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杰 《山东教育》2005,(16):64-64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学生们率先大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给他们,造成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网络德育,已经成为世纪之交凸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几乎成了当今信息时代的代名词。在电脑日益走进我们家庭的同时,网民的数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地膨胀。网民中的年轻一族被称为“新新人类”,而在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开始加入。在这些青少年中,他们的上网行为和习惯究竟是怎样的呢?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冲击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青少年逐渐成为了上网群体中的主要成员,缺乏自制力但却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他们极易在虚幻的网络之中迷惑、无措、彷徨,于是网络德育教育便成为了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一书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千呼万唤之下顺时应势而生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入与广泛。据《羊城晚报》报道,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上网人数已占其总人数的15%,进入网吧的约70%是学生,其中七成沉迷于聊天室,近半数光顾过色情网站。斯立信市场研究顾问公司的一份调查亦表明,深圳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功能的认识与家长们认为上网是增加知识的想法并不一致,在问及上网最大的功能是什么时,有61%的学生回答是“聊天”,42,5%的学生回答是“交友”。此外,利用网络玩游戏的学生也占很大比例,为26.7%。这一系列事实表明,网络不仅影响着成人的生活、工作、思想和文化,而且还更深刻地在这些方面影响着少年学生,网络文化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得不思考着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网络对少年心灵品性的养成有些什么影响,而我们成人及整个社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随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对网络的追逐与偏爱,这一问题日显重要,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化生存日渐由时尚变为平常.据我校对高年级四个班的学生随机调查,拥有电脑的家庭已占85.5%,其中已上网的家庭占48.8%.调查还表明,家庭拥有电脑的学生100%都喜欢玩电脑;家庭电脑已上网的学生,100%喜欢上网.家庭电脑没有上网的学生,往往想办法到亲戚、同学家上网,个别学生甚至还去网吧.上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社会网络化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网络化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该怎样进行?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管理机制社会化1.网络管理需要新机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赌博成瘾、吸毒成瘾、上网成瘾。为了上网,学生不惜旷课逃学,敲诈低年级学生,甚至于结伙抢劫。父母给的吃饭钱,不吃饭挨饿去上网。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上瘾呢?一位“游瘾”者说,一  相似文献   

8.
米鑫炎 《科学教育》2007,13(5):40-41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的问题,成为所有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要清楚地认识其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安全上网,避免网上非积极因素的影响。而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禁止学生上网来解决学生沉迷网吧问题,是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的。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相似文献   

10.
面对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崛起,全球信息化革命的兴起,“上网”已成为社会上最时髦的用语,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也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挑战。网络德育,已经成为世纪之交横埂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马上调整思路,迎接挑战,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一、健全校园网站,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世界太精彩了,我们希望学生在其中翱翔,但又担心他们受到伤害。为此,学校做了许多“堵”的工作,除了绝对禁止学生进入社会网吧,在校园电子阅览室的墙上还贴着“不准访问不健康的网站;不准上网玩游戏;不准上网聊天”的标语。有了这“三不准”,学生还有兴趣来上网吗?  相似文献   

12.
桂新 《教书育人》2002,(5):34-3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获得了接触网络的机会。今年九月,深圳市有关方面曾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市中小学生家庭的电脑拥有率为67%,已有4成的学生把上网当作课余的主要活动。这几年,广大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也在迅速提高。苏北一个有10万人口的县级市,40%以上的家庭买了电脑,孩子们在家里就可以到网上遨游。但是,正像许多专家指出的那样,网络是把“双刃剑”,家长在把电脑买回家的时候,切莫忽视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否则,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各有定位,小学德育是基础,中学德育是强化,大学德育重素质。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大中小学德育要打破边界壁垒,协同推进,树立开放意识,从传统德育转向开放德育,构建开放德育新理念,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融汇家庭、社会在内的德育过程,把德育课堂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和网络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机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协同高效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师家长们普遍存在着“谈网色变”这种心态,孩子沉迷上网令他们心忧,但网络的作用又是巨大的,是时代对人类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此,我们不能粗暴阻止孩子们上网,这样做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情况可能会更糟。我们应该注重疏导、引导,即应加强网络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大踏步入网络时代,享受网络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网络上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有些学生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心灵受到伤害;有些学生通宵达旦沉迷游戏,浏览色情暴力网站;有些学生为了上网,学会了撒谎、逃课.身心俱损……本文笔者历经在一年,通过《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成果,提出了构建走“转移兴趣,减轻网瘾的教育干预模式”、“以校园网为联系纽带的互动平台”,“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等策略,以期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健康的上网方式,共同营造绿色的上网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8,(11):4-4
近日,桂林市教育局出台《桂林市中小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管理方案》,对加强中小学生网络文明教育进行探索。《方案》要求,把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经营性网吧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德育考核尤其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育人阵地的学校德育,应克服传统德育局限,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中国传统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注意理想的传播,忽视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德育课变成“讲大道理”的说教课;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忽视了分析判断的过程,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理想的德育模式,首先要着眼于“人格教育”,重新整合德育内容;其次,要构建以“道德需要”为动力的德育激励机制;再次,要根据德育内容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最后,以爱为桥梁的道德手段,编织以家庭、社会、学校为体系的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我院大一、大二年级的14个专业17个班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上网,上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娱乐是上网的主要原因。为了“聊天”及“游戏”两项时间频数的百分比之和达到69,1%,其中也不乏迷恋网络的学生;上网原因还有“找资料”占39.04%.收发文件和看新闻占11.27%和11.06%,其他还有购物等。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探寻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96年开始承担省教科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把德育学科课程与德育活动课程统一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丰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