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章宏法 《传媒观察》2007,(10):10-11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我国的传播生态进入多元化。新兴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迫使我国报业重新制定竞争策略,从数量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效益型、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在转型过程中,创新成为报业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发展路径的主旋律。经历2005年的"拐点"后,我国报业勃发出巨大的创新热  相似文献   

2.
贾岳  李建春 《传媒》2007,(3):46-48
如果说现在报业的最大热点是什么,莫过于"数字化".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让报业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数字化"才是应对危局、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应当说,整个业界在建设"数字报业"这个大方向上达成了空前一致,在行动上也形成一种全行业自觉,但在如何实施推进上还存在着不少迷惘和困惑,在如火如荼的"数字热"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与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让报业在感受到实实在在威胁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数字化"才是应对危局、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应当说,整个业界在建设"数字报业"这个大方向上达成了空前一致,在行动了也形成一种全行业自觉,但在如火如荼的"数字热"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与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数字报业作为报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积极探索数字报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介入路径、运作模式、实验项目等,以期先走一步,把握机遇,主动顺应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播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介形态之变,整合报业资源,实现报业转型,做强做大报业。  相似文献   

5.
《成 都日报》是去年7月1日创刊的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创刊伊始 ,《成都日报》面临着成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海外“传媒兵团”更加关注中国报业市场。在新的形势面前 ,我们成都日报编委会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提出了创办新型党报、打造传播党的声音的更有效的载体的办报目标 ;在办报实践中 ,坚持观念创新 ,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 ,并进行了半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 ,直面中国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铸造媒体强势 ,把党报做大做强 ,这是我们党报工作者当前实践“…  相似文献   

6.
周媛 《新闻知识》2003,(8):61-62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作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报纸从业人员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展示,新闻策划已被誉为是新闻出新的"魔棒".如何进行新闻策划,从而避免新闻策划走入误区,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新技术与新媒体、体制改革构成了中国报业2009年所面临的动态环境。报业运营创新路径具有明显的应激反应的特征。应对政策激励,报业启动了转企改制进程,真正走向企业化生存;面对经济压力,报业开始学习科学化管理,追求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新技术和新媒体则促使报业探索数字化转型,寻找商业新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报业以更专业化的方式整合产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编     
近年来,一些对报业发展非常不利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报业冬天论"就是其中代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组书记梅宁华在2007年第1期的《新闻与写作》上撰文,认为此种判断是理论认识的一个重大误区。报业并非走向衰败,而是与新媒体携手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梅宁华认为,目前,报业面临的困境更多是由于报业自身的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包括:由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报业市场竞争加剧;不规范竞争、恶性竞争导致报业自相残杀;而报道不力、经营无方则使报业失去读者。梅宁华判断,目前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报业发行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大战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中国报业,不仅面临着传播技术不断更新的挑战,面临着入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还面临着国内报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报业市场的分化组合。报业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时机,呼唤着新的改革和创新,也期盼着开拓报业新经济。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新中国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报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拐点"上--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中国报业的核心命题正在发生变化--"求创新、谋长远"乃当前中国报业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的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传播格局日益形成,传统报纸出版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报纸出版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牢牢把握多元传播格局下舆论宣传和传媒市场的主导权,成为摆在报纸出版业全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指示,总署报刊司从2004年起,着手对数字、网络、多媒体技术对我国报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估。在对报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报纸出版单位的创新实践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8月,报刊司在《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5》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报业”,…  相似文献   

14.
嘉兴日报社用视角创新带动报业的全面创新,三年时间创新三大机制(视觉图片运作机制、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人才使用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2008年嘉兴日报社又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创办国内首个“党报经济报道传播创新基地”,探索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中国报业经历了"集团化"、"全媒体"的发展过程,从格局上,已经具备了向世界主流媒体发展的规模和实力。大部分报业集团拥有了一定的传播实力,其传播影响力、公信力均有了一定的加强。然而,在探索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报业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思想指导实践,报业的转型迫切需要"新一轮思想解放",需要解决如何让"报纸"与"网络"有机融合并形成新的主流媒体的问题。喻国明教授认为"从传播学领域来看,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现有的一切:从生产方  相似文献   

16.
肖景辉 《传媒》2006,(8):11-13
目前,中国报业进入了产业转型期,也是战略机遇期。如何应对新的产业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成为报业领袖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全面创新,科学发展观引领报业转制”论坛上,演讲者们分别就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创新手段等各抒已见,讲述了他们的观点和高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报道方式、载体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从新闻文体这一视角出发,对流行于纸质媒体上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消息这一新闻文体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运用误区的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新闻文体的创新,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8.
张维水 《新闻世界》2008,(12):14-1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媒体,就是要以创新精神推进报业更好更快发展。创新,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报业新局面的不竭源泉。当前,报业集团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把创新作为报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冲破一切束缚报业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弊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创新思路中走出新路,进一步把握报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谌笛 《新闻窗》2009,(6):102-1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之后,我国各地市报业集团(或准集团,下同),都进一步加快了各自的报业数字化的进程。为了改变一段时期以来地市党报的目标读者不断向网络媒体流失、影响力有所削弱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0.
010年是我国报刊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年,报刊质量评估和退出机制将在中国内地逐步推开,我国报业长期以来"只进不出"的格局将就此打破.这既是对我国报业传播形式陈旧导致报纸媒体注意力份额下降的一次强有力的政策回戍,又是对报业广告经营者思想及行为惰性的一次强硬鞭策.中国报业自此将更加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将更加直接地而对新媒体及同城传统媒体的竞争挑战.在报业的广告经营方面,守旧待毙还是创新进取,已经成为一个由舆论界向实务界全面过渡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