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语篇分析是旨在把语言与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它的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的。阅读教材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对语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为工具,对西方报纸的政治新闻进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反映出来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3.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情态的人际意义论述及评价理论为出发点,以学术语篇、自传体语篇以及侦探小说等三种文学体裁为蓝本,具体分析了认知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发现,说话者对于认知情态的取向及量值的选择和变化与说话者所处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 Kress & van Leeuwen视觉语法理论和 Lim 综合多符号模式为理论框架,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语篇为语料,分析了语篇中图像、文字、颜色和印刷版式等各种符号资源在建构语篇概念意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阐明语篇意义建构过程中符际间通过互动和协商不仅建构了语篇的意义,还体现了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语篇中,说话者常常利用情态手段传递其隐含的意识形态,而情态在文中主要由情态操作词和情态附加语这两方面来体现.本文拟从情态操作词和情态附加语这两方面来分析作者杰里米·伯恩斯坦如何在<仅仅不错>运用话语中情态系统来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及物性和情态分析成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在文本分析层面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这有助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者从整体上了解语篇的交际目的和可能产生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阐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0年布什总统胜选演说为语料,通过对语料文本语言层面的及物性和情态动词分析来探究布什在演说过程中隐含在语篇间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政治新闻篇的批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为工具,对西方报纸的政治新闻进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反映出来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9.
鄢佳 《双语学习》2007,(11M):221-221,223
批评分析语篇主要揭示权力、语篇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它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双语学习》2007,(11M):170-170,172
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情态和转化两方面对美国总统布什针对英国和伊朗“水兵危机”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新闻语篇里蕴涵的意识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位结构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位结构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手段,在各类语篇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为语篇构建的一种特殊模式,特殊主位结构在传达语篇信息方面,通过调整关键信息在句中的位置,将说话者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在情感表达方面,说话者通过主位化评论,表露情感,带动听众情绪。在语篇衔接上,说话者也能够通过特殊主位来衔接上下文,实现语义连贯。本文以美国哈里森总统演讲语篇为例,尝试分析特殊主位结构在演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主要是通过大众语篇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本文以新闻语篇中的被动式为例,在考察此形式的句式语义的基础上,进而揭示被动式这一语法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和语篇中所蕴含的权力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俞晓平 《海外英语》2014,(3):220-221
通过对林肯著名的演说辞《葛底斯堡演说》中的元语篇标记语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表明了演说者对交际性元语篇和互动性元语篇在演说中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进而实现演说的理性和情感诉求的目的,说明了在人际交流过程中的元语篇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引领受众完成整个语篇以及建构和协调说话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在报选课的教学中较为有效的语篇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找到语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等因素.本文在概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后,以一则新闻报道为例,说明怎样在阅读新闻报刊的过程中分析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从互文性和语法两个方面针对两篇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通过批判性手段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解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扣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语既是以听话者为主导的语言,同时也是以说话者为视点而出发的语言。在日语会话语篇中说话者一般都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展开会话,进行交流。在日语中,语篇既可作为兼顾篇章与话语的完整语义单位,也可作为与话语和篇章中发话者、听话者的视点、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交际单位。在日语中,谈及语篇则必定谈及授受动词,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授受动词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难点,更是重点,授受动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谈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视点原则角度解析授受动词,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使用授受动词;有助于进行交流、会话,实现语言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将批评语篇分析方法用于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现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意识及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实施批评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解CDA中常用来批评性分析语篇的工具及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语言表达形式,教会学生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以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语言作为各国贸易沟通的工具在应对和解决贸易摩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政治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与概念隐喻密不可分,通过对近年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针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中娟 《文教资料》2011,(26):27-29
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引导说话者/读者进行语篇理解和表达作者/说话者态度的手段,其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本文利用Hyland的元话语模式来分析美国总统小布什离职演讲稿和奥巴马任职演讲稿,旨在通过元话语的使用及分布情况挖掘元话语的使用对语类和语域在语篇中的体现,以及达到各自演讲目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的理论为我们从语言学角度解释说话者的意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根据该理论,从其中一个角度,即语篇功能角度,对两封短信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形式是意义的体现,说话者之所以选择某种表达方式是有其选择的目的和意义的,即选择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