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论文总结了光山方言儿化的四种功能:名词化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保留名词性但表示引申义;构成名词并表示小称、亲热喜爱、详细具体等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轻松随意,性质程度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论文据此探讨了光山方言儿化的语法性质:"-儿"是一个语素;根据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判断"-儿"用于名词主要是构词语素,兼构名词之形,用于动词、形容词是纯构形语素。这将为研究汉语儿化现象的共性提供方言语料。  相似文献   

2.
常德方言儿化的分布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德方言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相比,常德方言的儿化范围较小,儿化形式、儿化韵发音等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从“儿化在词类中的分布与作用”这一角度来研究常德(主要是市区武陵区)方言的儿化现象,并通过方言“儿化”与“儿”尾的比较、方言“儿化”与普通话“儿化”的比较探求常德方言儿化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成都方言里"儿"缀同时包含"儿尾"和"儿化",且"儿"缀现象十分丰富。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收集语料来对"儿"类后缀进行探析。文章首先对"儿化""儿缀""儿尾"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别从"儿化"与"儿尾"两个方面对成都方言名词性后缀"儿"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最后归纳出成都方言儿缀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安阳市区方言的"儿化"和"儿尾"与中原官话、普通话相比,有很大不同,该文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安阳方言的"儿化"、"儿尾"进行研究,提出安阳方言"儿化"和"儿尾"现象并存,并受前一音节影响与"子尾"呈互补分布的面貌;并结合历时分析和语法化理论,指出儿化和儿尾的层次性,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话中,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枣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在枣阳方言中,儿化尤其显得与众不同。枣阳方言的儿化或儿尾的口语色彩很浓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所表达的意思和体现的感情色彩都有差异。本文以枣阳市区方言为语料,主要研究枣阳方言中儿化或儿尾特色,具体探讨儿化的运用及其对词的意义、词性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话中,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枣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在枣阳方言中,儿化尤其显得与众不同。枣阳方言的儿化或儿尾的口语色彩很浓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所表达的意思和体现的感情色彩都有差异。本文以枣阳市区方言为语料,主要研究枣阳方言中儿化或儿尾特色,具体探讨儿化的运用及其对词的意义、词性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儿"语素的发展历史来看,"儿"最初为实词,是词根语素,后来衍化出附加语素(后缀)"儿"。文章结合对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分析,认为汉语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非是受了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卷舌音的影响,而是汉语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儿"由实词虚化为意义宽泛空灵的后缀,后缀"儿"语义的虚化伴随着语法功能的泛化,带来了语音的弱化,甚而黏附于前一音节并与之融合,汉语儿化现象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儿化"现象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对其研究的文章很多,有共时的研究,也有历时的思考,主要有三方面: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研究、方言"儿化"现象研究和对其演变的研究。总观这些研究,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方言与共同语的结合、共时与历时的结合、多方言的综合比较研究等还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9.
河南淇县话中"儿化"现象很普遍,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形式、功能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语音上,"儿化"使被"儿化"字的声母、韵母都带上了卷舌的伴随特征,同时入声变舒声;"儿"的分布形式上,存在单"儿化"和双"儿化";"儿化"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方言"子"缀词的空白,表意上还具有调侃、欣羡和预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顾劲松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48-51,55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结合刘俐李教授的<焉耆汉语方言研究>,对焉耆方言中的儿化韵在作用和分布方面作一个系统的分类和总结,以区分焉耆方言中的"儿化"和"儿尾",并进而预测在焉耆方言中"儿化"现象不仅不会消失,还将会有所发展.由此加深我们对"儿化"和"儿尾"两个概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方言中不存在儿化音变现象的学生来说,普通话儿化韵的不规范读音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失去独立性的“儿”与它前一音节韵母结合时的读音不规范;二是儿化后的元音读音不规范。在指导学生进行儿化韵发音练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可以直接卷舌的单元音卷舌后舌尖、舌面及口形的状态、体会元音伴随卷舌动作的特点,并掌握儿化后主要元音的读音和所属类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归纳了赤水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变调现象,重点对赤水方言儿化韵的语音形式,基本韵母生成儿化韵的类别以及自成音节的儿尾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汉方言中有一种类儿化音变现象。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以及音变作用 ,与普通话及其他一些方言中的儿化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但其音变形式与一般儿化又有明显的不同 ,不能算典型的儿化音变。本文分别描述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和音变作用 ,并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进行比较 ,最后推断这种音变现象可能是武汉方言历史上曾有过的儿化音变的遗迹。据悉 ,其他一些方言也有与武汉方言类似的这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盘锦位于东北三省中的辽宁省,隶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因此,盘锦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不大.但是,与普通话相比盘锦方言还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例如:儿化.本文通过对盘锦方言中儿化这一现象的浅析,总结出盘锦方言中的儿化具有日常生活里常用的、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儿化的多;小字格儿的词多半可以儿化;单音节形容词、量词等的重叠形式常儿化;除名词外,其他词类的词也存在儿化等规律.希望能够为后来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读音类型主要有两种: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所增加的音值也有两种情况:闪音或边音。如果结合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成因的个案研究,同时结合与儿化相关的"儿"音值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儿"音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读[lr]音的阶段,有些方言中的"儿化音",是读边音[lr]类的"儿"与前一音节的合音;(2)儿化后的增音,来源于合音时"儿"音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20.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以后的韵母叫做儿化韵。儿化是一种细微的音变现象,在口语中却发挥着不小的作用:(1)用来形容事物之“小”或“少”,如:一点儿;(2)可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和亲切,如:小孩儿;(3)还可以帮助确定词性,区别意义,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