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离     
邵家虎 《高中生》2013,(6):56-56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叫"距离"的词,它可以让你拥有一种因它而产生的美好和进步。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我,为了让自己多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步入高中后选择了寄宿。之前在家的时候,我与父母发生摩擦在所难免:要么是他们认为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要么是我认为他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我。  相似文献   

2.
上初三那年,英语老师一句时代不同了让我铭记了好久。当时,在山村生活的我们,零花钱一个星期只有7块。结果是: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同学们总是病恹恹的,因为他们早饭要么没吃,要么吃很少。当然,这并不是指全部,但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寄宿,  相似文献   

3.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低龄寄宿,的确关涉到孩子个体,会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情况,但是对很多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可能最放不下的反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依恋",这种依恋可能会干扰孩子融入集体;而对另一些家长而言,如果认为"送孩子寄宿父母就可以不管了"。其实也大错特错,孩子寄宿,是要求父母打造一种更高质量与孩子沟通的模式。学生从小住宿好不好?我是一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标准     
“其实生活没有亏待我们,是我们对生活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我曾数次地在心中念叨着这句话,它让我烦躁的心得以平静,它让我把已到嘴边的埋怨收回,它亦让我拭干眼角的泪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标准,我们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着一切事物。我时时提醒自己把生活标准放低些,这样不至于让我忽略了生活本身。总有人埋怨自己为何不出身富豪之家而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们没想过,他们的四肢还健全;他们还能呼吸,感受沁人心脾的花香;他们还能听到父母的耳提面命,感受父母给自己的最深层的爱……他们没想到,世上还有那么多的…  相似文献   

6.
杜轶楠 《当代学生》2013,(Z4):120-121
亲情是什么?我不敢对此作出精确的定义,我只能说亲情像什么。我说,亲情像一泓清泉,它清澈,恬静,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我们。在它的哺育下,我慢慢地成长着。母亲一如既往地在那里重复着我都快背出的台词:"天这么凉,衣服穿得这么少会冻坏的,感冒不好受:记住要多喝牛奶;作业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若是在早些时候,恐怕我的脸上早已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了,而现在,我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与父母多日不见的寄宿生活让我仿佛在突然之间明白了他们那份平淡的爱,平凡而细微,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自小父亲便是以"严父"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摔倒了,他不会鼓励我站起来,更不用说搀扶;考试  相似文献   

7.
宁肇刚 《教育》2012,(18):64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笔者所带的班级的学生越来越多出现留守儿童。这些学生要么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要么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地工作,父母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甚至是辅导教师代行监护。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笔者认为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对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无论父母、老师对他们多么好.他们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情感这方面他们是消极的.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有口无心.要么胡编滥造.要么写一些低幼化故事.干瘪无味:针对孩子们情感上的审美疲劳.我试图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动.并且能用语言把自己的感动表达出来。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的语文活动课。  相似文献   

10.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24):21-21
正随着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农村学校面临着寄宿制学生中留守儿童比列的增加。寄宿学生周一晚至周五都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与家长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间显然少于走读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即使是星期六、星期日也见不到父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情感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  相似文献   

11.
礼物     
[写在前面的话]不知不觉,班上的30几个小鬼从一年级开始在学校寄宿,至今已伴随我一年多了.或许是因为过早离开了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他们比一般的孩子心理更细腻、情感更丰富,尤其是对待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岁月如歌"这个词说得真好,就在岁月不经意的一唱一和中,我已从教17个春秋了。学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他们给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让我笑过,让我哭过,也让我感动过。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也逐渐成熟起来。我得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过去那么单调的班主任生活中,感到了快乐和满足。一、案例我的班上有个孩子,人特别机灵,就是不爱写作业,作业书写潦草。每天早上我检查作业时,他总是没有完成,为这事,我没有少生气。就因为这件事,我也请过他的家长好多次。家长要么干脆不来,要么给我打个电话,"这个孩子我也没办法,作业书写潦草。每天晚上,我都喊着让他写作业,  相似文献   

13.
《辽宁教育》2013,(3X):94-94
<正>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可分为"代管留守儿童"和"隔代管留守儿童"两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缺失,产生了困惑、孤独、焦虑、淡漠、自卑、失望等心理.此外,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一些在校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又增加一重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成了学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6年9月我到环江县明伦镇的一所村小支教。我任教的班级有21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他们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里,另外还有6名学生是父亲外出打工的,自己跟妈妈在家生活。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成才之路》2013,(21):61-61
现在的家长一提起孩子,都说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漂亮的衣服,玩种类繁多的玩具,还不让干家务活……可是他们并不怎么懂事,不知道孝敬父母,学习也不刻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真正感受到做父母的艰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今年清明节假期,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特殊的作  相似文献   

17.
茶话会     
<正>爸爸妈妈总爱把我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我怎么办?@OC15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感觉父母的爱是密不透风的。一般他们给我不喜欢且不需要的东西时,我就斩钉截铁地说"不",要么等他们离开后把东西放在客厅,表示我真的不想要。如果你的父母并不是很强势,你也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大量农村学校撤并,取而代之的是寄宿制中小学,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寄宿生活。他们在生活上尚且不能自理,心里的苦恼又向谁诉说呢?城市里的家长忙于工作,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托管班,有些父母把孩子送进托管班里就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我不禁想,难道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需要家长的榜样示范和陪伴吗?我少年时代就读的初中离家较远,12岁的我成了一名寄宿生。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造成自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 由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的落后或父母素质的低劣等落后的家庭氛围形成的那种怯弱、自卑的心理。学生即使是天真活泼的外向性格,也会被这种长期形成的家庭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所熏染,变得沉默寡言,自卑怯弱。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学习兴趣不浓、上进心不强,没有前进的动力和勇气,稍遇挫折,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逃学、辍学。  相似文献   

20.
梁家莲 《广西教育》2013,(22):45-45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由不成熟逐渐过渡到成熟的阶段。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到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他们在心理上非常依恋父母,在生活上依赖父母、依赖家庭。他们一旦脱离父母,在学校寄宿,将面临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