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像创作注重典型化环境和典型化人物的选择与表现,创造性地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等造型语言,影像风格呈现恢弘、绚丽、细腻、写意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画面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色彩即感情。而导演张艺谋更是善于运用各种色彩为电影加分,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文从张艺谋电影中的各种色彩着手,分析电影画面色彩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以及带来的艺术效果,从中探索色彩与电影的关系,引出对电影中色彩使用的思考,探究电影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对色彩有非常具体的追求是张艺谋和很多导演的显著区别之一。张艺谋电影中红色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对影片的格调氛围、人物情感、主题表现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的运用有如线索,贯穿影片始终。  相似文献   

4.
所谓电视画面就是运用镜头、声音以及文学等三种表达元素,根据人们观看事物的习惯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业内人士称为电视画面语言;我们所认识的电视画面起初是从电影画面发展而来,本是绘画艺术用语的画面一词被借用到了电视上。这里的电视画面,就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元素电视画面,在日常播出中,电视画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互之间又起着弥补、互衬、互托等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上一不平衡画面与下一不平衡画面的叠加达到总体的平衡,这样更富有视觉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5.
我看黄土     
一幅画的审美价值取决于画面技巧的完善,但这完善的基本前题,在于是否有其具体的内涵;即从构图、色彩、笔触以及由诸因素所构成画面的色块和线条,都是画家在和自然观照过程中,取象于自然界的某景某物,使之变为作品的具体形象语言.  相似文献   

6.
郑迎新 《新闻三昧》2008,(10):32-33
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连续摄取,以画面的景别、色彩和剪辑的方式,来反映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受新闻纪录电影的影响,在摄录和制作电视新闻时,人们往往过分地强调电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明度等美学因素,而同期声作为新闻事件的伴生物,其本身就构成了新闻事实一部分的特质,则容易被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忽略。  相似文献   

7.
张淼 《记者摇篮》2009,(4):74-74
所谓电视的画面语言,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每个画面语言都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立的形式感的个体,一定数量的画面语言便组成一条完整的信息。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谈及当代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是无法回避的。他执导的作品,在中国影坛开创性地把影像风格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他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将镜头对准传统文化,挖掘带有中国印记的电影符号。称其传奇也好,神话也罢,张艺谋凭借着自身在影像上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在影像风格的塑造上,色彩是张艺谋一次次颠覆观众观影经验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他总是倾向于使用某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并用颜色来控制画面的信息传递,传达影片的主题指  相似文献   

9.
光影皆笔法     
徐斌 《新闻实践》2008,(11):F0003-F0003
在照片画面中,光影处理、色彩布局、构图取舍等,都属种种形象语言,它们有时表现为一种语法、一种修辞,有时则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笔法”。  相似文献   

10.
邹璿 《新闻界》2011,(7):51-53
观影主体对画面视觉信息的处理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正是这样的选择性对电影视觉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产生了影响。视知觉对运动物像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语言的"运动性";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视觉中心的选择性决定了特写镜头的运用;视知觉对视阈内的物像深度识别的选择性决定了拍摄对象的景深以及推、拉等拍摄方式;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中断部分"补足审美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画面构图的精美和光影的造型性。  相似文献   

11.
身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极其善用色彩丰富画面内涵,且忠爱于红色。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举例分析红色在影片中的运用并找出其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和渲染情境的功能价值。后将借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概念,试对比分析红色在两部作品中的隐喻异同。  相似文献   

12.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专题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主要品种之一,是一种包容量大,形式手法丰富,主题性鲜明的电视节目形态。在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中,如何处理好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历来是个重要的问题。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势必要动用电视的多种表达方式,形成一个完美的综合视听休。 一、在电视这个视听综合艺术里,声音和画面同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对于一般电视节目,人们习惯上将各种构成因素归结为两大类语言: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画面语言包括画面的色彩、构图、影调、光效以及字幕信息等;声音语言包括同期声。解说、音效、音乐等可听手段。电视语言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电视摄像的造型手段主要包括画面景别、画面构图形式(光线,色彩,影调度)、拍摄角度、画面运动和画面长短等。  相似文献   

15.
桂峰桃 《传媒》2012,(3):51-52
电视纪录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图像,而图像是组成镜头语言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作为镜头语言最小单元的图像有着较高的要求。运动构图的画面与相对静态的构图其节奏和语汇含义是有极大区别的。运动构图是否完美并运用恰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记录片镜头语言的准确、流畅,甚至可以影响一部作品的艺术表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大观周刊》2013,(3):11-12
在绘画创作中,“构图”即指画面的结构。一般是指主要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表现手法、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中结构关系的组织形式。构图在绘画创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绘画创作中构图是有一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张惠 《新闻世界》2010,(10):20-21
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对传统摄影构图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从心理学感受的节奏和平衡两方面对构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把握和运用摄影创作手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整个事物的发展流程,无疑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摄影记者深入分析事件的瞬间形象,准确把握画面的角度、光线、色彩、影调与构图,正确运用镜头、快门与光圈,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和表现手法。此外,捕捉与抓取新闻事件中的瞬间的画面情节,增加形象语言的内涵和感染力,也往往成为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电影艺术(或称"影视艺术"更全面些)是综合性艺术,也可以称它是一种视听艺术。电影美术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部影视作品(影片、电视剧)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的造型作用,则在于把银幕(荧屏)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影视剧作中的形象逼真性、典型性、运动性的电影特性要求,用可视形象去触动、感染观众。——寇洪烈[1]色彩是一般人最直观感知的事物,我们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既直接,又微妙。在影视创作中,美术师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现艺术,使影视画面能够与观众内心世界产生微妙的共鸣,这种方式已经为许多导演大胆使用。1990年,张艺谋与杨凤良合导的电影《菊豆》中,色彩的运用已经成为佳话和典范。  相似文献   

20.
画册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面设计的艺术技巧主要为立意、构图、色彩三大要素。在设计中,将美学思想通过各种设计要素的运用尽情体现,使立意、构图、色彩的表现因其强烈的视觉表现和情感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研究、掌握合理运用各种元素表现美的方法是我们认识画册封面设计、完成图书整体设计的有效途径,使其既体现了画册的内容,同时又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