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女英雄传>是依明清儒学的世俗理想创作出来的旧小说,体现了近代前叶寻常儒生完满的人生理想和思考方式.这部被目为思想平庸的作品,因形象地演绎了道德化的人生图景,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对传统伦常政教的重新认识和肯定出发,阐释<儿女英雄传>道德主题和人物.小说以简朴的笔意、简单的人事写出道德伦常在民间社会的活力,从而回答了<红楼梦>统治者后继乏人的问题.安学海的道德带有"君子有私"、"君子爱身"的色彩,是明清"日用常行化"的民间儒教,表达了对人情人性的新认识.黯淡时代和凄凉的晚境造成了文康创作时的暮年心态,为青才子和侠女形象带来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近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文学现象,纳入到整个小说史视野中,梳理唐人小说、宋人话本、明代小说(包括白话和文言)及晚清小说是如何以小说方式讲述时事的,借此管窥小说史视野中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其萌芽、发展、变化的规迹。  相似文献   

3.
库切的小说《耻》以时间为线性结构,围绕主人公卢里教授及其女儿露茜的耻辱而展开,小说的空间流动与人物的身份建构紧密相连,展现了后殖民时代、后隔离时代白人种族的身份问题和生存状态。本文试从空间角度探讨《耻》中的空间流动与置换,以及人物身份的建构,以揭示主人公卢里教授和女儿露茜的身份认同和身份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红学"一词初起时的三条材料,联系晚清社会政治现实,特别是今文经学在当时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作社会语境的分析,从中我们不仅能够读出经学的衰微、小说观念的变迁、晚清时局的动荡对士人阅读取向的影响,亦可读出"红学"出现于偶然中的必然性,对认识索隐红学的政治取向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在多数时候都能超越创作主体个体与性别的身份自恋,反思女性人物与男性人物心中的怨恨情结,建构关爱生命、理解人性的价值原则,从而在创作主体与笔下男女之间建立起主体间共在的亲近关系;但在少数时候,创作主体不免把笔下男女视为可憎的"他者",隔绝了自我与外部世界主体间共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日朝鲜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族集团,其身份认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移民小说《弹球盘》,以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建构过程,从在日朝鲜人身份危机的产生、身份追寻中的困惑、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三方面分析这一群体无法回归祖国也无法融入新环境,在边缘境地不断挣扎,又在此过程中不断寻求自我身份回归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刘师培继承承家学,治《春秋左氏传》,颇有家法。但刘师培没有续成家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编纂工作,而董理汉儒旧注而成的《春秋古经旧注疏证》,偏离了家学传统;刘师培在家学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左传学礼、事、义三大课题,分别是对家学的传承、拓新与偏离;刘师培对《左传》义例的研究,尤其偏离了家学中不杂今文学说的根本宗旨。刘师培对家学传统的承继与偏离,反映了晚清古文经学对乾嘉传统古文经学的深化与变革。  相似文献   

8.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内涵要素认知不足、建构行动不系统、多主体协作意识不强等是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观念障碍。在核心行动方面,应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建构过程要注重丰富推广体系、创新载体方式、建立情感纽带、优化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家王跃文是当代官场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还原了官场生态,塑造了大量典型人物。他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展示官场中一些极其细小的细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官场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群在道德良知与权力利益之中挣扎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权谋诡诈的官场亚文化,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意识之下,一批被腐蚀的官员们理想的堕落和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王春鸣 《文化学刊》2011,(3):170-173
本文试图从晚清知识分子王韬的"废时文"说入手探究其政治文化观。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以及多元、客观的文化思想;在道、器之外,重视"人"的因素,促使王韬选择了"废时文"作为讨伐传统文化的入口。"时文"在他的文论中,既是承载旧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还泛指一切"不古若"、"不西法"之学问。从他对"时文"的解释与讨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王韬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一直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王韬"废时文"的呐喊,虽然充满了矛盾,却仍然高度彰显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沉溺于风花雪月的妓伶狎客,何其多情缱绻以至生死相随;游走于市井红楼的洋场才子,也曾佯装潇洒文雅风趣;穿梭于月球海底的冒险旅行,无不让人孜孜不倦心驰神往;而飘泊于江湖刀光剑影的侠客义士,却也到底难掩柔情似水儿女情长……晚清小说,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女子,究竟她的魅力何在?价值何在?启示何在?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领导人作为公众人物,其形象既强调个人魅力,又必须服从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要求。中国国家领导人应当建构什么样的公共形象,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播好公共形象,是关乎国家形象建设和软实力提升的关键议题。本文试图通过三个问题,勾勒对国家领导人公共形象建构与传播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传播正面临政治、技术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本土实践中存在个性缺失、刻板印象和传播体系不均衡的问题。文章提出应当以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定位与塑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内在特性、实践逻辑以及外在象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经验和成就,赋予党的形象以时代性和生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自身形象定位为革命型工人政党形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形象定位转变为社会主义执政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建构了与时俱进、勇于革新的政党形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建构了坚守初心、自信开放的政党形象。纵观党的形象建构历程,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所知、所行与所言"的相互交融与配合,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基础上,综合运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并不断注入现实成就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心灵流淌出的泉水,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学表达的一把利器。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大胆采用倒叙的手法,每个章节独立成篇,拥有独立的回忆线索。小说人物复杂多样,神话化、评书化的叙述技巧,使小说原生态的情节中增添了些许情趣。小说的语言犹如精灵一般,穿梭在人物和景物之间,对于人物命运的现实关照贯穿整部小说。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促进了女性对身体话语权的追求,继而推动了两性平等建构的社会阶层的实质性改良。曾获布克文学奖的《逃离》,是爱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集,其揭示和展现了女性在追求主体自由时的困境。女性主义视角对《逃离》中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的中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具有重大关联,企业海外声誉是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构成,良好的企业海外声誉有利于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反之亦然。本文从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声誉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声誉提升的路径与策略,旨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与声誉构建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瑜这个人物在正史当中属于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形象,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其变为一个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人。作为小说形象的周瑜显现出性格悲剧以及命运悲剧。导致周瑜悲剧性的因素有:《三国演义》二元叙事结构、历史真实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错位、周瑜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正是因为周瑜强烈的悲剧性,才使他的形象变得异常丰满,具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对经济近代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洋务运动前后阶段的两大代表人物李鸿章和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可以了解洋务运动期间晚清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及情况,也有利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