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年轻的时候,我曾聆听过老舍先生的课,讲的是文学语言。本来北京话就有风趣的成分,再加上先生的性格,每说一句话,都透着逗乐儿。老舍的幽默是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乐方学院中文讲师职务  相似文献   

2.
有朋自远方来,特意向我了解老舍先生三十多年前在秦皇岛写下的五首诗作。当我将老舍先生手书的自作诗五首的影印件(原发表在1963年《河北文学戏剧增刊》)出示时,他万分惊喜。为了寻找这份材料,他已跑遍各地,遍访当年的知情人,但有的因年老体弱,遗忘殆尽;有的经历了“文革”,文物全失。老舍先生诗五首的手书原件,看来是难寻难觅了。就连我这份影印件,也较难得了。谨将老舍先生的五首诗作及其创作始末,公布于众。作为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纪念。 老舍先生在刊发这五首诗时,前面加写了一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五首诗的写…  相似文献   

3.
1父与子:第一眼和最后一眼1966年8月24日,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平常的一天;太平湖,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平常的地名。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不堪"四人帮"的迫害,投太平湖自尽!为了抗争,为了捍卫人格尊严,老舍先生愤然跳进了北京太平湖。文化界把老舍之死与屈原投  相似文献   

4.
作者说明;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老舍先生一生中有8年是在山东度过的。这8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天近在济南举办的“老告文学创造生涯展暨‘老舍与济南’研讨会”,进一步激发了山东人民对老合作品的兴趣。今林撰写此文,一则表达对老舍先生的思念之情;二则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业务研究和进修提供参考。俗白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是老舍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一生热爱北京,无论身居何处,都时刻牵挂着他的故乡。他写的关于热爱北京的散文,不下数十篇,其中《想北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老舍先生通过精细的构思,运用质朴自然的文笔,把对故乡北平浓烈而真挚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难以表达的大爱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享有"语言大师"的盛名,《济南的冬天》一文是其代表作。此文写景抒情都极生动传神,却无刻意雕琢之嫌,读来亲切自然,试图从"口语化"这一蹊径浅析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9.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对本民族文化心理一次全方位的审视,虽未完成,但依然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的社会历史现实,也反省了旗人性格枯萎的原因,流露出老舍先生对满族文化的复杂情感。小说秉承老舍先生的幽默风格,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苦涩的微笑。  相似文献   

10.
老舍与北京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3-I0003
文章先介绍老舍的作品,再介绍老舍其人。介绍老舍作品,突出其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景物地貌,处处表现其中鲜明的“北京的符号”;介绍老舍其人,着重于其人生阅历和对北京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他能写出具有鲜明“北京符号”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深化了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与他熟读老舍先生的大量作品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老舍作品语段的引用,无论是用自己语言转述,还是直接引述,都恰到好处,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其思想内容。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从两篇课文看老舍的佳比妙喻成都市大弯中学黄祖泗老舍先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而大量运用“比喻”辞格又是其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人仅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疏疏地撒下一网,便获得精妙的比喻一千多条。老舍先生在《老牛破车·景物的描写》一文中说道:“精确的...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先看一看作者简介,读一读。老舍……预备——读!  相似文献   

13.
《父子情》写于1989年,距老舍先生去世有二十多年了,舒乙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回忆起多年以前父子相处的往事,舒乙还是满怀感激与深情。老舍是一位“平民味”很浓的文化名人。舒乙的这篇文章,记录下老舍作为一位父亲的种种处事方式,给我们的感觉与老舍给我们的固有印象是相符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不仅学问大、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其精髓可供后人借鉴。一、主张孩子“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喜欢孩子尤其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贫穷甚至有些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贴近大自然。二、孩子“宜多玩耍”。老舍先生非常珍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情,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东西,万万不可被大人们扼杀。他主张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以及“少年老成”那样的孩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石兴泽先生独撰的首部老舍研究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该书从文本分析出发,以现当代文学思潮及历史波澜为背景,在动态中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老舍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文化心理嬗变的复杂形态,从而奠定了他在老舍研究界的学术地位。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石兴泽先生笔耕不辍,先后有《老舍研究:六十五年沧桑路》、《人民艺术家——老舍》、《〈骆驼祥子〉解读》等专著陆续问世,宏观而细致地梳理了老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地为老舍开拓新的研究空间。2005年5月,石兴泽先生的老舍研究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论著的整体框架中,作者将老舍研究置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宏大坐标中,对老舍文本的艺术内涵、形象类型解读、创作理论形态、作家思想意识结构(包括文艺思想建构及知识分子心态变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与阐释,并试图勾勒以上几个方面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形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复杂图景。从某种意义说,此书所做的种种描述与阐释的努力是时隔12年之后,对《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论述思维的承继、呼应与开拓。因此,用“十年一剑”来形容,并非虚辞。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18.
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猫》这篇课文。(课件出示题目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研究 ,我们知道了有关猫的哪些事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指名回答并点评。3.老舍先生告诉我们猫的性格怎样古怪。4.指名回答。 (指导学生用“可是”来说 )二、确立专题1.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 ,他的文章 ,用词造句 ,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都是十分传神的。这节课 ,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猫》这篇课文 ,看看老舍先生还想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交流讨论。3.引导学生形成共识 :老舍先生还…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学资源如何影响了老舍先生的文艺思想 ,如何影响了其创作内在机制 ,尤其是创作取向 ,对于老舍文艺思想研究、作品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老舍前期作品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情感特征、叙事模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探讨 ,挖掘其创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其精彩部分——《在烈日和暴雨下》长期以来一直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耳熟能详的好作品。通过对《骆驼祥子》语言艺术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特色,进而管窥出他独到的语言观、幽默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