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每当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熟悉的身影,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镜中人究竟是谁?还记得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那句簇言吗?“认识你自己。”的确,我们需零不断寻觅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2.
不管你是为“秒杀”别人而出手,还是在不经意之中已经被别人的风采秒到,网络之上、现实之中,快速的时代节奏让事物的变更速度出入意料地快。人们的焦虑被无限增加,怕被遗忘的心情比什么时候都严重。如果你说你从未与“秒杀”遭遇,请恕我不敢相信。即便是圣贤生活在如今这样的“快时代’:也难逃被“秒杀”的命运。当你的感官、心理甚至情感遭遇秒杀,你能否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3.
每当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熟悉的身影,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镜中人究竟谁?还记得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那句箴言吗?  相似文献   

4.
“你更坏!”“你更坏!”有一天,“损坏”和“损害”吵吵闹闹来找词语王国的国王,要国王评评他们谁更坏。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教人要“自知自己无知”,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物质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7,(2):45-47
吴正宪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2个。”“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1个。”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左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肯定道:“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半个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画图、有的同学写汉字,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整个哲学发展历程的主题。“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使哲学能够正确评估人类自己,培养人类的“自我意识”,这对哲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欧弟     
《红领巾》2010,(9):49-49
如果现在你还问欧弟是谁。那就说明你已经OUT啦!欧弟,台湾著名歌手、节目主持人,湖南卫视人气主持组合“天天兄弟”中的“老弟”,安徽卫视节目“剧风行动”全力打造的国内综艺主持界四小龙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古语说“迎来送往”,都是日常礼仪的重要部分。十可你发现没有,许多人只注重“迎”,而忽略了“送”,大概因为“迎”是面前的事,而“送”是在身后。  相似文献   

10.
淘新鲜     
《父母必读》2011,(10):144-145
别致的丝巾,适合自己的牛仔裤,你可能忽视的给孩子挑选户外“坐骑”的小经验,看看这次的“淘”有没有带来你正好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你自己     
徐诺 《语文学习》2020,(1):54-55
新时代的“00后”似乎与电子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期“00后”最常用的十大App社会调查新鲜出炉,为回答千年来哲人提出的“我是谁”提供了新思路。就让我们按照苏格拉底所言,从屏幕下来“认识你自己”吧!数据显示,QQ、微信类的聊天工具位列前茅,娱乐休闲类如QQ音乐、bilibili也跻身榜单,生活类如淘宝、美拍亦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2.
“八一”,火红的战旗,举世闻名。你是人民子弟兵的生命,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灵魂。鲜红的党旗映红了你,你忠于党、忠于人民,你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3.
认识自己     
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每当游人来到这里,都要驻足凝思,玩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1,(2):48-48
“美眉”——这个词你应该不陌生吧?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这都是个非常时髦的词汇,被用以专指漂亮女生。殊不知,“美眉”一词,在古代却曾是专门用来称呼美男子的,而其指代上的转变,更包含着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5.
张海法 《小读者》2012,(2):37-37
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如今的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中,一些新“人”如“潮人”、“达人”、“牛人”等弄得人目不暇接。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你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吗?  相似文献   

16.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数学活动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 ,这种活动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 .而兴趣则是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最佳学习动机 .正如数学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指出的那样 :“你卷进问题的深浅程度将取决于你解决它的愿望的殷切程度 ,除非你有十分强烈的愿望 ,否则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难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努力创设学生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 ,从以往…  相似文献   

17.
“二奶”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全社会话语的焦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二奶是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格格不入的,但是即使全社会都在谴责它,“二奶”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以致于出现了职业化的“二奶”。但是最近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空前激烈的是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二奶”维权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李越 《小读者》2011,(11):38-38
感恩节(ThanksgivingDay)本来是人们感谢上天赐予好收成的日子,现在已经演变成人们相互之间互表感激和洋溢亲情友情的日子。“Thanks”、“Thankyou!”这些表示“谢谢”的话你都会,可是太单调。  相似文献   

19.
《课外生活》2011,(7):86-86
“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虫     
《教学随笔》2010,(1):79-80
“玉米”这个词在网络上是“域名”的趣称。注册域名叫做“煮玉米”。那些专门“煮玉米”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玉米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