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有了“主题阅读”的三年积淀,新学期我计划创建以阅读为特色的“悦读班”,和学生一起快乐阅读,让阅读美丽生活。“主题阅读”活动形成系列本学期除了集体阅读篇章外,还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森林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一样的童年生活,学会用爱拥抱大自然。  相似文献   

2.
要达到《汉语课程标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的要求,汉语教师,要把培养朝鲜族小学生的阅读量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选好读物,让学生健康阅读,大力实践,让学生坚持阅读。  相似文献   

3.
近日,上了《李广射虎》一课,学生的精彩质疑,使我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刮目相看。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指出本课程以“培养训练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代文献,讲解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为目的”。其他院校的古汉语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是教学的法,大家都得遵守。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此“目的”不够全面,有读没有写。这不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似应修改。我认为《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似应修正为:“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写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设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让阅读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本文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以“策略先行,激发思维灵活性;要素导向,培育思维深刻性;读写共生,催生思维独创性”三条路径来探寻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焦平 《语文知识》2014,(10):69-71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归纳、领悟的《红楼梦》“阅读成果”转化为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对《红楼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也深化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我长期坚持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领《红楼梦》阅读,实现了有序、自主地建构《红楼梦》人物体系与情节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2004,(9):41-41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家于漪指出:教育深层次的价值观就是你这个人要有后劲,要能持续发展,要有健康的个性。在提倡教学素质化的今天,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题,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哪里来呢?笔者发现,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往往兴之所至,废寝忘食,时间也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学生是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尤为重要。教…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 ,《标准》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 ,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此我想就“阅读期待”方面 ,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它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期待”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不要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阅读中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尽快地使学生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呢?下面,我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如在教学《飞上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对恐龙不太熟悉,但是对恐龙很有兴趣,我就向他们推荐《恐龙奥秘探索》这本书.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我为何如此聪明》一中说:“我要让别人的思想偷偷越过壁垒——这就叫阅读……”阅读是超越自我、认识自然、融入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要有效地认识世界,就要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效率是阅读质量的重要标志。阅读技能是影响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优化阅读,就离不开阅读技能的培养。语作为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体,应当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研究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充满思维张力的悟意审美,从茫然的“印象阅读”过渡到自由的高效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阙奋 《现代教学》2010,(3):56-56
我校课题组在关注学校阅览课程建设中,提出了《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个课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两个序列”“四种课型”为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主要内容,在大量的阅览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国斌 《考试周刊》2012,(24):40-40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为例,借助“概括事件、人物形象”“把握叙事、抒情特点”“学以致用,完成推介任务”三大学习活动展开教学。力求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体悟作者情感,从而提升深度阅读文本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学习诸要素中,阅读永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块,而强调“独立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阅读任务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阅读任务,不仅让学生会读、读懂整本书,还可以帮助学生读透整本书。现以《朝花夕拾》为例,谈谈阅读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名著。如何引领中学生阅读名著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8点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在教学建议(五)中强调:“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哪儿才能兼顾好这两点呢?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