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太极思维法”是由太极阴阳图而获得的一种思维方式。太极图的最外圈,代表太极,可象征一个整体;太极图中相抱的黑白两鱼,代表阴阳两仪;白鱼中有一黑色的鱼眼,黑鱼中有一白色的鱼眼,以示阴阳对立统一于太极之中;黑、白鱼中各有白、黑鱼眼,表示在整体事物之下各事物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小整体,有序呈现多种因素的多种联系;两鱼交游相抱,表示阴阳变化循环,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根据太极图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太极思维法”是一种对立和合的整体思维、平衡协调的和谐思维、多因素次第呈现的立体思维、相反相生相互转化的动态思维。[1]以下笔者试运用这一思维方法,谈谈作文中如何巧妙运用名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太极思维法”是由太极阴阳图而获得的一种思维方式。太极图的最外圈,代表太极,可象征一个整体;太极图中相抱的黑白两鱼,代表阴阳两仪;白鱼中有一黑色的鱼眼,黑鱼中有一白色的鱼眼,以示阴阳对立统一于太极之中;黑、白鱼中各有白、黑鱼眼,表示在整体事物之下各事物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小整体,有序呈现多种因素的多种联系;两鱼交游相抱,表示阴阳变化循环,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张新 《现代语文》2007,(3):106-107
《周易》是汉之瑰宝,被儒家奉为经典,因此被称为《易经》.《周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其中所谓的"太极"就是指宇宙天地万物的根源,而与之相对应的太极图就是一对阴阳鱼状合二为一的圆体.太极又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化合而生万物.因此,太极图的内部是一对阴阳鱼,这一对鱼,一阴一阳,阴阳互补;"对立"存在,和谐平衡;但又合二为一,"统一"于一个圆,象征着宇宙万物阴阳互生互化、和谐统一的普遍规律,由此奠定了汉文化"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提升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基于互文性理论,阐述了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借助媒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主题互文性和课堂互文性,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对比、分析、评价、创造等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促进思维参与,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太极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它集阴阳、刚柔、有无、变易的智慧之大成,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在学校工作中如何运用太极思维,打开智慧之门,让自己的工作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纲举目张,游刃有余呢?如何巧用资源,立体开发,让学生获得多元发展?太极思维将为学校工作带来怎样的启发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的校长、管理者、教师们,将从学校的全面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教书育人、学科教学等多个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与您分享他们在运用太极思维中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瑰,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学,发展于中国的道学、儒学文化,并且涵盖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太极文化以太极图形、色彩的相互矛盾关系,表达了"全息一元"和"一分为二"的宇宙观,说明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太极图包含了关天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规律的哲学理念:在相互矛盾的对立体中追求平衡与统一,实现矛盾各方的相互包容、化解,最终使矛盾的对立各方趋向多元的和谐统一;以太极图为标示的太极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等,为太极拳运动实践提供了思想依据。太极拳作为表述中华太极文化的生命形态或典形载体,太极图示所表达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应是其核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太极文化是东方的古老文化,思维方式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将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融为一体。太极文化具有鲜明和谐理念,强调整体、自然与协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太极文化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不断创新,不仅传承太极文化,而且发扬光大,激发课堂活力,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周易》学说中太极思维对于朱子理学在美学角度的影响为关注点,探讨朱子理学中的《周易》"太极"思想所展现出的美学面向,藉此梳理朱子理论中的美学脉络,以求加深对于朱子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本文认为,朱子理学美学中的"美"之观念,紧紧跟从于其在"太极"思维阐发下的"理"之观念,无论是"理",还是"美",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下都是先验而一致的统一理念,实际上可以归化为《周易》学说下的"太极"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互逆关系,如: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互逆变换、互逆对应等等。教材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要求学生能准确运用知识进行逆向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和训练学生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太极禅是太极与禅学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练习过程中使人修身、养性,找到一种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太极禅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们静静过滤生活碎片,修正错误思维,抛弃恶念,智慧处事,能更好的服务社会.通过研究为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宇宙太极中心论是以太极为中心,将日月地球五星同列相应为客体的思维模式.宇宙太极中心代表阴阳二元动静消长的宏观和微观规律,具有完整而严谨的排比系统.它反映了自然界--宇宙生命社会现象的一条基本规律,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原理.  相似文献   

12.
<正> 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在信息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本文试图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探索《周易》太极全息思维及其在气功养生中的应用。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程颐注:“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  相似文献   

13.
宇宙太极中心论是以太极为中心,将日月地球五星同列相应为客体的思维模式。宇宙太极中心代表阴阳二元动静消长的宏观和微观规律,具有完整而严谨的排比系统。它反映了自然界——宇宙生命社会现象的一条基本规律,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原理。  相似文献   

14.
逆向思维是逆着常规思路寻求问题解法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一、定义、概念中互逆关系理解和运用的训练;二、公式、法则的逆用训练;三、互逆运算的转化训练;四、执果索因的分析法训练;五、从反面思考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应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互探互究、互教互学、互议互辩、互帮互助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试以"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的思维激发问题。一、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感受民主决策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由某一中心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辐射,从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而太极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系具有互补性,通过太极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解读,分析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找到可以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简化太极拳动作是实现太极拳文化传播的前提;挖掘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太极文化输出的关键;应通过对动作名称和太极服饰的改革来体现太极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太极文化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普及高校太极文化的策略,即在高校中经常举办大型集体的太极表演活动,诱发大学生参与动机;长期开设太极文化运动的选修课程,普及太极知识;组建太极文化社团,宣传太极文化等策略,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实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增进身心健康,弘扬传统名族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理论不仅是对文本之间关系的阐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尤其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深刻的对原文加以理解,并熟练运用商务英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互文性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互文性与商务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互文性理论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对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太极者,道也.道者,天下之至理,自然之法则.太极拳是太极哲学与太极思维在中国武术中的运用,其强调以人类自身的身体能量和生命潜能为载体,对宇宙真理与生命真相进行独特的证悟与演绎.修炼太极拳可以引导当代社会的人们“向里用力”身心兼修,以克服空虚、浮躁、物欲横流等多种现代病,最终追求一种内外和谐、身心和谐、天人和谐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