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自传:现代性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自传进入现代形态,其表现为:长篇自传出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人格故事”,容纳了大量细节;透露出自我的“忏悔”即自我批判的意识,反映了对新的价值准则的探求;自传家不再满足于对自我经历的描述,而且力图进一步解释人格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和西方的自传理念在退步趋同,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现代自传同西方相比也有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女兵自传》中的“女性”是一个遭潜抑的身份,背后隐藏了别样的文化意味。自传的主人公只拥有一个中性身份,女性被融入男性话语中;其“个体”身份只是一个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是“集体”的亮相;作品通过成长模式和实现模式相结合的故事,讲述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女英雄传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中国自传文学勃兴和初步繁荣。这与一批大力提倡、鼓吹、评介自传文学的文化人密不可分,与一批热心刊发和出版自传作品的编辑、出版家密不可分,也与一批积极从事自传译介的翻译家密不可分。他们可以谓之为中国现代自传文学的“助产士”,相对于自传者的自传冲动和创作努力,他们是中国现代自传繁荣的重要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中“自传性”的特点是:1、十七年文学中的“自传性”作品表现为“自传性”审美原则的失落;2、“新时期文学”的自传性审美原则得到了回归;3、9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的自传性得到了真正归位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黑人自传是美国自传文学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尤其是黑人女性自传。因女性身份、肤色原罪等群体特征,黑人女性自传揭示了多重自我、呈现了“我”与“我们”的代表与被代表关系。然而,近年来被关国文学界重新发掘的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自传《路上的尘埃痕》,却打破了黑人女性自传揭示群体性自我的传统,通过消解“我”的种族身份、女性身份而构建了“纯我”,而其现实生活中“真我”却被作者以迂回式叙事策略而遮掩了。“纯我”与“真我”在自传文本中以复调式叙述结构、以此消彼长的延展而达到最终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6.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8.
库切的小说《夏日》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法,形成了多重声音的交响。在多重声音中,女性由沉默的他者变为话语的主体,男性话语沦为陪衬,真相趋向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故事的主角已故作家“库切”以及南非社会,在多重声音的辉映下得以立体呈现,并无绝对的价值判断,体现出库切一贯的关于自传写作的观点:自传也是一种故事叙述。  相似文献   

9.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崇个人主义的社会文化土壤,孕育了美国人的自传情结并生产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各种自传文本。该文按照时间纵轴叙述了美国自传的萌芽、发展、繁盛、转变和前景,并沿着时间横轴阐释了不同时期美国自传的不同特点以及特定时期的经典文本和文本之间的传承。美国黑人自传既自成一派,又与主流自传的发展相辅相成,尤其是玛雅.安吉罗系列自传。安吉罗的六本系列自传既继承了黑人自传的优秀传统,同时又颠覆了美国传统自传派别,从而成为美国当代“生命写作”自传模式的杰出文本。当代美国自传的另一特征是“销售自我”,其典型文本是克林顿的《我的生活》和希拉里的《亲历历史》。  相似文献   

11.
“自传性”成为五四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文章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对五四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进行研究,探究其蕴涵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真实、深入的认识五四女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法国卢梭的《忏悔录》和美国的《邓肯自传》为例,扼要考察了西方自传文学的重要品质;以胡适的《四十自述》和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为例,阐释了中国现代自传文学应有的品质,并分析了当下中国“明星自传热”的现状及成因。  相似文献   

13.
“自传性书写”是20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书写方式,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一生热衷于书写其少女时代的情爱经历,并一次次地将之加以“改写”与“美化”。运用并引申拉康的“镜像场景”及弗洛伊德的“自恋”等精神分析的理论,阐析杜及同类作家热衷于“自传性言情书写”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分析杜在真实基础上的“改写”指向,剖析于此透露出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4.
“王蒙自传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称,王蒙自传是继茅盾自传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自传,“他对于许多文坛和政坛人物的近距离的观察和描绘,以相互参照和印证的方式,写出了当代中国文学进程的一个侧影,功莫大焉。”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认为,胡适、陈独秀、郭沫若等人的自传是片断的,周作人的自传是作为学者的版本,夏衍的自传又显分量太轻。“王蒙自传是现代文学自传的充分延续,囊括了他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经历,而且是在他体康体健的时候完成的。王蒙自传用自己的实践接续了现代文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袁雪生博士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2008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文艺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富兰克林自传》研究述评”、“富兰克林的道德自我完善”、“自我书写、身份建构与自我实现”和“实用主义精神下的美国梦”等四章。著作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自传由于伦理、政治、礼法、个人名利等方面的因素而呈现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己讳”的书写现象,从而造成了古代自传情感上的自夸倾向与内容上的失真.破除古代自传创作中的隐讳原则,遵循善恶必书的实录精神,对今天的自传创作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洪伟  孟凡飞  蔡青 《文教资料》2007,(14):134-136
“美国华裔文学之母”黄玉雪在其自传《华女阿五》中探讨了作为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而这部自传因对饮食的大量描写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批评。本文将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分析在这部自传中饮食对主人公身份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上世纪》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手绘本自传,但是它与传统的自传作品以及图传有着很大不同,似乎不能称为自传。文章从人的记忆特点以及优秀自传品格上论证了它是一部较好的“小人物”自传。同时,又从它的叙述结构特点和手绘图配文字的叙述方式,论证了该作品是不同以往的很有特点的自传作品。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爱国民主战士,他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三部自传折射出了独特的时代风貌,且因其对人对事评述的客观、准确而具有了“信史”的性质,文章拟通过对这几部作品文献价值的分析,来探讨传记写作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传文学取得的瞩目成就,尤其得益于美国文化崇尚的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和锲而不舍、追求成功人生的“美国梦”以及兼容并蓄、“大熔炉”般的“文化多元主义”。而这些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质又是美国不同族裔自传都着力表达的主题之一,从而又发扬、强化了这些文化特质。美国自传和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