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城墙抒情     
古城墙抒情□刘成章人问:“刘成章是谁?”我答:“我。”人问:“你住在哪里?”我答:“住在西安城外的朱雀路北口,离城墙很近。”是的,我离城墙很近,我总是和城墙打着交道。每天早晨我出去锻炼身体,城墙根是最好的去处。那儿城墙高耸,场地开阔,花木扶疏,空气新...  相似文献   

2.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镇海老屋     
吴福辉 《寻根》2004,(4):89-93
我在梦里见过我祖居地宁波镇海的老屋. 我并不出生在镇海,中年以前也无缘面识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像我这样在户口簿的籍贯栏目里填甲地,而在出生栏里却填乙地的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比如我就生于上海,我的儿子北上生在了鞍山,到我孙子已生在了北京.报户口的时候,我儿子不假思索就给孩子写下籍贯"宁波"两字,我看了直发愣.  相似文献   

4.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5.
迟到的学习     
李威 《世界文化》2008,(4):28-29
在我的一生中,这个梦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而每次醒来之后,我总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在梦中,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四处乱窜,一会儿卧室,一会儿厨房,慌里慌张地准备着去上学。 “快点儿,杰恩,你上学要迟到了。”每当这时,我妈妈就会向我喊道。催促我抓紧时间。 “我正在抓紧,妈妈!我的午餐盒在哪里?我的书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6.
笑话幽默     
想吃月饼英语课上,老师见王磊在睡觉,便走过去推醒他问:“homesick(想家)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提示道,“中秋节你想什么?”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吃月饼。” (龚 君) 漫画 无题三明治一个美国人在南非旅游时喜欢上了大象。他决定在回家时,带走一头。于是,他在大象的两个耳朵上分别挂了一片面包。在海关,他被告之:“我国法律规定,走私大象属于非法行为。”那个美国人大声申辩:’我认为,我有权决定在三明治里夹什么。”作 弊“汤姆在考试作弊时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的一位朋友问我:你将在哪里度过本世纪的最后一天?"大理"我答道。"为什么?""因为对我来说,大理简直就是地球上的天堂,甚至比我梦想的天堂还好。"在我担任中国———苏格兰友好协会会长的几年中,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许多地方我到过一次或两次,但不论是工作旅行还是度假,我都一次次选择云南,特别是大理。有那么多东西一次一次地吸引着我回到大理。欧洲风雪肆虐的一月,那里却有着蓝蓝的天空,有暖暖阳光照射下的下午,  相似文献   

8.
夜,陌生之地 飘过晚间的人无法确定此刻与彼刻停在哪里哪里就是目标灯火也好烛光也罢即使断章取义遗漏的焰须也是先他人后自己我有时也去强记落在睫毛上的地名。  相似文献   

9.
美丽     
不知你有没有过深夜无眠灯下枯坐到天明的经历,我是有过的,且不止一次了。那是一种铭刻于心灵深处的记忆。它的光临,也许是幸福得过了分的回声,也许是生命中难于磨灭的痛楚的延续。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我想,在生命中,它们的本质都是美丽的。幸福是美丽的,因而人人向往。然而,当人真正置身于幸福之中的时候,也许,人还会一脸茫然地左右顾盼——幸福在哪里啊?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成了人生的一种悲哀,而向往就愈发虚无了。痛苦也是美丽的,但人人都想避而远之。诗人顾城说:“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故乡情     
故乡情陆文夫一个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总要想起自己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行天涯常相问,何处是故乡?异国他邦,赏心乐事谁家院,不免又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故乡不是一个籍贯的概念,对许多飘泊不定的人来讲,故乡应该是童年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故乡...  相似文献   

11.
天性 一天,早年在工厂时的同事,通知我,让我周日到阳光家园聚会,离开单位30多年了,我根本想不到他们会约我去聚会? 我问他:都是些什么人? 她说:当年我们车间团支部的团员。  相似文献   

12.
葛兆光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严肃、审慎而又略带点忧郁的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书房里安静的氛围、略微暗淡的光线和案头累累擦擦的书籍的渲染,而且也许是长期伏案思考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他的举止和表情,使他看上去有一种思想者的气质。谈到他现在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在写《中国思想史》了。最近4年来,我一直在从事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写第二卷,时间跨度是7-!9世纪,也就是从唐到晚清时期,我希望到明年的6、7月份能够完成。”“您这部思想史的特点是什么呢?”他说:“过去出版的思想史都是集体写作,集体意…  相似文献   

13.
王鹤鸣 《寻根》2009,(3):118-127
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凡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姓氏源流”是家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江西婺源)星源严田李氏宗谱》(乾隆十四年)“渔溪翁自叙源流家纪”中指出的那样:“木必有本,水必有源》,此万古不易之常道也。不明其始,何以知祖之所自出;不晰其流,何以知派之所由分。”所谓“源”说的是姓氏来源,得姓始祖、始祖、始迁祖的有关情况;所谓“流”,说的是家族迁徙、分支分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15.
苦楝子     
张旗 《大理文化》2016,(4):48-52
正献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题记苦楝子树虽说可以栽培,但我所见到的苦楝子树,都是野生的。我家老屋庭院的围墙外,就有两株苦楝子树,一株在东面水沟边,一株在西北面废弃的旧屋基上,都是自己长出来的。至于它们是怎样长出来的,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它们为什么要长在这里而不长在那里,没有人知道,确切地说是没有人关注。树不是想长在哪里就长在哪里的,一切都很偶然,然而又都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两则     
幽默两则热心助人一位教士经过某街区时,看见一个孩子在门口使劲儿蹦跳却按不响门铃,便走过去帮他按响了,然后温和地问道:“小朋友,还需要我干什么吗?男孩拔脚就跑,并对教士说:“快跟我一起跑吧!”(张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一个朋友到非洲旅游,他在一条大河的河口...  相似文献   

17.
祁震 《世界文化》2008,(11):I0001-I0004
国外生活越久,就越发对自己的“身份”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背后的文化,生活,经历以及自己所熟悉的形象符号都逐渐变的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18.
青山绿水     
阿保 《滇中文化》2006,(2):57-64
秦之汇死后,马生多次到舞厅找乔荷都被小菲等人支开了。最近,马生在报上看到乔荷任董事长的消息、便到公司找她。马生说“我找你多少回了,你明明在,怎么他们都说你不在,也不知去哪里?”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眺望     
我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大相信轮回之说。然而在柏林一个艺术家的聚会上,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使劲想,还是能够想起你前生是何方人氏的。”立刻有人追问:“那么,你想起来了没有,你的前生?”  相似文献   

20.
王忠 《世界文化》2000,(1):36-37
在俄罗斯,我一直盼着能见识一下俄国人的婚嫁场面。一年过去了,终于传来喜讯:朋友柳芭的儿子要结婚,我们荣幸地受到了邀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