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岑参与高适齐名,向来以边塞诗称于世,被推为盛唐边塞诗派之双壁。但是,无论就岑诗的数量比例还是总体成就而言,“边塞诗人”的称号,都不足以概括其诗歌创作,尤其不能全面地反映岑参在盛唐诗坛上所起作用和应占地位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岑参对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创造性劳动,从而赢得了边塞  相似文献   

4.
岑参(715-770)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尤善长于边塞诗,因此被誉为边塞诗人。他曾两次从军出塞,有五、六年的边塞生活实践,对边地的奇丽风光,有很深的感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追求新奇的特点,诚如杜甫所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岑参兄弟皆爱奇"(《渼陂行》)。他以纯熟的艺术技巧运之于边塞风物与边塞战争的描写,因此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相似文献   

5.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不管是写怀乡思亲,还是写边塞景象,或是写军旅生活,每一首诗都倾注着作者深厚的情意,渗透着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一岑参先后两次出塞,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岑参首次西行出塞,充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相当于现在秘书)。途中遇人京使者,写下了《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  相似文献   

6.
作为典范的盛唐诗人,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经历。两次出塞的经历不仅奠定了岑参边塞诗人霸主的地位,而且为其边塞诗带来盛唐其他诗人所没有的奇峭之美。无论是写景、记事还是抒情,岑参都不以平凡语出之。岑参边塞诗的奇峭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格调上。  相似文献   

7.
岑参(715—770),江陵人(今属湖北省),先祖曾居南阳,出身仕宦,但其父早逝,家道衰落,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曾两度出塞,先后在边塞共六年。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另一边塞诗人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其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成就最高的是一些描绘边疆奇异风光的作品。以七言歌行最为人称道。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岑参二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幕府中的佐理官)。其前任武判官解职回京,岑参作诗相赠,这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  相似文献   

8.
陆游的诗歌受到盛唐诗人岑参的很大影响.入幕边塞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新契机:相似的入幕经历,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条件;陆游对岑参的接受具体表现在其入幕后的边塞军旅诗歌创作上;向往岑参遇合于盛世、贤主,有机会建立军功,是陆游在入幕后接受岑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家的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征。盛唐边塞诗这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为人性的张扬。盛唐边塞诗的意义可归总为三个方面,即边塞情怀、边塞风物和边塞战事。边塞情怀的核心是功业情怀。功业情怀具有两面性。边塞风物的特点是雄奇壮伟。高、岑的战争诗并非纪实,他们的战争观可概括为胜概和非战。  相似文献   

10.
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谈一些看法。奇壮豪迈的风格岑参边塞诗具有奇壮豪迈的风格,这是古今定论。不过,他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奇壮豪迈的风格也因吟咏对象不同而各有特色。诗人描写边塞自然风光时,往往倾注自己豪放的感情,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边  相似文献   

11.
马婧 《黑河教育》2014,(5):40-40
边塞诗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在经历了萌芽、发展期之后,至盛唐达到顶峰。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继承了前人边塞诗悲壮豪迈的风格,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予以审美表达,使本已绚烂多姿的盛唐边塞诗更加奇彩斐然、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7,(7):51-51,48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先后两次出塞,在边塞前后共达六年之久。边塞的大漠风情和戎马生涯,开拓了岑参的诗的境界。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就其边塞诗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齐名的边塞诗大家,高﹑岑边塞诗有其共同之处,都展现了盛唐气象、主题基本相同和都侧重叙事,但二者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如,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主流风尚;反映了高﹑岑各自仕宦经历和创作心态的不同对诗作的影响等。高﹑岑二人边塞诗,分别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就艺术成就而言,岑参似乎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从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方面做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岑参诗歌中“奇、壮”的特点及对新疆现代诗歌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七言歌行,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杰作之一.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守卫西北边陲,诗人曾两次戍边,曾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那里(现新疆库车县一带)生活过五六年,本诗就是一首当时边塞风光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18.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19.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20.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纤弱之气,充满了阳刚气概。以高适和岑参为领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边塞诗人所形成的边塞诗派,是对盛唐众多诗歌创作流派中与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之音”。在艺术上,具有永恒不灭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