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最近决定,将人口教育作为必修课正式列入高中教学计划。这标志我国学校人口教育已由实验阶段走向全面普及。过去十年中,我国相继在2000多所学校开展了人口教育实验。据部分开展人口教育实验的学校追踪调查,人口教育有助于学生  相似文献   

2.
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面临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是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人口总数仍然偏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冲击、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流动对教育的挑战与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等方面。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包括推广优生学提高先天素质,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等;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包括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实施人口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计划生育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以及通过教育促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等。  相似文献   

4.
1 前言80年代以来,在中学开展人口教育与青春期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人口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关于人口理论、人口形势、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人口科学的初步知识,懂得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道理,认识世界与我国人口的严峻形势,了解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有关人口方面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人口教育的内容人口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课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重点进行执教。一是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人口发展趋势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数量已进入低速增长、人口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人口质量出现较大幅度提升的阶段。农村人口发展趋势反映了农村总人口数量迅速下降、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较为严重。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城镇化正在从低速度、低水平阶段走向高速度、高水平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基本呈下降的态势。我国不同层次的人口发展趋势提供确定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战略的关键依据,也构成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研究和实施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问题。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科学的研究工作出现了繁荣局面,人口教育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试就普通中学人口教育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人口总数仍然偏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冲击、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流动对教育的挑战与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等方面.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包括推广优生学提高先天素质,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等;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包括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实施人口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计划生育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以及通过教育促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等.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我国,众多的人口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教育与人口数量1、教育与人口生育率教育与人的生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生育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生育率越高。1982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教育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为出发点 ,针对我国目前几个重要的人口问题 ,探讨了成人教育在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口和教育已成为世界上两大社会问题。人口的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人口流动都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状况。教育发挥对人口的调控作用,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及人口迁徙几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今年三月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第二周期需求评估和方案发展考察团对我国访问期间,考察团专家克罗兹先生专程从北京来江西,到我院了解人口教育和科研情况。我院接待了克罗兹先生一行。双方就交流人口理论教育资料、培训人口教育师资、充实有关基本设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人口理论教研室已就培养中学人口教育师资、举办人口教育讲座、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拟订了计划,报请教育厅审批后施行。  相似文献   

13.
人口教育课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是基础课的组成部分。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普通中学开设过《晚婚和计划生育》课。1980年,原教育部将《晚婚与计划生育》讲座改为《人口教育》讲座。同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同我国签署了在中学开设人口教育课的项目,由此有了比较正规的人口课教学。迄今为止,我国已有9000余所中学开设了人口教育课,800多万学生接受了人口教育。我省是1985年参加项目的单位,起步较晚。但也有115所中学正式开设了人口教育课,包括其他形式的人口教育活动,受教育的学生已达28570人之多。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制订了本国的人口与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措施,以妥善地解决人口问题。在我国,人口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和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科学的研究和全社会的人口教育工作已蓬勃开展,对于国家制定和贯彻人口政策起了积极作用。对中学生进行人口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学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在课程安排,教材内容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口与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一直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经过高速度、大规模的增长,民族人口与民族教育之间出现了相当突出的新问题,给民族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研究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和战略措施过程中,还必须深入研究民族人口问题及其对民族教育的影响,以更好地探索适应民族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合理的民族教育体系。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一)教育对人口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联系旧知识,传授新内容——《我国人口教育》的教学设想●张德民/安徽省固镇一中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对《人口教育》的作用不能低估,我采用了初高中人口知识相互衔接,互相呼应的教育方法,并结合本乡本土实例,...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广角     
《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全体人口教育均衡程度大为提高!7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共同向外界发布了《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迅速提高,无论是与世界107个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以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幅相比,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改善都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此外,在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提升、全体人口得到的教育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全体人口的教育均衡程度大为提高。同时,该报告根据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21日至5月16日,我国中学人口教育考察组在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组织下,赴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三国考察中小学人口教育。考察组在菲律宾考察近两周,在泰国、马来西亚考察各一周。访问的主要单位有:三国的教育部课程编制中心、人口教育单位、全国人口委员会、负责人口研究和人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还参观了一些校外人口教育单位。现将了解到的三国中小学人口教育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人口和教育是密切联系的两大社会问题。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开始,我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峰谷交替的剧烈波动,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人口与教育的协同发展,是我省科学谋划教育布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这种快速的人口变动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和未来人口变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对教育发展的挑战,以引起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者的必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