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价值观念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引发的社会性思潮。但在功利价值观念逐渐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同时,道德精神价值观念则越来越不为世人所重视。历史地看,两类价值观念呈正相反的消长关系。但是,这种消长关系不仅反映了功利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价值观念相冲突的一面,而且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一致的一面。并且,后者是我们的功利价值观念的主导方面。这是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必然引发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相冲突的功利追求。因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要有思想道德建设与之并行。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们作为社会规范性调节系统的组成部分,属于同一系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道德与法的功能是道德与法作为社会规范性调节机制本质规定的。它既是道德与法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因,又构成把道德与法作为同一系列事物、现象联结起来的纽带和基础。道德与法的功能是道德与法的本质的外化和显现。由于道德与法的本质在一定的层次上具有同一性,因而道德与法具有统一的社会功能;又由于道德与法的特殊本质,道德与法又有其各自的特殊功能。此外,由于道德与法的本质均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规定,而是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作为社会规范性调节系统的组成部分,属于同一系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们的本质是同一的。然而,象其它一切相互关联的事物一样,一事物和他事物都不是绝对同一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对立。道德与法相互区别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与法自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它们相互区别的特殊本质。任何事物,其内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它是人类社会治国经验的总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二者地位,物质制约性,以人为本,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制精神,道德与法律调整范围等矛盾。  相似文献   

5.
学校道德教育在狭义与广义道德教育观、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道德教育理想与道德教育现实以及其他几方面都由于矛盾或对立的存在,要面对各种冲突,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将在矛盾或对立、冲突和选择的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须同步进行李奇有人说:“现代社会不能靠道德而只有(黑体为引者所标)靠法律来要求和规范个体的行为。”这种说法是变相的“道德无用论”。夸大一面、削弱或否定另一面,既不符合事实,又无任何理论根据,是错误而有害的。特别是在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经济矛盾性和一致性不在于它们的本身。而在于它们所依托的外部经济环境。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与道德的要求有着内在的在矛盾。以致计划经济的道德只能作为外在力量,使信奉和实践勉为其难,道德的本身也难以长期持续稳定。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能够生长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甚至情感方式,只要在人们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方程中加入足够多的变量,这就表明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与经济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要提高我国社会的道德水准。不是退回到传统的计划道德中去,而是继续推进和深化经济改革。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建我国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就难免出现矛盾与冲突。由于矛盾冲突的多样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想穷尽所有的冲突并对其作出明确的选择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根据法律和道德的精神就选择的原则和一般性要求进行探讨则不失为现实与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9.
关注农村流动儿童的道德成长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的道德成长处于都市与乡村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或紧张关系之下,面临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价值冲突,有着一种别的同龄人没有的困惑、茫然和矛盾。这是这  相似文献   

10.
法与道德:法理学中不解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与道德的关系在法理学中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不同学者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文中对法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自己立场的探讨。首先,对中外法学流派法与道德的关系进行总结性分析:其次,主要从纯粹理想的假设出发,对法与道德在现实社会中产生错位的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再次,在此基础上,认为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都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后,提出自己对法与道德关系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命题,与身心修养中的境界有着复杂的区别和联系。"二律背反"具体到生活中,表现为道德的普遍法则与人们幸福感的矛盾,而只有通过身心修养,以变化气质,止于至善,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12.
师德教育中有诸多矛盾,我就个人所知及能力所及,略加论述。一、关于重视物质利益和重视精神因素的矛盾 我国有着“君子不言利”的传统儒家思想,使教育工作者历来羞于言利、淡于言利。这的确有其高尚的一面,也有其属性使然的一面。现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大潮铺天盖地而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那一道围墙已经抵挡不住冲击了。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继承德家伦理思想,把儒家道德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要求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无私忘我,积极奉献,为国家民族立大志,建大功。这种道德价值观,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两方面。义利关系与理欲关系,是人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道德与利益究竟何者更为重要。儒家认为道德对调节社会生活,使之保持良好的秩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们的行为自觉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这样就可以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儒家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政治活动伦…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规范要求和道德失范的矛盾、社会一元目标与个体道德实践目标多元的冲突、伦理目标与心理基础的不一致等。产生这些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忽视道德主体内心的精神体念,缺乏对道德本质的深刻认识,把道德仅仅当作实现某种目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构成的,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任何一对矛盾,其双方既有相对立的一面,又有相统一的一面,即既对立又统一。现实国际社会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的双方同样既对立又统一。但是,在过去长时期内,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吸取、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即统一的一面。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这不仅在理论上彻底坚持辩证法,而且在实践中,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人们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和思潮的冲击。人们在感受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强烈地意识到,道德领域内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都知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在诸类社会意识形式中,道德是一种最重要的形式。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商品经济的存在,必然引起各类社会意识形式相应地发生变化,道德也毫不例外,这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发展商品经济,必然要对道德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省书》标志着张炜写作姿态的一次整合;作家在继续坚守批判立场,张扬社会正义的同时,将笔触伸向了世俗生活层次,表现着时代与理想的错位构成了人生悲剧;与此同时,在这个道德理想主义的笔下出现了悲观论和怀疑论。作品对史珂,师辉与师麟,师香的生存状态的对照性描写,将我们民族明发展史上最丰富,最痛苦的人生经验呈现在读面前,使《外省书》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生存状况的描写拥有了巨大的穿透力。作家对这两组人物的描写充满了悖论;一方面给予道德家以神圣的光环,但另一方面又通潜本表现着他们冷酷乃至残忍的一面;一方面,对师麟们的行为保持着道德方面的警戒,但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展示着他们生活方式的魅力;本认为,正是这种矛盾乃至悖论增强了本的张力,使《外省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翁伟斌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2):105-108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政治、文化、科技,包括教育在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很大影响,它与局域化、本土化、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既有着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着十分突出的矛盾.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各国和各个领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儿童道德成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农村流动儿童的道德成长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的道德成长处于都市与乡村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或紧张关系之下,面临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价值冲突,有着一种别的同龄人没有的困惑、茫然和矛盾。这是这一群体特有的道德困境,但这一道德困境是社会现代性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道德悖论有理论与实践两种类型。理论型道德悖论是指悖性的道德理论事实或状态,实践型道德悖论是在道德价值实现中出现的悖性事态;理论型道德悖论的矛盾是逻辑矛盾,其逻辑基础是形式逻辑。实践型道德悖论的矛盾是现实矛盾,其逻辑基础是尚待探索和创立的实践逻辑。J.Elster对现实矛盾的逻辑研究对探讨实践型道德悖论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