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代中小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家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与积累,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行精心地的呵护。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教师因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许多学生自信心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学习动力虽然许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许多学校依然奉行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刻板单一,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学习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属间接经验,因此学生对许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特别是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和紧密,有些内容陈旧、滞后,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又不善于联系实际,使学生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因而普遍缺乏学习…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自己的刻板思维,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寻求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策略,并通过长期的坚持培养,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自信学习,自信生活。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师长自居,居高临下地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对这样的教师、教育方式,学生很反感,一些学生甚至在这样的批评、指责下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产生了厌学思想,这对于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沉默、孤僻,碰到困难总是犹豫不决,上课往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胆子很小,做事情畏畏缩缩.找寻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心.如何教育和引导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这是学校和家庭共同面对的一个教育难题.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请求老师多对孩子进行提问,似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在于老师多提几个问题、多给孩子几次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幸福感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好坏。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感觉身心疲惫,每天被动地应付工作,职业幸福感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缺乏自我规划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反映,部分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自己的能力与状态抱有消极情绪,不够自信,影响了学习成效。对此,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自信心人手,通过激励手段,为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强化学生思想与心理教育疏导,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俗话说 :信心多一分 ,成功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 ,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制约学生的行为 ,束缚学生的思维 ,使学习有始无终。小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 :(1)相信自己能行 ;(2)自己的能力被别人欣赏、承认 ,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一、对学生以鼓励为主 ,唤起自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  相似文献   

9.
目前,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进而帮助初中生走出物理学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习动力 虽然许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许多学校依然奉行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刻板单一,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学习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属间接经验,因此学生对许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特别是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和紧密,有些内容陈旧、滞后,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又不善于联系实际,使学生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因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深入浅出讲授教材;不重视教学艺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方式不当,打击或者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也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