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倡导的精神,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来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一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志愿活动提供了目标,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同时,大学生志愿活动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提供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和有效的民众参与方式。因此,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3.
志愿精神是自愿、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我国志愿精神产生于传统的仁爱思想,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而不断传播和发展。志愿精神有效推动并促使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学生志愿精神对践行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承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方方面面,志愿服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功能上是推动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力量。惠州市的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人文关怀、提升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惠州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推动志愿服务全民化、生活化、品牌化和事业化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相似文献   

6.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志愿组织的缘起、发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志愿组织与民主、政治关系,志愿服务的经济研究等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必将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内容单一,服务空间有待拓展;服务保障制度、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构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的途径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高校扶持和社会协作机制,构建志愿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由此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哈工大理学院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和实施措施等不同层面构建了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由此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哈工大理学院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和实施措施等不同层面构建了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志愿精神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社会各界对志愿精神的关注以及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为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志愿精神的培育也面对着一些挑战,如缺乏深厚的公益意识,志愿精神培育的先天性不足、法律法制建设落后,志愿精神培育缺乏保护机制、民间组织不发达,志愿精神培育的载体缺失、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精神培育的动力缺乏等。所以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志愿精神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志愿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稳定剂。青少年是美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服务类型多样,这一现状是与志愿精神的培育分不开的,只有将志愿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长期坚持志愿活动。美国依托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平台对青少年志愿精神进行培育的方式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将知识的传授和志愿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养成和参与志愿服务技能的提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3.
While considerable consensus exists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izing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distinct form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luence civic engagement.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degree to which study abroad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IaH) are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sm among undergraduate alumni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 = 93). Results from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xtensive IaH—reflected by both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ized general education and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and the institutional study abroad rate were both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sm, operationalized as participation in the Peace Corps. Limited forms of IaH were not predictive of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sm. Regression models explained between 29 and 38% of the variance i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sm.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stitutions can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civic engagement by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tudy abroad and implementing an extensive and systematic IaH strategy.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两种精神拥有许多共核,如心存大爱、奉献为乐等等。但二者也有明显不同。与雷锋的公而忘私相比,当今的志愿者在利他的同时,也尊重自身的意愿和权利,并以付出收获成长。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者群体,服务理念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时代进步,也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本文还提出,志愿服务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设宜着眼于基础性的常德层面,引导公众从力所能及的善举做起,逐步提升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并要警惕以崇高的名义陷入道德偏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精神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推崇,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有效地引领了当前的社会价值,推动了政治、经济和道德层面的价值,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近现代以来发展迅速。其历史大致分为萌生阶段、发展阶段和规范阶段。当前,美国大学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较为健全,主要包括招募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这些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大学志愿服务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7.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有助于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This essay takes up a re-evaluation of the ossified view of food events that have circulated in the canonical text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hile agreeing with the critique by progressive multiculturalists against a “touristic” approach to divers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such a conception of food-centered events in schools has obscured how such activities can foster multi-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building. By looking at popular discourses such as newspapers which describe school gardens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identifies how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centered on food are developing in multi-ethnic contexts to promote progressive ideals such as volunteerism, civic eng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广大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已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具有的技能专长,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迈进的重要力量。基于此,主要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技能培养等方面剖析了志愿服务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同时从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建设出发,提出在高职院校发展志愿服务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