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联结主义角度看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二语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联结主义学习观证明母语影响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母语积极的一面,并通过建立新的权重联结来克服其对二语习得的阻碍。  相似文献   

2.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本文简单地回顾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初步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促进作用,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良性作用,才能使教学相长,促进二语习得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对二语作文的影响以及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并指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二语习得逐渐成为教学领域被学者关注的话题;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又都放在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上。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部分。因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存在,同时还有语言学习者个人水平的作用,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增添了很多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普遍语法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但对二语习得是否也起作用,是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国内幼儿教学领域里盛行的忽略母语的直观教学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也是许多人关心、而又长期争论未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尝试通过连接论阐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探讨母语在儿童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普遍语法与连接论普遍语法这一概念是乔姆斯基针对儿童习得母语提出来的。语言系统十分复杂,有大量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是指课堂上或课堂以外,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中,母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分析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母语学习策略,以期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论二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是语际错误研究的中心话题。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从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出发,探讨了母语迁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提出了对母语迁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主张从大脑内部机制研究语言习得问题,对母语习得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合理解释了习得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却要复杂的多,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不可及论、直接可及论、以及间接可及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一种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语言系统。通过从普遍语法对母语习得的解释作用出发,考查其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进而关注普遍语法对中介语发展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0.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所起的消极作用往往被认为大于其积极作用。由于语言的共性特征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要适当、合理地利用母语资源,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锋 《海外英语》2011,(10):312-313,315
不论是一语学习者还是二语学习者大脑中都存在着心理词库。语言的输出的过程便是语言学习者将词汇从心理词库提取的过程。而提取二语词汇的前提是要建立并不断地丰富心理词库中语义网络,即词汇的语义化过程。该文拟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词汇的语义化对语言输出的影响和意义,并尝试探索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词汇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一种语言能力,它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及语音感。二语习得中语感的获得是逐步形成的,是语言认知的最后阶段。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速度与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语感的强弱之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者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学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领域关心的问题,但大部分研究局限在母语思维的负面作用,对其正面积极作用关注不多。事实上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仅限于目的语输出结果上,它的影响还包括对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作用。母语思维既是一条有助于理解、消化和吸收外语信息的有效途径,又是一种组织内容和形式的常用策略。在二语习得中应开发利用母语思维这一不可缺少的背景资源,让母语和目的语结成朋友,从而实现二语习得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语义的生成,阐述文化的语言模式和语言的文化模式的关系,提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动态的意义生成的交互中,必须彰显第二文化习得的意识,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15.
16.
齐丽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4):36-38,42
词汇是语言构建的基石。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The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为基础,选取其中三个子语料库(ST2,ST5and ST6),利用WordSmith Tools检索出子语料库中的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发现语言迁移是导致词汇搭配错误的一个重要方面(31.7%)。之后分析了母语迁移在词汇搭配习得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得出了一些有助于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在词汇习得中对词汇进行基本意义与维度的拆分,并将研究的重点置于后者。在这里用维度这一概念来表达对基本意义的不同描述方式。进而提出通过拆分词汇的维度,通过对拥有同一基本意义的同义词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对比和分析,促进二语习得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输入的吸收以及促进二语输出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禕 《海外英语》2012,(2):173-174,184
Language transfer is one of the central ques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study. It claims that learners’ the native language (NL) or first language (L1) will make great impacts, either promoting or hindering, on their second language (L2) acquisition, i.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e issue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researched in such relative fields as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udy during the past years. It is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to discuss it thoroughly since the scope of L1 influence is so wide that it affects almost all linguistic subsystems. Instead, this paper aims to focus on how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ilitates 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lexical acquisition.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use of the positive aspects i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for practical purpose.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第一语言(L1)学习和第二语言(L2)学习的角度,通过对"关键期假说"发展动态的综述,证实了"关键期假说"对第一语言(L1)学习的决定性影响;并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SLA)领域对"关键期假说"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观点,最后得出L2学习不存在"关键期"只存在"敏感期"或"最佳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二语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从赞成派和反对派两方面为此理论提供依据,并指出第三种可能:二语习得可能存在多重关键期,即存在多个关键期在不同时期影响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指出成人外语教学应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利用成人外语学习的优势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