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与文法     
写论文须讲究文法,这似乎不成问题。有位相识拿来一篇科技论文,叫我在文字上帮他润色,在语法运用上把把关。我说:“您是大学生,我这个大专还是自学考试的,这不是让我班门弄斧么?”他说:“我们搞理的不象你们搞文的,不太讲究文辞。”推却不掉,我看了,其中语法毛病或表达不清的地方,多得出乎意料。这倒引起我想发一番感慨了。  相似文献   

2.
近来,一些朋友见到我说,喂.这些年,你利用业余时间就发稿1000多篇.多次立功并成为省级“自学成才”者.你啥时能给咱们讲点自己的经验嘛。在这里,我想谈谈写稿也求稳、准、狠的几点体会。“稳”即稳当,不出差错。自己这些年来的确写了不少稿件,但从未惹什么麻烦,这里面主要一点就是能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认为,写违背自己心愿,违背客观的稿是最容易出错的;一出错,不仅给自己引来麻烦,关键是有损于报纸的形象。再一个,拿不准的,千万不能武断,往往下笔好写收笔难,眼下笔墨官司为何屡屡出现报端.…  相似文献   

3.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向名家求书     
在新闻单位工作,尤其在党报工作,我以为混饭吃是容易的,有较为扎实的初中化.在报道上搞出个“本报讯”并不难。但要想做一个出色的记,或一个有思想的记.一两个大学凭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新闻说浅就浅,说深就深,真正钻进去,就会感到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5.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6.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一个老通讯员告诉我,“初学写稿要多写,登稿子要靠碰”。我一想也是,有时自以为写得不错的稿子报社不用,而不费大劲的稿子却被刊用了,这不是“碰”中的吗?不知这种看法对不对。84806部队车宗友辛宗友同志:恕我直言,“登稿子要靠碰”的看法是不对的,同时,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也并无好处。要知道,一篇稿子在版面上变成错字,是要经过编辑精。:筛选(有时选中的比例仅在1%以下)和删改,经过组长、部主任及社领导严格把关的,质量差的稿子即使一时蒙过编辑的眼睛,《终也会在层层审查把关中被淘汰。这就告诉我们,稿件见报…  相似文献   

8.
一、表扬带来的麻烦过去,我曾听人说过,批评难,表扬也不容易啊。我想,人人都喜欢表扬嘛,怎么表扬也会遇到困难呢?心里总是将信将疑。后来,事实给了我一顿教训,这才真正懂得,表扬不但有困难,而且有时竟象炸弹一样,碰不得。  相似文献   

9.
女人如狐     
女人如狐,我不是说所有的女人,也不敢说哪一部分女人,只能说我自己。“女人好麻烦呐,”男人聚在一起无聊穷聊时总是吹出这样的风,我不以为然。如果不是因为男人,女人用得着麻烦吗?麻烦女人是给麻烦男人预备的。女人不麻烦,能够味儿吗?吃女人的男人还说女人麻烦,真是双黄的浑蛋。我是女人,女人很难,要渡过一条河,才能睡在婚姻的房间。爱河就那么容易跳吗?为了花枝招展地跳进去,从小就好好学习,天天向爱,累都累死了。跳河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英雄一个救美的机会,被他捞上来?为了挤进白领行列,费尽千辛万苦,身价高了,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一些朋友见到我说:“喂,这些年,你利用业余时间就发稿1700多篇,多次立功并成为省级‘新闻’自学成才者,你啥时能给咱们讲点自己的经验?”在这里,我想谈谈写稿也讲稳、准、狠的几点体会。“稳”即稳当,不出差错。自己这些年来的确写了不少稿件,但从未惹出什么麻烦。这里面主要一点就是能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认为,写违背自己心愿、违背客观真实性的稿是最容易出错的。一出错,不仅给自己引来麻烦,关键是有损于报纸的形象。再一个,拿不准的,千万不能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11,(3):61-62
10多年前,他身家数百万元,是当地利税大户,而她刚从农村进城,儿子被前夫带走了,自己靠打零工维生。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为了爱,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回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过上。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13.
刘滨 《记者摇篮》2006,(10):12-13
沈从文,我顶喜欢的一位老先生,说过一句话,我顶不喜欢:“我和我的读者都在慢慢老去”。如今,这句话用在国内媒体的读书版上,好像再合适不过。而我,如今的工作之一就是做好一个读书版。“老去”没什么不好,一个阶段的读者有一个阶段的阅读需要和阅读理解,我自己给下了个不准确的定义:隔代阅读。想弄好一张报纸的读书版,就要满足这种隔代阅读的需要。有了孩子的人,还没有孩子但却是别人的孩子的人都知道,代沟是划不开的天伦之乐,这里有DNA,是改不掉的符号;这里有荷尔蒙,是理不清的变异,老子与儿子,喝着一碗粥,品的是不同滋味。现在的学校,又…  相似文献   

14.
谈到舆论监督,有些人总认为舆论工具的批评是“批小不批大,批下不批上”,“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事实并非如此。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真可谓石破天惊,对许多在一般人看来碰不得的问题,大胆地进行了曝光,确实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乃至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被许多群众誉为“焦青天”。 舆论监督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焦点访谈”在舆论监督方面虽然胆识过人,但  相似文献   

15.
提起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意义就是两个字——环保。但从形式上看。不外呼氢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建无数个类似加油站的加氢站、充电站——麻烦。也就是说。除了环保.跟传统的燃料汽车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就不能发明一种即环保又不麻烦的汽车吗?能,如果发明一种类似“永动机”为动力的汽车不就解决了吗!我想。“液压汽车”一定能实现这个设想!  相似文献   

16.
品牌策略的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讲讲品牌策略的秘密。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筑群。或积木(BUILDING BLOCK)理论。我先讲一个故事,这是我对品牌的感受。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在建筑工地遇到三个砌砖的建筑工人,出于好奇,他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墙”。其实,他们干的是相同的事情.他又问第三个人“你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18.
刚到记站时,老记就跟我说:不要到自己村,自己乡去写稿子,不超脱,容易惹麻烦。这话是对的,不是有什么规定,而是经验,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相似文献   

19.
看到程天敏同志与我和其他同志商榷的文章《再谈“客观报道手法”与“客观性思想”》 ,我又重新翻阅了这场讨论的全部文章。参加的讨论多了 ,就会知道 ,引起讨论往往有两种情况 ,一种确实在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种则并不存在多大的分歧 ,更多的原因在于对讨论的话题或使用的主要概念 ,理解上发生歧义 ,或各自涉及的范畴发生错位。我想 ,这次我们发生争论 ,可能主要属于第二种 ,另外在某些地方可能有些不大的分歧。我想 ,任何讨论最好还是首先求同 ,然后再存异 ,各自说明观点 ,这样容易把问题摆得清楚些。一、追求真实是客观报道的必要前…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他外国新闻学者说过:新闻工作者容易犯的最大毛病是不准确。“准确之于报纸,如同贞操之于妇女同等重要。”那么,新闻报道怎么做到准确、真实呢?我觉得,防止把话“说绝”是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我有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