv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DoH and SH from opposite ends of the road. Despite clear differences in their trajectory, their experiences share four key elements that marked their success in expanding their core work: (a) both organizations enjoyed ample community and political support, (b) they used data to drive strategic decisions, (c) they used funding opportunities to move toward the intersection of sexual health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d) they leveraged existing programs to sustain their efforts. Organizations wor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must continuously leverage community,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to pursue partners, expand services, and change policies that sustai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youth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