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只有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才能充分认识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进  沈虹 《文化交流》2012,(3):75-77
曾经"鸡毛换糖"的小集市,蜕变成全球小商品市场的"航空母舰"。外企常驻机构从200家增加到3039家;市场年成交额净增380亿元。借助文博会这个大舞台,义乌人在一次次与世界的碰撞交流中,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深,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也越来越高。目前,义乌已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2012年,"万国商城"面向世界再出发!  相似文献   

3.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后,有关该倡议的信息时时见诸中外媒体,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我们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沿线各国携手发展。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巨大差异往往容易带来误解和摩擦。对外传播和文化沟通中的冲突跨越文化的边界去推动交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文化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文化体现了人的能动性自觉性,文明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成果;文化主要反映人的精神状况,包括情感、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等。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文明反映社会整体状态。涵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标志着进步与发展。可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作为灵魂和主体能动的方面,文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7.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2,(3):117-123
要陇南白马藏族美术造型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与文化含义,尤其以人物面部造型中的"纵目"、"三目"等"目文化"现象最为独特,这种"目文化"与源自氐羌族群的西南地域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创世神话有密切联系,同时《山海经》中也有"一目国"、"深目国"、"三目国"等奇异形象的描述。另外,甘青地区史前彩陶纹饰和造型也向我们流露出一些与氐羌民族"目文化"相关的视觉符号。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中的"目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傩面具造型中,另外在白马藏族的宗教造像和服饰图案中也有明显表现,体现出源自远古氐羌族群"目文化"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等综合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是现代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对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建设有着核心的影响作用,而城市文化和文明也对身处其中的大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通过在物质、精神、制度和活动层面为发展城市文化与文明服务,从建立开放式校园,欢迎城市中的普通居民走进大学校园,适度地参与高校文化生活,与学生一起感受文化氛围,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的构筑城市文化文明的发展平台,用先进的优质的有提升意义的文化来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10.
洪晓楠  李琳 《文化学刊》2012,(2):156-162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大连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现代文化名城的跨越性发展,要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以"文"化人,通过文化提升人的整体素质,通过艺术陶冶人的情操,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力图通过策略宣传,加强大连市文化事业影响力,提升城市无形资产价值,努力把大连建设成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1.
聂姹 《文化交流》2013,(7):24-27
"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5年来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观点,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凝聚成文化共识。本文撷取的是大会期间部分外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所发表的见解与看法。它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陈伟权 《文化交流》2014,(11):67-70
"非遗"石雕基地花落浙江余姚市大隐镇。那里精美的石材与石雕工艺流动着文化血脉、闪烁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之光。大隐有浙东小九寨的自然风光,又在青山掩映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附近,横卧的巨石上书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传承基地";2013年11月浙江省文化厅批准宁波市1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石雕石刻项目仅金星乔一人,他就在这个基地。  相似文献   

13.
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可以从“Z世代”开始。“Z世代”是当前全球最受瞩目的代际群体,也是粉丝文化的主要实践者。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探索适应“Z世代”受众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战略路径。对此,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理解粉丝文化的产生逻辑,从区域国别视角把握全球粉丝文化的丰富图景,借助粉丝文化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粉丝文化也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将粉丝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国家“Z世代”与粉丝文化的特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还要面向“Z世代”意见领袖群落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郭亮  胡明霞 《文化学刊》2011,(2):144-149
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文艺创作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也日益盛行。"三俗"文化以丑为美,践踏主流,玷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与先进文化发展背道而驰。主流文化没能真正实现大众化是文艺创作领域"三俗"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主流文化作品缺乏现实关怀、经济利益的驱使、文化监管的缺位和不良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了主流文化"边缘化"和"三俗"文化盛行。"三俗"文化泛滥凸显了主流文化的传播困境。主流文化大众化是增强主流文化引导力,防治文艺创作"三俗"之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学术史书写中,以东北地方经验为素材的研究,常常被一笔带过,相对于被不断"深描"的东南和西南等区域研究,其暗淡之势颇为明显。尽管人类学的东北研究就其自身来说难言传统,但却并非毫无闪亮之处。在东北这温寒交接的中间地带,不同的族群与社会在历史的脉动之中不断碰撞与交融,与之相伴的则是不同文明与文化的进退与交错。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将于5月下旬在余姚举行。本次文化节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以凸显"文献名邦""山水城市"特质为内涵,包括文艺晚会、国际论坛、海峡两岸百团万人河姆渡寻根游、河姆渡非遗文化嘉年华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本刊这期刊载的《余姚名人甲天下》《姚剧〈王阳明〉在台湾》两文就是从历史名人、非遗文化姚剧的视角来观照余姚"文献名邦"特质和显示海峡两岸情缘。  相似文献   

17.
访问学者在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积累,从专业交流角度来讲完全具备实力与国际同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但由于语言、文化及项目时间与安排等因素的种种制约,许多访问学者未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访学时间更有效地展示与传播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致很多访学都只是利用国际研究推动本土研究的单向收获。应通过自觉体现"文化自觉",参与社会活动规避"文化误读"和投身公益事业展示"文化理念"等方式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学者成为有关中国问题对外传播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用‘学校文化’代替‘校园文化’"的观点。"代替论"的错误首先在于把"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的文化"、"学校的文化",混淆了表属性关系词组与表领属关系词组的区别。其次是简单地与"企业文化"研究相提并论,而忽视校园文化的自身规律。最后莫须有地将20多年来的校园文化研究戴上"只重物质不重精神"等帽子,凭想象地创造出一个"学校文化研究"的"国际趋势"。"校园文化"概念的产生与广泛运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约定俗成性,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已初成体系。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就要坚持本已稀缺且被实践检验的为大家所认同的本土概念。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文化的较量。岭南文化是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湾区人民文化认同的根基。穗港澳三城发展了岭南文化,并展现出其独特的新面貌、精神特质与文化格局。搭建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升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基础。该文探讨了如何借助岭南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为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内起文化引领作用的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座城市突出的岭南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理论来探讨港澳文化加快融入湾区文化的方法,领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进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人文湾区、魅力湾区。  相似文献   

20.
军队形象体现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体现着军队性质、宗旨,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可以借助重大军事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邀请外媒记者进军营等方式构建和传播我军良好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彰显我国在共同安全方面与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利益,展示"中国模式"在安全事务方面体现出的独有优势,凸显我国军事文化在处理国际安全事务中的独有魅力;通过主动设置新闻议程,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积极推进人际沟通等方式实现我军战略传播。此外,为了在对外宣传我军重大信息时提升传播效益,要慎重选择信息曝光时机,并有效控制信息传播效果;善于利用新媒体独有的传播特点,在我军形象外宣中发挥出立体、跨域传播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