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 《新疆教育》2012,(17):65-65
语文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是否高效关系着教师能否更好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教”的有效性转变为“学”的高效性,使得尽量多的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2.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自已。”小学语文,“小”为何意?从它的内容和所处的地位来看,“小”,基础之谓也;若从学习主体、课堂主人的角度来看,“小”还应有另一个题中之意——儿童。小学语文理应是儿童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徐莉 《学语文》2004,(3):20-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要求,师生互动学习已受到普遍重视。课堂几十分钟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潜心研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如下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指导下,我们应摒弃以往“填鸭式”、“师灌生纳”的教学模式,采用“超前断后”、“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了,才能促使师生间主体地位得到彻底转换,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评价学生上。教师引导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而“语文味”的课堂评价是语文味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语文味课堂的浓化剂。1、课堂评价要细读文本,品出语文味。2、课堂评价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3、课堂评价要品析词句,嚼出语文味。4、课堂评价要对比品析,赏出语文味。5、课堂评价要幽默风趣,再现语文味。6、课堂评价要纠错改进,烘托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刘杰 《现代语文》2010,(6):62-63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教无学”“有教无效”的现象比较突出。平淡沉寂的课堂使师生双方身心俱疲,致使课堂出现“低效率”甚至是“零效率”。  相似文献   

7.
高春玲 《成才之路》2010,(15):51-51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重新深入剖析语文的机理。提倡把课堂构建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挥的“生命”课堂。并对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如东县最近提出了“真学”课堂,真学课堂的说法对于高中语文有点牵强,因为语文即生活。纵观近年的课堂模式的改变,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真学课堂。无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表现来说,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何为“真学”?教师怎样真的教,学生怎样真的学,如果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去教,学生为了考试去学,这种真学课堂到最后还是假的真学,因为它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还是被限制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培养出的学生还只是考试的能手。缺乏生活的语文课堂,其实都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9.
潘枫 《现代语文》2005,(11):76-77
当前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语文学习应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随着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的确使课堂增色不少。最近聆听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产生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秋启动到现在近两年了,而作为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并不乐观,教师主宰课堂、霸占课堂现象还十分严重,许多语文教师有的自傲自负:“改什么改,还不是这么教!”有的仰天长叹:“改去改来,不知怎么教!”课堂环境要么死气沉沉,一任教师自己唾沫横飞,无一点生气活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是构成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要高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将“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应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在“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引领下,教师需从目标出发、按照严谨周密的逻辑推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和引导活动设计工作,让教学成为目标达成的手段,切实扭转“活动导向误区”和“灌输式学习误区”,解决语文习作课堂流程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切实优化学生的习作探究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一要变“课堂”为“学堂”,切实指导学生自学,认真组织课堂讨论,培养主体参与精神;第二要开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第三要培养独立个性;第四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只有弘扬主体精神,才能搞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以“听课制”为格局的传统教研制度局限了广大民间语文教师的话语权。由此一方面使得语文课堂理论的产生缺失原创精神,另一方面也阻滞了理论与日常课堂实践之间的有效流通。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改革,取决于基层教师对理论自觉反思意识与日常课堂生活情结之间的有机融合。因而,语文理论研究者应把视野投向广大的民间课堂,释放民间教师的话语权,并与他们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会话与沟通,这就需要突破固有的传统教研体制,倡导以“课堂志”、“课堂叙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为平台,从教师个体、校本、区域三个层面搭建小学语文立体、平民化的教研模式,在为广大基层语文教师提供“说自己日常课堂故事”自由话语舞台的同时,释放隐蔽在民间课堂里的小学语文原创营养,从而构建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日常实践生活,开创语文学术的新繁荣。  相似文献   

14.
语文"互导"课堂遵循互为主体教学理论。课堂重新定位师生在共同活动中的地位,必须是平等和交互的,课堂是在"以学导教、以教导学"的交互推进下实现的。教学程序包括分析学习水平、弹性设计教案、互动学习和学习展示、反馈及补充教学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段天喜 《辅导员》2014,(14):107-108
语文教研的土壤在课堂,一切活动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与研究都须“依托→立足→实践→超越”课堂。而“主题式·同题异构”就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比较学习、多元互动的平台,让每位同学科教师亲历亲为,彻底走出了在“主题式阅读·同题异构”课堂“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教什么,语文主题阅读最终要实现什么”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是语文的本色。如何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是很多语文教师一心向往的事情。吴忠豪教授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或方法、语文技能等)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两大类,并在深入课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颠倒或错位导致缺少“语文味”的现象进行了正本清源。落实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课堂散发“语文味”是教学实践中很值得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史鑫妮 《考试周刊》2024,(15):51-54
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受推崇,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革新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也成了现阶段各学科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以构建新型课堂已然成为一种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文章就主要围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展开,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还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具备的价值,然后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追求和教学目标,展开了对如何构建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中一系列的表述反复强调着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重要性。“回归主体”,“形成语文人本课堂”理应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主流。应当充分认识到,作为母语教学,主体意识的树立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民族语言传承民族精神回归的要求。那么,语文课堂,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主人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探讨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   一、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牵着学生硬往自己设置的圈套里钻,“主体”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老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认知心理、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