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企业产品创新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企业产品创新活动的国际比较研究为目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关键因素-优势地位-新产品绩效"观点的企业成功进行产品创新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了各国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对新产品开发结果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过程与美、日发达国家大体相似;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新产品绩效所起作用的强弱程度异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学者对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由于各自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而使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进行元分析,将新产品开发绩效划分为二维的市场绩效和项目绩效,分别得到影响新产品开发市场绩效和项目绩效的合格元因子,并且对元因子进行了归类。最后构建了影响新产品开发二维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国军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06,40(11):146-154
本文聚焦中国情境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研究合作伙伴间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接受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新产品创新性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实际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理论模型。之后,运用24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采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交流而言,技术转移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及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均更加显著。相对于技术转移而言,技术交流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新产品创新性在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在技术转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实际吸收能力增强了新产品创新性对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徐国军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9,40(11):146-154
本文聚焦中国情境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研究合作伙伴间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接受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新产品创新性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实际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理论模型。之后,运用24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采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交流而言,技术转移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及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均更加显著。相对于技术转移而言,技术交流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新产品创新性在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在技术转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实际吸收能力增强了新产品创新性对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吴家喜  吴贵生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20-1227
 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内外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以中国制造企业为对象对内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内外部组织整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内外部组织整合对吸收能力及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内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大于外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在内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虽然大量研究都发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目前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151组CEO-人力资源经理配对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Resource-based View),研究结果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创业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理论上丰富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实践上对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外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产品创新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组织间信息分享、关系协调及共同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产品创新程度对组织间信息分享、关系协调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而对于组织问共同参与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是影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和制度理论,探究了影响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因素。主要从组织合法性和政府支持对企业战略柔性与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出发,阐明企业动态能力在何种制度条件下对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最优。采用272家企业双份调研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高度的战略柔性能促进企业的新产品绩效;高水平的组织合法性和政府支持均有利于提升战略柔性对新产品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三项交互的分析表明,战略柔性、组织合法性与政府支持的不同配置将对新产品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学研究》2021,39(4):683-694
长期经济衰退下不同类型的研发投资转换、特别是利用式向探索式研发转换,被认为是持续创新、革命性技术产生的重要环节。首先,借助Aghion融资约束对周期性研发活动影响的基本思想,阐述了研发投入跳跃、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其次,用2010-2017年间我国深市A股及创业板345个企业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247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中美两国企业研发投入跳跃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研发投入跳跃较为保守且主要由大企业完成;最后,实证检验发现:研发投入跳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促进作用,对价值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美国企业与之相反;吸收能力在研发投入跳跃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中两国均表现为负向调节;但对美国企业价值绩效的调节显著为正,对中国的价值绩效调节不显著,这反映了两国企业在开拓前瞻性技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日益成为创新管理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点。本文遵循"能力—行为—绩效"的基本逻辑思路,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以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收集281份中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动态能力3个维度对探索式创新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机会感知能力对利用式创新的作用效果不显著;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双元创新平衡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提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双元创新在机会利用能力、整合重构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机会感知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Appointed Person   《RPC》1997,114(24):884-887
  相似文献   

12.
13.
14.
Patents Court   《RPC》1988,105(18):416-420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