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热爱美,追求美,珍惜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语文教育正是不论在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美的因素。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热爱美,追求美,珍惜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语文教育正是不论在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美的因素。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地位。美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一、品词析句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发现不少词句蕴含着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生动丰富的词句,进行品味与分析,引导学生鉴赏美。如《桂林山水》一课,写水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4.
肖艳 《学周刊C版》2011,(10):18-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乃为人的本能之反映.但人们的审美观却各有不同.即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观点对待美好事物.各人是有区别的.或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冯源 《教育探索》2000,(10):17-18
(接上期) (六)培养认识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需要美,大至建筑物群的和谐,如北京的故宫和巴黎的凯旋门,小至胸花领带和鞋袜的颜色是否相配。然而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和如何创造美却是中国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在汉语语汇里我们可以找到“审美”、“爱美”等词条,却找不到“创造美”这一与之至少同等重要的能力概念。这个缺失在今天一定要补起来。美育和德育有联系,但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与许多抽象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紧密相连。要懂得什么是美和如何创造美首先要认识…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美好的事物,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性情。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人具有一种欣赏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情感。”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学6年的学习过程中,占时最多的,最富于美感的就是语文课,所以我们要把美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那么,如何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呢?一、发掘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在教学中不但没有利用美.相反地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它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失策”。我也常常反思,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之所以受到孩子的欢迎,逐渐走向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美”的恩赐。在情境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郝玉霞 《文教资料》2005,(25):111-112
语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美学因素,一方面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灯,以语文之美感染学生,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们心理上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美”为基点,让学生在对美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审美人格是指教师的人格内涵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情趣和美感意识 ,是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欣赏和评判能力。教师的审美人格是教师能否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 ,人有审美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讲 ,人需要美正如人的生长发育需要钙一样 ,美使人变得更健康。人们还发现 ,任何一个健康孩子的心中都存在着对美的事物的渴望。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 ,不仅可使往日的“苦学”变为“乐学”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其完美人格的形成 ,使他们受益终生。生物…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和谐的发展。以下笔者谈谈通过语文课的“听、说、读、写”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属于世界观的教育。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然则,要发现美、找到美都需要花一番“审美”的工夫。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4.
孟湘砥主编的《美育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特色的书,作者大多富有学校教学经验,并长期在教育学的领域里求索孜孜,转而入美学的殿堂里问奇览胜,搦管铺采便能联系中小学美育实际,读来使人感到实在和亲切。爱美,与其说是人的天性,不如说是人的能力.试想,一个爱美却着一件印上“Kiss me”T恤衫的姑娘,离真正的审美岂不相距甚远?一个缺乏艺术鉴赏力的人,即便是传世佳作恐也难使他动心。美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人们倾心地热爱美,执著地追求美,不懈地创造新的物质美和精神美。是否具有充分发展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标志着个人发展的健全程度,也意味着个人能在怎样的范围和水平上参与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方面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真正的审美“鉴赏力”,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象样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77页)。目前国外的学力评价理论,从人的知识领域、运动技巧领域和情意领域三个方面评价人的能力,人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亦被视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美育是美的教育,是情感教育。它不仅把培养人的审美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作为自己的直接目的,而且通过教育的审美价值渗透到其它教育形式,起开发智力、陶冶情  相似文献   

15.
所谓“美”就是“美感”,是同审美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美的体验 ,是人们审美观点的具体表现。而美感能力即审美能力 ,它是指审美心理籍以活动一种能力。由于审美并不单指静观美 ,从广义讲也包括创造美。因此 ,审美创造力亦可包括在审美能力中。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 ,鲁迅先生王国维、蔡元培之后竭力宣传并身体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他一生写过论述美育的文章近百篇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遗余力地从事大量艺术审美启蒙教育活动。在“美术之目的与致用”一节中 ,鲁迅认为真正的审美教育 ,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  相似文献   

16.
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好文章,现就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谈些粗浅的认识。一、在美读中领会美所谓“美读”,即有感情地朗读。现代汉语的语音明朗响亮,抑扬顿挫,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又是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灵,净化人的情感,使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出于生活。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发现美,提炼美的素材,将美的…  相似文献   

18.
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人们处处追求美.资讯发达的今天,媒体的强势使得偶像崇拜成为必然,未成年人是其主力军。偶像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甚至于不能分辨其中的假、丑、恶。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明白美的深刻内涵.因此将美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指导未成年人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审美活动中,教师是读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他不仅需要理解作品的意义,还必须将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理解作品的意义。具体来讲,教师是美的因素的开发者、欣赏美的引导者、创造美的推动者。1.美的因素的开发者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而学生只注重了教材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发现美的本领,美在身边也会视而不见。这就…  相似文献   

20.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