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克 《科学学研究》2012,30(9):1281-1286,1300
科学革命观主要出现在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历史解读的人文领域,然而其影响已超出知识界、思想界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革命"观不仅不适用于准确地表述科学的划时代进步,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如果科学革命果真存在或成功,那么为何我们要独自享受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而让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革命前的旧社会,继续忍受着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牛顿力学的煎熬呢?通过对三个几近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表明:科学进步是不断开辟未知领域从而使已知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的进阶模式远比流行的不断革命模式更为接近科学史的真实;所谓的"科学革命"只不过是一种流行的人文传说。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自主性也称科学自主或科学自治。科学自主性是科学共同体的根本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也是科学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很难设想,没有自主性,科学共同体还能继续屹立于社会。自主或自主性本来的字面意义是指一个系统"自我管辖"和独立于其他外部影响的能力。科学获得自主性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近代科学孕育、诞生之时,在英国皇家学会成立前后,已经有科学自主性的诉求。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科学自主性也稳固地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科学方法在科学革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有助于科学发现和加速科学革命的完成;与此同时,科学革命也促使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科学方法与历史上的科学革命相互关系和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团体——学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东荣 《学会》2007,(4):3-7
从社会理论来说,学会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学会又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由此,学会应是社会团体与科学共同体的联合组织。本文想着意探讨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的诸多特征,特别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会的一些特征,以及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学会只有在社会团体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学会的前景才会更加远大。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政治的结合:必然性与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近代以来科学的运行方式及其日趋重要的社会功能 ,以及“政治”的固有职责 ,分析了科学与政治结合的必然性 ;探讨了科学与政治结合的内在复杂性。本文认为 ,寻找科学与政治结合的正确方式 ,不但是促进科学进步的过程 ,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学消费     
《中国科技信息》2002,(16):47-47
何谓科学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促进科学史的发展,加强对科学编史学的探索是必要的。库恩引入范式的概念说明了科学的革命发展模式,其科学发展理论为科学编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外史研究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真正受到重视和发展。历史发展证明,仅有内史或是外史都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科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只有内外史的结合才会有助于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才会有助于我们对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和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劳动者自身解放的过程,是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同时,也使党群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化条件下党群关系的特征及处理党群关系的原则进行探析,以期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对"科学革命"存有不同层面上的"敌意",分别体现在对"科学革命"的称谓、对科学发展的方式以及对科学革命的影响的不同理解上.社会上对"科学革命"的敌意态度势必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因此,促使社会上对科学革命的态度向"善意"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科学革命"的真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以及对科技施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化敌为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创新的本质是对自然现象与规律认识模式的转变.文章通过分析控制论的创立过程,认为重大科学创新是由科学理论的准备、哲学思想的导向、科学共同体的和谐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既是科学体系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也是人文、社会领域高度发达促进科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