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问题课上学生调皮,老师让他起立。老师问:"我刚才给大家提了什么问题?"学生茫然地看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老师见学生回答不出来更是生气,对着学生吼道:"我刚才什么问题也没有提!"学生委屈她说:"我刚才也没有回答什么呀!"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作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愿写",二是"没的写",三是"不会写"。这些问题是由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写作教学要正视并解决学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其基本路径是:教学生分析写作任务情境,激发写作动机;帮学生填补生活经验缺失,生成写作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5.
使用"问题学生"的概念,是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转化"问题学生"的六个理论原理:"木桶理论"、"关心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正强化的灌输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和"习惯造就人生理论";转化"问题学生"必须着力解决的六个问题:"道德教育接受"、"厌学综合症"、"人本管理新模式"、"心理健康危机"、"合法权利的保障机制"和"知识失业的就业难"。  相似文献   

6.
通过描述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几个实践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总结出认识"问题提出"的3个误区:探究活动从"问题"开始;探究需要学生提出并研究"自己"的问题;提出非科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斌 《教书育人》2011,(14):49-51
在教育界,关于师生孰轻孰重问题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典型的说法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另一种说法是:"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9,(19)
主编:李韦遴出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书评解开"问题学生"的心惑王淼如何科学地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呢?《好心态成就好学生——学生心理问题剖析与对症  相似文献   

9.
郭平 《辅导员》2011,(3):7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我探究,打破传统的教师单一的"静态传递"、"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促成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协作,张扬个性民主氛围。"中心问题讨论法"的理论依据是:学生主体论。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已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实践表明,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孙爱军 《中国教师》2011,(21):68-70
<正>笔者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走进课堂,宣布上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而后,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过后,教师带着学生鼓掌。下课前,教师总结道:"这堂课,大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多观点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老师非常满意。"课后,笔者问这位教师:"您同意学生的观点吗?"该教师说:"有一些观点我同意,有一些观点我不同意。"我追问:"那您为什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达到不教的境界,需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六年的小学学习,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从唐彩斌老师对张奠宙教授的访谈中,让我懂得了我们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素养,让学生的"智慧"与"精神"和谐共生。一、培养学生寻找问题本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善于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的能力。如一道著名的"船长问题":"一条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留点空白,让学生"有问";设疑示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4.
冯震 《辅导员》2011,(30):48-49
问题背景:学生对"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这类问题不接纳反思学生的盲点:1.学生的知识经验层虽有对单位"1"已知的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单位"1"未知的简单的分数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对单位"1"未知的稍复杂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面提高学校的学生素质,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的角度,对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三个方面:辩证认识"问题学生"的特点,分析"问题学生"滞后的原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的教育;加强班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完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了。"于是老师很满意,认为这堂课很成功。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所以教师教到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成功;而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独立思  相似文献   

17.
正正所谓:"问号是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用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主体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与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余于平 《教师》2014,(16):93-93
正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可见,问题是进步的动力。布鲁纳也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可见,问题更是激发潜能的手段。很多专家认为:"提问是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还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深度及广度,使课堂的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曾经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我的做法是创设"小问号"课堂,教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判断问题是不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群体,及时有效地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悟出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四心". 用爱心拉近"问题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的确,面对"问题学生",只有爱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