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区区”     
<正> 古诗《孔雀东南飞》里有一句:“何乃太区区”,历来注家都认为其中的“区区”是“见识小”或“心胸狭小”的意思。其实不然,这里的“区区”是应该作“忠爱专一”的意思来理解的。联系上下文,诗的前一节写道:“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里抒发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忠爱之情和愿与之同生共死,永不相离的决心。焦仲卿正是想以这种爱情力量去打动母亲的心,使她改变对儿媳的态度。可谁料却反招来了母亲的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新妇”一词出现了十次。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时,用“新妇”,如“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文中主人公刘兰芝也自称“新妇”,如“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第3节为:“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由此可以知道,焦仲卿、刘兰芝结婚已经两三年,刘兰芝应为少妇,而非新妇。那么为什么文中有十次提到刘兰芝时用“新妇”代之,刘兰芝也自称“新妇”?近日读桑逢康著《荣氏家族》,在“新妇”一词的问题上,我豁然开朗,《荣氏家族》P32中说:  相似文献   

3.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历来为《孔雀东南飞》一诗难解之处。其难并不在于对此诗句本身的理解,而在于应怎样解释才能使之与前文所提到的“共事二三年”统一起来。对此问题,绝大多数选本(包括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的解释大意是这样的:“新妇(刘兰芝)最初嫁到府吏(焦仲卿)家时,小姑(府吏之妹)刚能扶着床走路;如今新妇被驱遣回家,小姑已长得如同我(新妇)一样高了。”这样解释后,注者自觉前后矛盾,(因为前文所说刘兰芝到焦仲卿家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小序末尾一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中之“云尔”,课本注释为“句末语气助词”。我认为这样解释虽能讲通,但太笼统,不如把“云尔”分开讲,作动宾词组,“云”可作动词“说”讲。《经传释词》有注:“云,言也,曰也。”“尔”,可作指代词。这(件事)”讲。(《词诠》注:“尔,指示代名词,此也。”因而  相似文献   

5.
说“迎取”     
赵运普 《语文知识》2000,(12):38-40
《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常省作《焦仲卿妻》),这是中等学校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照一般情况说,文字注释该没有什么大疑问了,然而问题并不很简单。就拿焦仲卿迫于母命不得不遣送刘兰芝之时,与刘兰芝相约“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的“迎取”来说,就很值得探讨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编印的几套《语文》教材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后均有这样一条注释:“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此注似可商榷。笔者认为,这段文字本来如此,不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综观全诗,作者“为焦仲卿妻作”,旨在伤兰芝的薄命,戒后世的人勿忘。故始终紧紧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共事二三年”到底是几年,众说不一。有人指出“二三”不应是课本中注释的约数,而是实数,“二三”是相乘关系,应为六年。对于这种理解,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有一语云:“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课本注释为“【廉访使】官名,这里指老种经略。”此注令人费解。此句为一承接关系的复句,“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他”承前省去主语“洒家”,是  相似文献   

9.
一、“小姑始扶床”。教材注“始扶床”为“刚能挟着床走.”并凭此认为:“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四句“有语病”.理由是“因为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按课文注解,兰芝初来焦家,小姑才是一个一两岁的蹦学走路的稚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扶床”不是“刚能扶着床走”,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大学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郭锡良等编),学术水平较高,但白璧不无微瑕,本文就文选词义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大方。1.《竹头木屑》:“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课本注:“除:台阶”(上册17页)。这是取其本义。但这里的“除”按名词解释,后面的“雪后”便与上句“积雪始晴”犯复,“犹”字也觉多余。愚见以为还是将“除”解作动词才字顺理通。句意是说:连日下雪,天刚放晴以后,大堂前面扫去积雪后还湿。下文说“于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下注释说: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后人为何要以“孔雀东南飞”为题,而不用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呢?为何“孔雀东南飞”这个标题好?以此为话题,町以带动全篇教学的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赤壁之战》有“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句。课本注为“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显然,“有”字未作交代。“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按《辞海》“有”通“友”。友,亲善也,是动词。此句可译为“有的亲善那边,有的亲善这边。”文言“有”字是个使用较频繁而又易为人们忽视的字。高中第二册文言课文中,“有”字出现105次。课本只注释了三个而且都是“通又”的重复注释。笔者以为,“有”为动词,作谓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发生”、“产生”、“得  相似文献   

13.
酒该谁喝     
《醉翁亭记》的“射者中”课本注释为“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关于“射”,有人说是用箭投向壶中,也有人说是比赛射箭。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课本只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订正,然而纰漏仍旧不少。现就1991年来才使用的(必修)课本中有误的注释,择要辨正如下。一、音义误释.例如: 1.“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⑤)中的“适”字,课本注释为“适合、依照”。音义均注错.“适(適)”有两个音项:一读“shǐ”;二读“dí”,“适”当“适合”讲读“shì”。可这儿该读“dí”,顺从的意思。《玉篇·辵部》:“適,从也.”《汉语大字典》音项(二):“dí,义项①:随从,顺从”又正引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这句诗和余冠英的注:“適,顺从。”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课本在文言文的注释上,偶有不妥,特提出六方面商榷。一、当注不注。有的词,似乎很浅显,好象用现代汉语的意义解释就行,因此课本未作注释;结果,学生以今绳古,往往与原义不符。如《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中“好”字课本未注,学生便理解为“坏”的反义。其实,这里的“好”,是“羽毛艳丽”的意思,《说文》诠“好,也”“(?),色好也。”可见古代的“好”是指颜色漂亮,引申为容貌美。《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鬼侯,商代一诸侯名;子,这里指女儿),《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两句中的“好”都是说长得很漂亮。所以,“好鸟”是说羽毛美丽的鸟,不是指它的声音好听。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  相似文献   

16.
先看第一册。在《两小儿辨日》中,“孰为汝多知乎”原注释为:“为,以为,认为。”笔者认为应注释为:“为,同‘谓’,说。”在《乐羊子妻》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原注释为。廉,廉隅,方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谁能知道“廉隅”是何义?又有谁能理解“廉”为何作。方正”讲?故笔者认为注释应通俗些,注为“廉,不贪,廉洁。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在《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原注释是“不过手熟罢了。”笔者认为句中“但”字的含义无着落,故当注释为:“只(不过)手熟罢了。”  相似文献   

17.
读书札记     
近读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本)之《焦仲卿妻并序》,发现其注释甚有未安.鉴于该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巨大影响,为能更准确地把握理解诗歌原义,笔者谨将一得之见芹献于下;1.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朱本注曰:“结发,指成年,古代男女成年时要把头发结上.古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都是成年的标志.”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以下简称林本)亦同此注.按,结发有指成年义,无误.但此处注为该义,却未达一间,毕竟成年与结婚是不同的两码事.同枕席,即同床同枕亦即男妇女结合,宋玉《高唐赋》:愿荐枕席.虽然成年是结婚的前提,但并不可把二者相提并论.又,古俗礼,成婚之夜,  相似文献   

18.
“能水”的注释,历来众说纷坛。据笔者手头的资料归纳有这么几种——1.“指会游泳。‘水’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游泳”(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冯其庸等注《历代文选》:“能泅水的意思”。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知识短文在“名词的活用”中采用的就是此说:“水:游泳。前有能愿动词‘能’。”2.“能水:游水。能,动词。”(高语第二册课文注释)3.“能是形容词”(黄岳洲主编《中学语文教案》),释为“善”(杨注,见《汉语大字典》能字条)。于在春先生译“能水”为“好水性”(《文言文普通话翻译》)。4.“能,当读为‘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辞源》在释“通‘耐’”时为“受得住”。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要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中的“纫”字,课本注释为:“纫”结.笔者认为,此注未妥.理由如下:一、从推敲诗句的本意看.这几句诗,是焦仲卿、刘兰芝被迫暂时惜别,在大道口与仲卿“誓天不相负”之后兰芝所说.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磐石坚硬,千年不烂,万年不变.人们常说:“海枯石烂不变心,”兰芝是多么希望夫君对自己永远像  相似文献   

20.
一、急击勿失。“失”字课本注:指失去时机。按:这个注释与上文联系不起来。范增分析刘邦“志不在小”,有“天子气”,不能说成这是攻击的好时机。这里不存在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合乎逻辑的说法应该是,刘邦很有做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