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0,(7):90-96
启动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 由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于6月18~25日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隆重举办。"阿拉伯艺术节"是为落实《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及《中阿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纲领,加强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创办的综合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06年,为配合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在京召开,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同于北京举办首届"阿拉伯艺术节";之后,"阿拉伯艺术节"作为中阿合作论坛一项机制化的活动,成为双方文化交流新的平台和亮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4月23日,是英国伟大画家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234岁生日,而《透纳绘画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借用英国文化协会总裁戴维信先生的话说,“当是献给透纳最好的生日礼物”。来自泰特英国美术馆珍藏的112幅油画和水彩作品,将透纳不同时期和特色的绘画完整地呈现给中国观众。该展由英国文化协会、泰特英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合作,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4.
白云怀古国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北京美术家协会、台湾黄君壁文化艺术协会等协办的《白云怀古国·黄君璧画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像两条友谊的纽带,将中世纪竞放异彩的东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联系在一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阿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丰富多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中国对阿位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890年一1948年,1949年一1977年,1978年至今,每个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个时期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特别是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翻译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学…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开幕。由中国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吉朗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要的视觉艺术展览,于7月15日在吉朗美术馆盛大开幕,该展亦系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澳大利亚的首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7.
一个器官"进化"成USB接口的人,通过外接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体验某种存在感??未来人们或许不再需要肉身——至少器官可被替代,他们更乐于接受各种"USB器官"的信号,而日渐感到生理器官的局限。这一幕便是日前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延展生命: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国艺术家吴珏辉的作品。继200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奥运文化  相似文献   

8.
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活动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赴阿拉伯国家预展。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福建省文化厅黄启章厅长、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道溪以及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有关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仪式并参观预展。该展将于12月赴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正式展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海丝”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回眸千年,泉州曾…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术馆与瑞士比尔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媒体艺术联展《延时》的首站设在中国美术馆。该展堪称继2008年夏中瑞成功举办《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的延伸。新媒体艺术业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一类,并因其跨学科的特征而成为文化发展的表征。新媒体艺术充满挑战与活力,艺术家借助技术的支持将其作为语言的表达,并传达自己的文化感受。  相似文献   

10.
在已经走进了历史的1999年,自盛夏始,中国画坛上便展开了有关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的系列活动。首先,由中国文化部主办,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中国文化报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暨吴冠中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8月5日至26日期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五届“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活动”(下称“意会中国·采风活动”)暨海上丝绸之路舟山行活动相继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北京市延庆县两地举办。此行采风团的11位阿拉伯知名艺术家来自黎巴嫩、科威特、伊拉克、约旦、突尼斯、苏丹、也门、科摩罗、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国家。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波兰文化节”重要项目之一的《来自肖邦故乡的奥林匹克邮票展》,5月18~6月2日在毗邻中国美术馆、面对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博艺画廊开幕举办。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馆在农历乙酉鸡年春节期间,将颇具民俗风格的中国民间美术请进展厅。齐白石、达·芬奇等中外大师的名作同时登场,雅俗共赏,为北京五光十色的节庆气氛更添喜庆。热闹喜庆的新春“庙会”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民间习俗和节日文化也随之在变,但根植于中国节日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始终未变。《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丙戌仲夏的夜晚,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剧场,一派神秘之中寓意欢乐、洋溢阿拉伯风情的“笙歌燕舞”为这座“石头城”平添一道风景。由文化部、外交部和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阿拉伯艺术节南京分会场于6月27日在此开幕。“阿拉伯艺术节”是22个阿拉伯国家首次在中国联合举办的大型艺术节,也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艺术节的主会场设在北京,南京作为惟一分会场举办有多场阿拉伯歌舞艺术表演,集中展现阿拉伯国家传统歌舞和当代歌舞艺术的魅力。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江苏省长梁保华、文化部赵…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诞辰105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主办、蒋兆和艺术研究会承办的《民生·生民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系建国60年来,中国美术界首次以“民生·生民”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今年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也是中日两国艺术家频繁交流的一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下保昭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外联局副局长李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公使衔文化参赞张爱平、日本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及两国艺术家和首都新闻界朋友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画展。在开幕式上,下保昭将其心爱之作《天子山一组6幅》捐赠中国美术馆。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下保昭此次来华展出的100幅水墨画,其内容一部分描绘的是中国山水;另一部分描绘的是日本山水。其作品追求平易和谐、理性超脱、静寂沉雅、朦…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初,一批风华正茂、英语良好、临床护理技术娴熟的中国护士小姐,满怀中国人民对阿拉伯人民的深情厚意,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阿拉伯人民的心田里。她们热忱工作,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友谊之歌。救死扶伤奔赴科威特1991年3月初,科威特复  相似文献   

18.
陈宇 《世界文化》2009,(12):48-49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诸仲文化中是比较晚出现的一种形态。阿拔斯朝(750年~1258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其空间范围西起北非西端和西班牙,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里海和高加索山,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其中,中东是主体区域。阿拉伯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1月20日,对于中国美术馆乃至中国文化界,都是名垂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来到中国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画展的开幕式。”——《中国文化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4~7月2日,作为中德文化年交流项目,由中国美术馆和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柏林国家美术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及弗里德尔·布尔达美术博物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个重要的展览:《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和《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