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一年的电视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位记者做同样的选题,一个做得有新意、有深度、反响强烈;而另一个则做得平淡无味,甚至什么新闻也没发现,空手而归.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说前者的悟性高,后者的悟性低.其实,悟性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神灵在辅佐,而是记者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悟性高的记者,除了文化、理论知识修养和社会阅历等方面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性的多变思维.……  相似文献   

2.
两位记者到同一地方采访,一个能写出较有反响的新闻稿件,而一个什么新闻也没发现,空手而归;两位记者采访了同一事件,一个写出的稿件有深度和新意,而另一个写出的稿件很平淡。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说前者的悟性高,后者的悟性低。新闻的稿外功夫关键在于悟性。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3.
作家孙梨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记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会做一个有创造性,突破性成绩的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新闻思维作了很多研究,但大都仅限于对具体的思维类型或思维形式做综合的考察,很少有人对记新闻思维的跨越性做出研究,有所涉及的也往往只用一两句话简单带过。本试图从记新闻思维跨越性的表现、特征、意义以及如何培养新闻思维的跨越性四个方面着手,对记新闻思维的跨越性作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6.
向名家求书     
在新闻单位工作,尤其在党报工作,我以为混饭吃是容易的,有较为扎实的初中化.在报道上搞出个“本报讯”并不难。但要想做一个出色的记,或一个有思想的记.一两个大学凭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新闻说浅就浅,说深就深,真正钻进去,就会感到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7.
一、激情与理性。理论关照总是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激情用来做什么?作为搞理论的编辑记,当我们面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如果我们不是充满激情,我们将无法深刻体味这一事件对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也不能到位地承担起用理论思维方式关照这一事件的责任,更不可能为读提供所需的精神食粮。搞理论的编辑记需要激情,我们所做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关照是冷静、有序的,我们的内心世界却充满着关注历史事件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9.
张晓频 《视听纵横》2003,24(6):109-111
央视记敬一丹说:“自从干了记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样一类的问题”。敬一丹提出了一个记最起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提问标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记总是提那些外延宽泛的问题“请问您有什么感想”、“你感觉如何”等,也可以看到由于一些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对这种“感想、感觉”不会一、二、三、四侃侃道来,采访因此陷入尴尬。  相似文献   

10.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11.
崔霞 《新闻知识》2006,(10):74-75
转眼间,从事政务报道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从学校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做政务报道,对于一个学生完成向媒体人转型的重要工作阶段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时候,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政务报道长期以来以“稳”为主,限制多、灵活度小,在很多人心目中,政务报道差不多就等于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最易写成四平八稳的“大路章”,这种对于政务报道的传统思维“框框”,往往使从事政务报道的记也产生“懒惰”心理,认为不过是听会而已,是否认真听写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而这种惰性对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处于“定型期”的记是很危险的。一位有着多年政务报道丰富经验的老记曾经这样“谆谆教导”我,做政务报道记一定要用心,不用心,混日子也很容易,但是记的各种“功能”就会慢慢退化;用心,政务报道是一个锻炼记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很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采写的过程中,记要想写出“抓人”的新闻作品来,首先要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有个全面地认知过程,也就是将其内化为记的认识,然后再将其外化为新闻作品。那么,记要选择什么信息,内化的情况如何,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水平把所选择、内化的新闻信息表达出来,这些都要受到记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即受到记的人格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笔在基层电视台做电视新闻记已有六年了,每天上班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去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新闻线索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相当实际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记,不能坐等上司硬性指派采访任务,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经济报道的线索。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经济领域,矛盾最多、问题最多的也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经济领域每天都有极多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我们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经济报道的线索从何而来呢?笔根据几年的采访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汪仕林 《新闻知识》2005,(10):59-60
在外人看来,做记很风光,哪里热闹就可以往哪钻。实际上了解内幕的知道,最难做的就是跑突发事件的记,只要一接到读报料,记便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是往往到了现场,也是什么情况不让你知道,如何挖到第一手资料幕后东西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一位记在山东团一个小组听代表讨论结束后返回住处,途中不少人在讨论晚饭后做什么。有人问威海市市长吴隆江,他说要去西单夜市看看。晚餐时,这位记问吴隆江:“晚上你去买啥?”吴隆江回答说:“不买什么,因为威海第三产业发展太慢,想抽‘两会’的这个空到北京取经。”听市长这么一说,这位记马上意识到这背后有新闻,于是就说:“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16.
不知是触了什么霉头,羊年的影视节似乎都不大景气,其中最显眼的标识是星光黯淡。金鹰电视节有四分之一的被邀明星未到场,而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能够撑面子的大腕如张艺谋巩俐等一个都没去,害得娱记们的采访都没法做,只能做一篇《金鸡百花寂寞开》的报道了。  相似文献   

17.
安晓虹 《青年记者》2006,(8):107-107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悟”字.悟性高,感受能力强,领会问题快,理解问题深,对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悟性差,就是面对极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不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关键 《新闻知识》2005,(5):45-46
中国记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每一个有作为的记在这个时代都会有所作为。我自己刚进入新闻这一行时,面对优秀的老新闻工作,心理忐忑不安。他们那妙笔生花的笔,缜密的思维,精妙的章结构,让初出茅庐的我感到羡慕。那时我从事的是关于工业的报道,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留着那个时代刻板的痕迹。在每一个采访单位采访时,离开这个单位我还没搞清要写些什么,因为心里没底。所以在初入新闻界这个大门一年中,  相似文献   

19.
孟威 《河北广播》2004,(6):34-35
我以前也做过电子媒介的记,现在从事理论研究。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新闻难做,新闻的做点不好选。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百姓30分》的做法为同仁和理论研究怎样做新闻、怎样发展新闻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悟性即对事物的理性感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认识把握能力。 悟性常人皆有之,不同者强弱不一而已。日常工作生活都需要悟性,悟性越强工作效率越高,生活越有意义。文艺家、科技工作者需要悟性。新闻工作者同样也需要极好的悟性。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没有较强的悟性,就不能从大千世界中理出端倪来,也难找到工作的切入点。较高的悟性能帮助编辑、记者、主持人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宣传中心,理解、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